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利用班規,培養學生上進心(3 / 3)

知曉了王巧星的這種心理後,張老師告訴王巧星:進步一點點,也是進步。因為這一點點彙集在一起,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為此,張老師還給王巧星設計了一個小而實的目標:明天比今天早一秒,都算是進步。

就這樣,在張老師的鼓勵下,第二天,盡管王巧星因為健忘而遲到了,但是他卻采用了跑步的方法讓自己盡量早到點兒。不管從他遲到的時間看還是他做出的努力看,都不難看出王巧星有了上進心。

就這樣,不到兩周的時間,王巧星就改掉了遲到的壞毛病,並且在已形成的上進心的激勵下,堅決地表示要在其他方麵作出更多的努力。

我們相信當上進心成為王巧星的慣常心理時,他一定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上進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素質。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不妨給學生點鼓勵,使其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衝動,然後在此基礎上,延續這種心理衝動,使之成為一種慣性。

上進心是一種積極向上、追求進步的心理特征。當學生有了強烈的上進心,他就能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情了,就能按照班規積極地學習與工作了。那麼,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呢?

1.目標激勵法

目標包括班級管理目標和個人發展目標。對於上進心不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專門找到他(她),結合他(她)在落實班規過程中所反映的問題,依據班規的要求,與他一起研究、製定個人目標。教師與學生製定的目標,千萬不要“大而空”,讓學生不知道如何實現,或者根本實現不了,也不要“小而實”,因為這樣沒有難度,應該遵循讓學生通過努力就可以達到或者基本達到的原則。

比如案例中的張老師對王巧星采用的就是目標激勵法。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學生經常違反的班規,給學生樹立一個目標,然後借助班規的約束力與教師的鼓勵,讓學生通過量化考核的辦法感覺到自己每天的點滴進步,逐步激發出其上進衝動。當目標實現甚至是隻實現一小步,學生嚐到成功的甜頭時,就會信心倍增,勁頭更足。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催人奮進的激勵效應,學生的上進心自然就得以培養。

2.揚長激勵法

揚長激勵法就是教師給有個性特長的學生創造條件,采取措施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使之在各種活動中都能不斷地增強自身榮譽感,增強自信,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有些學生在執行班規時,表現較差,多是因為其在這方麵缺少榮譽感,不懂得自我反省。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多給他們提供參與、鍛煉的機會,來激發他們的整體榮譽感。那樣的話,學生在執行班規時,就會顧及自身形象以及自己業已獲得的榮譽,從而收斂自己漠視班規的心理,約束自己的違規行為。

當這個良好的心理一點點地滲透進學生每天的學習、生活中時,學生身上的變化就顯而易見了。

3.正反激勵法

正麵激勵就是用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跡來影響感化學生,幫助學生進步。教師要教育學生以先進模範人物為榜樣,引導他們向身邊的榜樣尤其是班規落實得非常好的學生學習。這樣在與榜樣的落差的刺激下,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嚴於律己、努力向上、自覺地向先進靠攏的心理。

反麵激勵就是以在班規落實方麵表現較差的學生和事件為樣板,引導學生從自身以及從其他學生身上認識是非、正誤,總結反麵教訓,找出錯誤原因,分析事情後果,提高自我辨別能力,激勵他們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在以後落實班規時向好的方麵轉變。這種激勵方法不僅適用於被當作反麵教材的學生,還會給其他學生帶去啟發,使其避免發生類似錯誤。

社會是不斷發展的,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我們多耽誤一天,少進步一點,社會上就少一片我們的立足之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上進心。作為教師,則有義務去激發、培養學生的上進心。例如,當學生在落實班規中表現出點滴進步時,就是激發學生上進心的一個好契機。因此,教師要懂得適時地抓住契機,促成學生的點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