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齊侯納言?犘澳?(1 / 3)

齊桓公率領七國諸侯聯軍駐紮在昭陵,所需糧草軍需主要由陳國、鄭國供應,這讓陳國新國君陳共公塑很憂慮,找來下卿袁塗軒來商議,袁塗軒獻出一個緩解的計謀。

陳國下卿袁塗軒於是來到鄭國大夫申厚的營帳說:“七國諸侯聯軍返回時,如果再經過鄭國、陳國,糧草軍需供給費用巨大,鄭國和陳國的百姓將不堪重負!申大夫,你看這件事怎麼解決?”

“袁卿,你就不必跟我賣關子了吧!你主動來我這裏商議這件事,想必胸有成竹,已經有解決的好辦法!”鄭國大夫申厚笑著說,“你不妨直說,看我能不能幫上忙!”

“我們不如想辦法勸說齊桓公,讓他率領七國諸侯聯軍從東邊沿海道返回,好讓徐國、莒國等東邊諸侯國負擔糧草供給,這樣你我兩國百姓可以有喘息的機會!”袁塗軒說,“你看這辦法怎樣?如果你認為可行的話,你我二人一同去勸說齊桓公。”

“這辦法很好,不過你先試著勸說齊桓公!”鄭大夫申厚對袁塗軒說,“我們不能一起去,一起去會讓齊桓公產生懷疑。你去了之後我再去勸說,這樣效果會更好。”

陳國下卿袁塗軒於是又前往齊桓公的營帳。

在齊桓公的營帳裏,齊桓公把返回時準備替鄭國太子姬子華伐鄭的計劃告訴了仲父管仲。

“此事大為不妥!”管仲聽完之後,立即對齊桓公說,“主公您這次能召集諸侯國軍隊來討伐楚國,是因為這些諸侯國都認為主公您對他們講禮義和誠信,這次卻采用奸邪之徒陰險的計謀結束行動,恐怕不合禮義、誠信,難以讓各諸侯國信服,有損您中原諸侯盟主地位和名譽!”

齊桓公問:“此話怎講?”

“鄭國太子姬子華與鄭文公姬捷是兒子與父親的關係,兒子和父親互不傷害是最基本的禮義,兒子堅定地執行父親的命令,並隨機應變地完成父親交辦的使命,這是最基本的誠信。鄭國太子姬子華違背了這兩條,可見他是一個無比奸邪之徒,不值得信任!”管仲說。

“鄭國雖說是我齊國的盟國,但鄭文公姬捷一直對寡人陽奉陰違,寡人早就想要討伐他。”齊桓公說,“這次鄭國內部國君和太子之間有這麼大的裂隙,讓寡人有機可乘,難道寡人不應該好好利用起來嗎?”

“老臣聽說,鄭國的泄駕、孔叔、子人師這三位大夫,是鄭國的三位賢良的大臣,鄭國有他們輔政,我們恐怕無機可乘!主公您之所以能成為中原諸侯盟主,是因為這麼多年來,您倡導尊王攘夷,維護了天下諸侯國之間的秩序,使天下百姓有機會休養生息;您存邢救衛、存魯救燕,維護了諸侯國之間的公平,申張了正義!”管仲說,“主公您如果用誠信的美德來安撫鄭國,再用正義的言辭來訓導,鄭國如果不聽從,您可以率領諸侯國軍隊言正名順地去討伐,那麼鄭國自己挽救國家的滅亡還來不及,哪敢不畏懼、臣服於主公您呢?”

“按仲父所說的來做,這些禮義、誠信真的管用嗎?”齊桓公又問。

“當然管用!”管仲接著說道,“作為盟主,主公您率領諸侯軍隊征伐鄭國,必須出師有名,如果出師無名,其他諸侯國不一定會聽命於您。而且主公您帶著鄭國的叛徒姬子華去征伐鄭國,鄭國上下就有充足的理由來抵抗我們,我們將得不償失!”

齊桓公疑惑地問:“難道寡人率領七國諸侯聯軍還打不贏小小的鄭國?”

“打贏了又如何?打贏了,主公您把姬子華這種奸邪之徒扶上鄭國國君之位,鄭國就真的能成為齊國的附庸國嗎?齊國與鄭國之間還隔著魯國、宋國等國,增加不了齊國的實力。而且,奸邪之徒姬子華連其父鄭文公都背叛,他登上國君之位後,就不會背叛主公您嗎?”管仲說,“姬子華身為鄭國太子,卻想借助齊國的力量削弱鄭國,這種人不會有好的結果!而且,鄭國被削弱了,對我齊國無所增益,反倒是有利於與鄭國鄰近的楚國,請主公您三思!”

“仲父所言極是,這件事是寡人欠思慮!”齊桓公立即站起身來,對管仲深深地躹了一躬說,“寡人謹遵仲父教誨便是!”

管仲稽道叩拜道:“老臣不敢當!主公您對老臣言聽計從,遇明君如此,是老臣此生之幸,更是無上的榮耀!”

這時,侍衛來報陳國下卿袁塗軒求見齊桓公,管仲也隨即退出齊桓公的營帳。

齊桓公問陳國下卿袁塗軒:“袁愛卿,求見寡人有何教誨?”

“外臣不敢當!”袁塗軒稽首道,“我今天突然想到一件事情,想提前向君主您稟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講無妨!”齊桓公說。

袁塗軒說:“君主您北伐戎,南伐楚,勞苦功高、榮耀無比。如果率領七國諸侯聯軍,威風凜凜地從東夷諸侯國返回,東夷諸侯國誰敢不歸順、臣服於君主您呢?”

齊桓公聽後哈哈大笑:“卿言極是,正合寡人之意!”

陳國下卿袁塗軒剛退出齊桓公大帳篷不久,鄭國大夫申厚就來拜見齊桓公說:“在下聽話,率領軍隊在外打仗的時間不能太長久,一是因為軍隊會疲憊不堪、作戰能力會下降;二是因為巨大糧草軍需供給使老百姓難以承擔。君主您這次率領七國聯軍風餐露宿已經很長時間了,軍隊已經有些疲憊,君主您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