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為什麼你的對手總和你做鄰居(1 / 2)

“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由美國數學家納什提出的、一種最常見的、也是最重要的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第一個重量級的概念。納什均衡主要描述博弈參與者的這樣一種均衡:在這一均衡下,每個參與者都確信,任何一方單獨改變策略,偏離目前的均衡位置,都不會得到好處。

為了進一步說明納什均衡的意義,讓我們來看日常生活中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在每個大大小小的城市街道上,經常會見到這麼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現象:某一地段上的商店十分擁擠,形成一個繁榮的商業中心區,但另一些地段卻十分冷僻,沒什麼商店。再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往往同類型的商家總是聚集在一起,比如肯德基、麥當勞兩家百年老店總是緊緊相鄰;沃爾瑪、家樂福總是相隔不遠,相依為伴;“安利”“雅芳”往往隔路而望……這是什麼緣故呢?“納什均衡”理論能夠對這些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我們以一個簡單的例子對其進行具體闡述。

假設有一條筆直的公路,在公路上每天行駛著大量來往的車輛,並且車流量在公路上是均勻分布的(假設的一種理想分布)。現在設想有兩家快餐店A、B要在這條公路上選擇一個位置開張,招攬來往車輛。他們所賣的東西口味差不多,價格也相當。那麼,兩家快餐店開在公路的哪個具體位置好呢?

為了分析的需要,我們要對該模型作一個合乎邏輯的假定:因為食物口味相近,價格也無多大懸殊,車輛司機到哪個快餐店購買食物,就看哪個快餐店距離自己比較近。反正東西、價格都一樣,何必舍近求遠呢。根據這個原則,兩個快餐店應該怎樣確定最後的位置呢?

也許你馬上會說把這條公路從0到1四等分,快餐店A設在1/4的位置,快餐店B設在3/4的位置,不就是最好的策略選擇嗎?的確,從資源的最佳配置來看,這種均勻散布的情況是最優的,每家快餐店都擁有1/2的顧客量。同時,對於開車的司機來說,這種策略的敲定,會使司機到快餐店的總的距離最短,可大大節省吃飯的時間。

然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天並不總能遂人之願。快餐店老板作為當代生意人,自然是精明之至的,用經濟學術語來說,就是具有絕對的經濟理性。隻要手段合法,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顧客盡可能地多,生意盡可能地紅火,至於其他人的生意好壞則與己無關。也就是說,快餐店老板肯定不會考慮另一快餐店生意的好壞和車輛司機的方便,而隻會以自己的贏利為目的,這就決定了他們當然都不會安於這樣的位置安排。

出於這種理性,A快餐店的老板會想:如果我將快餐店的位置從1/4點處稍微向中間的1/2點處移一點,那麼我的“勢力範圍”就會比先前所定的位於1/4點處那種方案要大。相應地,B快餐店的地盤就會縮小,我肯定會從B快餐店奪取部分顧客,生意會更紅火。這對於快餐店A單方麵來說無疑是一個好主意。所以,原來位於1/4點處的A快餐店就有了向1/2點處移動來擴大自己地盤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