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所以這個遊戲的結果讓所有人都失望了,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就是每個人都希望別人會為他們付出他們本該付出的部分,而他們又想多得到一點,即使最後不會得到,至少也不會失去太多。
即使把這場交易換成是兩個人的交易,在麵對相互交換的封閉式袋子時,事先講好其中一個人在裏麵放一定數量的商品,另一個人放一定數量的錢。雙方固然可能誠實地依照自己所說的,把錢或東西放到袋子中交換;又或者一方把一個空袋子交給對方,也就是一方選擇了背叛;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雙方交換的都是空袋子,這當然是最差的結果。在這種博弈裏,因為背叛可能獲得比較大的利潤,所以有很多人選擇了背叛,而這種背叛最終也很難得到好的結局。
趨利避害可以說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麵。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曾說過:“如果處於自然狀態,人和人之間就像狼和狼之間一樣,是每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試圖保護好自身的利益,並希望侵占他人的一些利益。”可以說,人和人之間其實都是“敵對”的關係,每種行為都可能是“戰爭”,而“囚徒困境”正是準確地抓住了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麵彼此不信任。生活中有很多“囚徒困境”的例子,隻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們其實正在進行博弈。
比如兩個工業國家之間相互設置的貿易壁壘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似乎每個國家都在國際貿易中存在著實行貿易保護和保持貿易自由兩難的選擇。因為自南貿易可以給雙方帶來利潤,所以,假如兩個國家同時消除貿易壁壘,他們就會同時受益。但問題是,不管哪個國家單方麵采取行動,消除一方的貿易壁壘,它都會明顯感到自己正處於不利於本國經濟貿易的狀態中。而無論其中一個國家怎麼做,在他們看來,另一個國家保持它原有的貿易壁壘,總是獲利比較大的一方。所以,每個國家都因利益動機去保持貿易壁壘,雖然這樣做的結果比雙方合作要差得多。
博弈智慧
“囚徒困境”反映的是個人的最佳選擇,而不是合作的最佳選擇,雖然這個“困境”本身隻是一種博弈法則,但在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會頻繁出現類似的狀況。“封閉袋子式的交易”隻能使雙方都失去利益,得到人們不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