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讓感恩成為習慣——感恩無處不在(1)(2 / 2)

光勞利還讓審察員像剛才做的那樣把要退回的木材堆在一邊,把合格的堆在另外一邊。

觀察了一會兒,光勞利發現,對方審察得過分嚴格,標準上出了問題。

這種木材是白鬆,而審察員顯然對硬木很內行,卻不懂白鬆木。白鬆木恰好是光勞利的專長。不過光勞利一點也沒有表示反對他的木材分類方式。他隻是一邊觀察,一邊問幾個小問題。光勞利提問時顯得非常友好、合作,並告訴審察員說他們完全有權利把那些他們認為不合格的木材挑出來。這樣一來審察員變得熱情起來,他們之間的緊張開始消除。漸漸地把審察員整個態度改變了,他終於承認自己對白鬆毫無經驗,開始對每一塊木料重新審察並虛心征求光勞利對此的看法。

結果如何呢?他們不但接收了全部木材,而且沒有產生任何不快。光勞利拿到了全價的支票。

一般來說,聽到批評時,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緊張的氣氛和不愉快。

但婉言卻能使批評在輕鬆愉快中進行,收到那些“直言”應對所收不到的意外效果。

柳亞子吟詩作文一直很受人們的欣賞。他的書法流暢奔放,一瀉千裏,但卻很潦草,甚至不易認出是什麼字。書畫家辛壺不直說柳亞子先生的字跡潦草,卻委婉地說柳亞子先生的字是“意到筆不到”,含蓄而又不失風趣,使柳亞子先生不但虛心接受,而且對他的說話技巧極為佩服。在外交場合,委婉含蓄的語言往往更意蘊深刻。婉言,還可以給對方一個下台的階梯,避免形成僵局。婉言能夠巧妙地表情達意,既能讓對方聽出弦外之音,又不傷彼此和氣。這種好辦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俗語說,人活臉,樹活皮。如果你不打算給別人留麵子,請想想自己被如此對待的心境吧!

我說的並非屈尊就駕,而是希望我們在為人處世時,學會忍耐,學會等待時機,學會主動把握機遇。那些羞羞答答、不肯降低身價做事的“薄臉人”,在激烈的競爭中,肯定會陷入被動的境地。

很多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死要麵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會考慮到自己的麵子。

“麵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麵子說白了就是尊嚴。誰都希望自己在別人麵前有尊嚴,被人重視,被人尊重。因此,我們在與人交往時,為自己爭得麵子的同時,也別忘了給別人留些尊嚴,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每個人都要力爭保住自己的麵子,這關係到自己的尊嚴和地位。麵對失敗者或是弱勢群體,我們卻很少想到這一點。緣於自己的優越,我們常常無情地剝掉了別人的麵子,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抹殺了別人的感情,卻又自以為是。捫心自問,這樣的想法是多麼淺薄,心胸是多麼的狹窄啊!

不管我們自己如何優秀,也千萬要記得給別人留些麵子,這也是我們施恩於別人的一種方式。

3.牢記他人之恩,反思自身之過

有這麼一則小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阿裏與好友吉伯、馬沙一起外出旅行。三個人經過一處陡峭的山路時,馬沙突然失足滑倒,眼看就要摔下萬丈山崖。就在這危急時刻,吉伯一下抓住馬沙的衣襟,用力將馬沙拉了上來。為了記住這一恩德,馬沙在路邊一塊大石頭上刻下了這樣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三個人繼續向前走。在海邊,因為一件小事,吉伯和馬沙吵了起來。吉伯一時衝動,打了馬沙一記耳光。但是,馬沙沒有還手。他跑到沙灘上,在沙灘上寫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個耳光。”

旅遊結束後的一天,阿裏問馬沙:“你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他打你的事寫在沙灘上,這是為什麼呢?”馬沙回答說:“我要永遠感謝並永遠記住吉伯的救命之恩;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想讓它隨著沙子的流動逐漸忘得一幹二淨。”

馬沙能夠正確對待恩惠和怨恨,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做法與馬沙相比,就大相徑庭了。有的人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缺乏足夠的感激之心,認為是“應該”的;有的人得到別人的幫助不知道應該回報,或者隻是一時感激,時過境遷便很快遺忘;有的人甚至不辨是非,恩將仇報……而當別人不小心損害了自己的利益時,很多人卻會牢記在心,甚至長期耿耿於懷。整天掛在嘴上,逢人便說者有之;以牙還牙、冤冤相報者有之;尋找機會進行報複者有之……這種人不在少數。

感恩,可以說是一種美德。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事實上,這句話所表達的不是一種現狀,而是一種追求,完全做到的人並不多。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應放棄這種追求。因為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好,以感恩的心態對待他人,以寬闊的胸襟回報社會,是一種利人利己、有益社會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