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辦事的語言藝術(12)(1 / 3)

招聘時不可避免會談到薪資,這是求職麵試中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您的期望薪資大概多少?”“您對我提出的月薪滿意嗎?”這類問題,往往讓求職者不知如何作答。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談及此問題時往往是羞於啟齒,欲說還休。

方法一:迂回曲折,巧報身價

通常情況下,招聘方會參考你目前的薪酬來定價,因此大多數老板在麵試新員工時都會問到這個問題,恰當的回答很重要。所以,當專業的人事經理問及這一問題時,可以避免正麵回答,而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先不急於報“實價”,以免今後沒有迂回或進一步解釋的餘地,而是闡述目前的薪資結構,如可以這樣說:“我現在的收入除了每個月固定的工資之外,還有獎金、房貼、車貼,等等。”然後大略說出各部分的情況,這樣一來,即便沒有直截了當地報出身價,聘方也能大致明了。

方法二:準確定位,直奔期望

“薪金期望值”是求職者的必答題之一,也正是不好答的一題。在麵試中被問及這個問題時,求職方應該依形勢推斷,對方和你是否真正進入實質性談判了。一些人事部經理會拿這個問題作為對求職者進行考察的一種手段,這時最好是使用一些“外交辭令”,如回答“薪酬並非我關注的焦點,我更看重的是在貴公司的發展前景”,等等。如果是經過幾輪麵試,雙方已經明確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此時方可抓住時機拋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再拖泥帶水、遮遮掩掩,可能會留下問題。

方法三:執意堅持

現在找工作競爭激烈,因此工作機會也是相當重要的,但是如果招聘方提供的薪資水平實在難以滿足你的要求時,不妨采取以退為進的方法,或許能夠讓對方重新考慮你的要求。當然,即使要拒絕對方,也應留下空間。如果雇主需要你,他會樂於滿足你的要求。而一旦你對他們提出的標準說出絕對的“不”,就沒有商討餘地了。

不少求職者沒能認準時機,公司還沒有表示出要錄用,就冒失地和人力資源經理談薪論酬,這是極不明智的做法。也有些應試者,對招聘方提出硬性薪酬標準,非要××××元,否則就不幹,這也是不好的。最好的辦法是給雙方留下商議空間,最後,獲勝的還是自己。

方法四:目標轉移

要是目前工資不利於你的回答,那麼直接回答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好處。正確的回答是顧左右而言他,學會打太極,如巧妙地回答:“我相信公司會依業績定報酬,以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或者:“錢不是我唯一關心的事,我想先就我的能力和特長談一談——如果您允許的話。”這樣將球又踢了回去,一般對方會願意聽你說下去。

方法五:範圍波動

一般聘方心中有一個薪資活動限度,會經常在那個限度內自由調整,手頭也掌握著你所不知的內情。當你不知道這個限度時,往往容易自降身價。這樣豈不正中其下懷?所以,在你報出期望值之前,請務必搞清它的大致價位,以退為進提出反問,如:“我願意接受貴公司的薪酬標準,不知按規定這個崗位的薪酬標準是多少?”這樣,不但避開了他的提問,反而可以摸清對方的底。假如比你設想得低,你就定一個比你現在的薪水高10%~20%的價。總之,你必須得先開價,而且不要把底線定得太低。

該不該或者敢不敢回答,是一個難點。如何把握討論薪酬的分寸,給對方留下好印象,這也是一個難點。

第4節說話講究迂回策略

有話不一定直說

有個人非常擅長規避質問,他的本領,令了解他的人都想大喊一聲“太妙了”。例如,如果有人問他:“你可曾讀過《堂吉訶德》?”他會回答:“最近不曾。”事實上他不知道這本書,然而誰會煞風景去揭穿他?

有一天,有人問他可曾讀過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他回答:“英文本沒讀過。”旁人不禁對他肅然起敬。他這句百分之百的真話,可使你有三種理解:他讀過這詩篇;他精通14世紀的意大利文;他是文學純粹主義者,不屑讀翻譯本。這招非常機智。

在委婉溫和的談話中,直話直說是致命傷。別誤解,這不是在鼓勵說謊。這裏講的是一種高深的談話藝術。社交中的談話高手,能夠像作家一樣揮灑自如。

其實在社交談話中有很多訣竅,可以給那些說話不懂得轉彎的人作為參考。預備幾個有趣的題目,侃侃而談,但言辭須含糊,含糊到隻有社交專家才能知道你是在瞎扯。怎樣才能做到有理不強爭,有話不直說呢?不妨考慮以下幾項:

1.使用模糊性語言

模糊性語言是一種高明的表達方式。這種說話方式,最重要的部分叫做“不確定性原理”。有位物理學家最愛以世界的本質為題,使用一些模糊性語言,或是專業術語,然後看到周圍的人個個滿臉愕然、麵麵相覷的模樣,覺得很有趣。

2.選擇某位不大出名的曆史人物為話題

可以挑選一個不知名的曆史人物為話題,他不必有什麼精彩的秘聞逸事,如果不想再聽某人喋喋不休地談論當今國家大事,正好可以用這個來轉換話題。你可以說:“某某怎麼樣?”那人會頓時茫然,問道:“他怎麼樣?”“你剛才說的也都適用於他,”你答道,“你看看他的遭遇,政客就是這樣的。”如此就已經轉變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