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的目的是利益,利益形成博弈的基矗經濟學的最基本的假設就是經濟人或理性人的目的就在於使收益最大化。參與博弈者正是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互相競爭。也就是說,參與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競爭、相互對抗的關係,以爭得利益的多少來決定勝負,一定的外部條件又決定了競爭和對抗的具體形式,這就形成了博弈。
我們通過下麵這個例子,來深入淺出地解釋一場博弈的各個要素。
夫妻倆下班回到家,吃罷晚飯看電視。電視預報顯示,一個頻道會播放丈夫喜愛的足球賽,而另一個頻道會播放妻子喜愛的音樂節目。但是家裏隻有一台電視機。這樣,圍繞著到底看什麼節目,一場博弈就展開了。
在這場博弈中,完整地包含著形成一個博弈的以下4個要素。
(1)2個或2個以上的參與者。在博弈中存在一個必需的條件,即不是一個人在一個毫無幹擾的環境中做決策。比如,在上麵的案例中,如果隻有丈夫或者妻子一個人在家,就不存在博弈。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是一個人做決策而不受到他人幹擾的話,那就是一個傳統的最優化問題,也就是在一個既定的局麵或情況下如何決策的問題。
博弈者的身邊充斥著其他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決策者,他們的選擇與其他博弈者的選擇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種互動關係自然會對博弈各方的思維和行動產生重要的影響,有時甚至直接影響博弈結果。
(2)博弈要有參與各方爭奪的資源或收益。資源指的不僅僅是自然資源,如礦山、石油、土地、水資源等,還包括了各種社會資源,如人脈、信譽、學曆、職位等。人們之所以參與博弈是受到利益的吸引,預期將來所獲得利益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博弈的吸引力和參與者的關注程度。經濟學的效用理論可以用來解釋這個問題,凡是自己主觀需要的就是資源;相反,主觀不需要的對自己就不能構成資源。
這就是“情人眼裏出西施”的道理。再比如人們經常說的“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也是這個道理。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眼裏可以抵過世間萬物,但是對別人來說就不是這麼珍重;而老婆呢,即使是眾人公認的絕代佳人,日子一長也會產生審美疲勞,其價值對自己來說便不斷下降,這正是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
在上麵的案例中,資源或收益並不是電視機的所有權,而是在某一時段的使用權。事實上在那些對於足球和音樂都沒有偏好的人們眼裏,哪一個節目都不會成為其資源。
(3)參與者有自己能夠選擇的策略。所謂策略,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說“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指的是直接、實用地針對某一個具體問題所采取的應對方式。通俗地說,策略就是計策,是博弈參與者所選擇的手段方法。博弈論中的策略,是先對局勢和整體狀況進行分析,確定局勢特征,找出其中關鍵因素,為達到最重要的目標進行手段選擇。由此可見,博弈論中的策略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直接對整個局勢造成重大影響。
(4)參與者擁有一定量的信息。博弈就是個人或組織在一定的環境條件與既定的規則下,同時或先後,一次或是多次選擇策略並實施,從而得到某種結果的過程。
簡單說來,博弈論就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決策以及這種決策如何達到均衡的科學。每個博弈者在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時,不但要根據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還必須考慮到他的決策行為可能對其他人造成的影響,以及其他人的反應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通過選擇最佳行動計劃,來尋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本節所選的“夫妻博弈”模型大致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兩人爭執不下,於是幹脆關掉電視,誰都別看;二是你看足球,我到其他地方聽音樂,或你聽音樂,我到其他地方看足球;三是其中一方說服另一方,兩人同看足球或同聽音樂。
夫妻二人通常不會因為電視節目的分歧而分開活動的,這是研究該問題的潛在前提。但是,對於看什麼節目,雙方又各有偏好。因此我們可以假定:如果丈夫和妻子分開活動,男女雙方的效用為0;如果雙方一起去看球賽,則丈夫的效用為5,而妻子的效用為1;如果雙方一起聽音樂,則丈夫的效用為1,妻子的效用為5.
根據上述假定,夫妻雙方不同選擇的所有結果及其效用組合如下表所示。
夫妻博弈效用矩陣
夫/妻看球賽聽音樂看球賽5/10/0聽音樂0/01/5
就是這樣一個矩陣,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我們介紹的幾種因素包含在裏麵。矩陣是博弈論中用來描述兩個或多個參與人的策略和效用的最常用工具,又被稱為“收益矩陣”或“得益矩陣”。
博弈智慧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如果有一種資源為人們所需要,而這種資源又具有稀缺性或者說總量是有限的,就會發生競爭;競爭需要有一個具體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一旦找到了這種形式,競爭各方之間就會開始一場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