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子,何以至此?”
周瑜說:“你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的妻子,而小喬正是本將軍內人。”
諸葛亮佯裝驚訝道:“我實不知情,信口胡說,該死該死!”周瑜說:“我與老賊勢不兩立!”
諸葛亮假意勸道:“將軍可要三思而後行啊,以免悔恨啊。”
諸葛亮的一番“激詞”,使周瑜決心應戰,朗聲發誓:“我已經接受了孫伯符的委托,如何願屈身投降於曹操呢?我早有北伐之心,絕不變誌。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消滅曹賊。”
至此,諸葛亮的移花接木、妙語激將法已經發揮了效用。他利用一篇賦,把曹操的意圖轉移到“二喬”身上,激起周瑜心中的怒氣,從而達到了此行的目的。
激將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抓住了對方的自尊心,一旦對方的心理防線被突破,事情就很容易辦成了。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人類的普遍心理。人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打擊,必然會產生偏激情緒,在這種情況下,人處於不理智狀態,思維容易被人控製,所以,此時是說服他的最好時機。許多人在說服他人時都會采用激將法去攻擊對方的自尊心,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當然,激將法並非到處適用。
那麼,如何才能靈活運用這種方法呢?
第一,正確掌握對方的性格特點。
一般來說,自尊心強、性格外向、感性衝動的人,比較容易產生激動情緒,對這樣的人使用激將法,效果應該不錯。而對那些心思細膩、思維邏輯嚴謹、謹小慎微、性格內向、比較理智的人,不宜運用此法。因為這些人比較敏感,內心深處會因此產生抵觸情緒,對你嚴加防範,反而增加了失敗幾率。
第二,不要表現出自己的意圖。
使用激將法,關鍵在於不要表態,否則,容易使別人產生被利用的感覺。最好的辦法,就是說些對對方有利,或者能使對方的才華顯露的話,這樣說服效果更好。
使用激將法,關鍵在於不要表態,否則,容易使別人產生被利用的感覺。最好的辦法,就是說些對對方有利,或者能使對方的才華顯露的話,這樣說服效果更好。
苦苦哀求不如循循善誘
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循循善誘的說服方法呢?
1.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化解別人的憤怒
偉大的十月革命剛剛勝利的時候,革命軍占領了沙皇的冬宮。當時,俄國民眾怒聲呼喊要點燃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將皇宮付之一炬,以消他們對沙皇的仇恨。一些文化保護者出來勸說,但民眾完全不為所動。
列寧同誌聽說後火速趕往廣場。麵對義憤填膺的農民,列寧同誌很懇切地說:“兄弟們,皇宮是可以燒的。但在點燃它之前,可以聽我說幾句嗎?”
農民們一聽列寧同誌並不反對他們燒皇宮,當即應允。
列寧同誌問:“請問皇宮原來的主人是誰?”
“是反動的沙皇。”農民們大聲地回答。
列寧同誌又問:“那它又是誰修建起來的?”
農民們堅定地說:“是我們人民群眾。”
“那麼,既然是我們人民修建的,如果人民代表住它可以嗎?”
農民們點點頭。
列寧同誌再問:“那還要燒嗎?”
“不燒了!”農民們齊聲答道。
遷怒於物往往是因為一時衝動,解決這樣的問題,關鍵在於疏導。麵對激動的群眾,列寧幾句循循善誘的問話,理清了群眾思路,使群眾冷靜下來,保住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他采取的方法是:
首先,理解和讚同群眾的觀點,這樣,使群眾對他產生心理認同;
其次,正本清源,使農民們懂得,皇宮雖然是反動暴君的居所,但修建者卻是人民群眾;如今從沙皇手中奪過來,歸還人民群眾,就應該讓人民代表住。如此推論是完全合理的,因此農民們點了頭。
最後,引導群眾改變說法,讓群眾明確表態:“皇宮不燒了”,從而完全達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