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早飯後,李雅軒、武彙川等人去了北京各大機關、學校,這些地方在楊澄甫開山門之後,紛紛登門,請楊澄甫去教拳,或者讓弟子們去也行,一些達官貴人,則隔三差五的把楊澄甫請到家裏,教其子弟,上門學拳者,每個上午到楊府,年齡長些的崔毅士、陳微明帶領,年齡小的由楊兆鵬教授。一時間,北京城裏太極拳成為一種時尚。
今天由崔毅士和陳微明給幾個新學的學生擺八方位。
八方位,並非是日常方向上的八個方位,而是指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因為在八卦圖上,掤捋擠按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因此叫四正,采挒肘靠在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個方向上,因此叫四斜或四隅,有時人們也有八法的叫法,這兩種叫法也有一些不同,八方位是形是勁,八法是八種勁的使用方法。
對於初學者來說,開始學的都是大陰大陽,比如掤,開始的時候,老師會把掤手給你擺個掌心朝上,過些日子會調成掌心朝後,這些都對,兩種勁轉關的時候,也是直接就轉,等到了一定時候,會加上少陰少陽,這樣,大陰中有少陽,大陰中有少陰,大陽中有少陰,大陽中有少陽。大陰大陽中有了少陰少陽,太極拳才有了味道,才初步是武術。
等到拳架有了一定基礎後,學習推手,這時,掤不僅僅是形是勁,還是法,就像船在海中,隨著波浪上下起伏,它不會和大海去頂撞,或者像水,沒有自己的形狀,河流是什麼形狀,水就是什麼形狀,它會隨屈就伸,進退由人。
崔毅士給一個學生活動了一下肘部,這個學生以前練過兩年少林羅漢拳,崔毅士讓他把關節鬆開,
要求關節一點兒力也不能掛,這對有點基礎,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用力習慣的學生是很難的事情,但是,這又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就像一個瓶子,你不把裏麵原來的水倒幹淨,就不會裝進新的水。
陳微明給另一個學生做起勢的示範,“你看著,我的左腳出去落地後的瞬間,身體左移,同時,身體上升,雙手帶動雙臂向上掤起,身體移到兩腳的中心,身體正好拔起,掤起的雙臂也正好到位,這才叫一動無有不動,你呢,是身體移到兩腳的中間,身體才上升,這就把動作給分開了。你再試試,別著急,開始都是這樣,你比我快多了。”陳微明是舉人出身,很有學問,能說會道,不厭其煩,說的眼前的學生有些不好意思,心裏卻是美滋滋的。
楊澄甫之所以讓崔毅士和陳微明教新學生,也是看中了他兩個的脾氣性格很好,人很隨和。
有些老師自己的功夫很高,但是脾氣不好,學生都怕他,這樣,他身後很難出來像樣的傳人。打天下的楊班侯,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性格暴躁,徒弟有一點做不好,抬手就打,他的手很重,因此,徒弟身上經常帶傷,在廣府時,他的一個徒弟在街口,本來自己要出南門,看到師父從南門進來了,扭頭轉到西門,然後再繞到南門外。除非是不怕班侯打的,因此,楊班侯的傳人就很少。
楊澄甫平時一般很少到學生中間,他很信任自己的弟子,教這些人綽綽有餘,有時見他倆教不過來,偶爾也會說上兩句。
那邊,楊兆鵬正在教一群十來歲的孩子基本功,楊振銘給做示範。
兆鵬是楊班侯的遺腹子,今年32歲,他的功夫是楊健侯、楊少侯、楊澄甫父子三人以及楊兆林(楊露禪的長孫,鳳侯之子)代班侯教的(筆者注,後人把他說成拜在了楊澄甫的門下,那是不懂楊家的規矩,傳人的代數,楊家自己的嫡係子孫是按輩分排的)。兆鵬長相脾氣隨他的父親楊班侯,非常暴躁,手裏經常拿根細藤條,對做的不好的學生,抬手就是一藤條,學生都怕他。
在楊家學拳,先練半年基本功,今天的基本功是仆步鑽板凳。
幾個長條板凳放在院子一側,每個板凳上都放著滿滿一碗水,稍微一碰就會灑出。楊振銘先給做了個示範,見他站在離板凳有一尺半的地方,側對著板凳,然後右腳外撇,身體微左轉,右膝彎曲,左胯鬆開,左腳腳尖向板凳底下伸去,在另一麵出來,當左腿小腿肚貼著地麵時,身體再左轉貼向左腿,左手扶住左腳,然後,身體重心前移,當身體鑽過板凳後,直起上身,鬆右胯,身體慢慢升起來,同時把右腿收回來,整個過程一氣嗬成,過板凳時身體離板凳麵還有很大距離。
旁邊幾個年齡大的學生紛紛叫好,孩子們則吐了吐舌頭。
楊兆鵬繃著臉,沒有任何讚許,因為他知道,楊家三代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沒有什麼好表揚的。
楊振銘做完示範後,其餘的孩子開始了,這些孩子練習仆步有一段時間的了,但是,第一次在板凳底下練,沒有一個能做好,碗裏的水,灑了這些孩子一身,楊兆鵬手裏的細藤條“劈裏啪啦”地在孩子們的身上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