正文 第11章 豁達(1 / 2)

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懸)解也。〔中〕莊周:《莊子·大宗師》

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中〕莊周:《莊子·秋水》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中〕陶淵明:《形贈影》

以我轉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因生憎,順亦生愛,一毛便生纏縛。〔中〕洪應明:《菜根譚》

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中〕洪應明:《菜根譚》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中〕洪應明:《菜根譚》

為了使人生不至真的幻滅而成為冷寂的空虛,我們一定要有一種故意不去看破的執迷……但為了使自己不至掉入人間苦樂的幻景中而不能自拔,我們更一定要有隨時退出局外,做一個旁觀者的清醒;這就是有意識的豁達。〔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不怨天,不尤人,自得其樂最是好命。〔中〕三毛:《隨想》

確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種適宜狀態的與世無爭的生活。〔法〕蒙田:《隨筆集》

我們每一個人在內心深處都覺得,對於生命持一種無憂無慮的淡泊態度,將抵償他自身的一切缺點。〔美〕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種種》

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中〕莊周:《莊子·刻意》

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中〕洪應明:《菜根譚》

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中〕洪應明:《菜根譚》

勢力紛華,不近者為清,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中〕洪應明:《菜根譚》

與人無爭,不算是無用。〔中〕沈從文:《沈從文文集》

退出人海,做一個旁觀者,會使你懂得一些別人所來不及發現的道理。〔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個人的成就與競爭時的得勝,固然是值得快樂的事但假如一個人處處想得勝、要爭強,則不但享不到成功的樂趣,反而充滿了唯恐被別人超越的苦惱。〔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安於平凡,真不簡單。〔中〕三毛:《隨想》

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中〕《唐書·朱敬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