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雛龍出淵】第四十章老道(2 / 3)

青年道士接過瓷碗,然後開始飲水,隨著他喉結的上下滾動,這碗臭氣衝天的水慢慢進了青年道士的肚子。青年道士起初麵無表情,繼而是稍皺眉,再後來就是整個臉都變形了。小小的一瓷碗水,本該是一飲而盡,但青年道士足足喝了一刻鍾,碗裏的水是沒有完。他是個十分有毅力的人,似乎跟水杠上了,他不停的喝,肚子圓鼓鼓的。到了半個時辰,他的肚子已經比水桶還要大了,他終於把瓷碗從嘴邊挪開,滿是苦意,說道:“真人,看來我也不是有緣之人。”說罷,他一點自己的肚子,肚子竟然快速的縮小,恢複原狀。

老道說道:“其實你已經做得不錯了,不愧為齊雲山最年輕的天師。”

馬致遠一愣,隨即道:“還是逃不過真人的法眼。”

老道掂量著碗裏的水,道:“酸苦甘辛鹹,人生之五味,要喝光這碗裏的水,你要五味都做到極致。在齊雲山修道,酸苦二字自不必多言,辛之一字,你劍道砥礪至此,也是符合的。鹹對應五情之中的恐,你上承仙道,道心穩固,懷恐懼上仙之心,勉強符合。但甘字,你差的太遠,你心中的甘隻是修道的甘,人世間情感都讓你摒棄了。也許齊雲山需要你這樣的道人,貧道卻不需要。甘字即思,有相思才能有甘甜。”

馬致遠心悅誠服,向老道拜了三拜。老道欣然接受,然後道:“如果你不忙,可以再在此地等一會兒,因為貧道的有緣之人今日定會出現。”

馬致遠當然不忙,如果不是這位老道的行蹤實在飄忽不定,他追隨幾年都沒問題。實際上,此次他能找到這座小縣,全靠師門的幫忙。齊雲山現在是古丘聲名最大的道家仙山,而馬致遠的師父又是齊雲山劍道最鼎盛的若穀真人,但即使如此,馬致遠要改投老道門下,若穀真人也不會說一個不字。

離開了洛雨禪的林晚燭整個人都沒精神,如同霜打的茄子,他從善水村出來,最重要的任務是去靈武府太白門為村裏的大憨討個公道。佛州距離靈武府還有三千多裏,林晚燭卻一點也不著急。

倒不是由於他有多失落,而是他現今的修為卡在了玉方境巔峰,這個境界也許在一方州縣是了不得的存在,但見識過陳希聖的劍法,霍青的刀法之後,林晚燭覺得自己在柳飛魚的眼裏也許連螻蟻都不是。他每天都在練習丹霞山七十二劍,乾元劍道中的第二字“凡”字也大有所悟,甚至是他腦海中“踏破山缺”一招,他都琢磨出點門道了。如何控製元氣力度,如何行劍,劍道,靠悟,也靠修。

一個柳飛魚已經讓他望塵莫及了,更何況柳飛魚後麵是古丘上三宗之首的太白門,而其宗主是古丘第一高手,顧阜。林晚燭不是灰心,隻是覺得自己不應該莽撞的去送死,他需要讓自己變得更強。

小烏衣縣的景色他是無心思去觀賞的,善水村裏,有山有水,跟小烏衣差不多。他在思考突破之機,忽然間感覺喉嚨裏一陣幹渴。修武之人到了玉方境,登堂入室,雖說不能辟穀,但也不至於連口渴都忍不了。

林晚燭真的口渴,如火燒。

一碗奇臭無比的水不知何時出現在他麵前,說實話,他聞著這味道已經作嘔了,跟村裏拉屎最臭的老蕭頭一個味道。如果在平時,他是退避三舍,但此時,他鬼使神差的拿過瓷碗,並且一骨碌全倒進了口中。

說來也驚奇,這水聞著臭,喝在嘴裏卻一點也不臭,反而夾雜著清甜。林晚燭從未喝過如此清甜的水,他麵不改色,隻是半刻鍾的時間,瓷碗的水已然全部進了他的肚子。他意猶未盡,有些尷尬的看向給他水的老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