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_早晨型人_能做到的奇跡學習法——居然有這種學習法?(3)(1 / 3)

這樣做有什麼效果呢?在早晨看似較少的時間裏,可以每天學習一則訪問客戶時會用及的談資。可以感受到與報紙不同的知識、信息以及感動。而這也正是讀書的精髓之所在,其意義重大。

比如,曾經就有沒有讀過市場相關書籍的某職員通過早間讀書運動點燃了學習欲望,並隨後取得了MBA學位,進入了研究所。無從得知人會在何時變作何樣。

在簡曆篩選階段,資格重於實力

對於在銀行和商社的上班族來說,現在正是寒冬時代。

這兩種企業也曾經趾高氣揚地行走於世,企業中的員工會多多少少變得比較自負,認為自己肩負著日本的產業。

那又如何?銀行已經成為絆住日本經濟、整個產業的重荷。即使日銀做出讓步,推出低息政策、犧牲儲戶,但是經營指標卻仍無好轉。這10年來,完全是一副進入集中治療室卻沒能再出來的狼狽相。

而商社則在10多年前遭遇過冰河期,今非昔比。無論好壞、上手就幹的商社特征早已不複存在。現在,他們不就在進行事業的大幅整改麼。

我的某位友人就曾受其影響而被解雇。他出身於日本公認的最好的學校,按道理說跳槽再就業並不費吹灰之力,但社會是殘酷的。作為在找到理想工作之前的權宜之計,他甚至向某大型高考補習學校投遞了簡曆。

無論如何,他是高考時代的超級精英,甚至被叫做"偏差值妖怪",在公司裏英語也是信手拈來。高考英語中的長篇閱讀和英語作文更是不費吹灰之力。

而就是這樣的他,徹底地撲了空。別提錄用了,就連麵試的通知都沒有接到。

原因在於"考生需要的是像大哥哥那樣能夠輕鬆相處的人"。也就是說,對方看重的不是指導考試的實力,而是年齡。

還有決定性的一點,那就是沒有教師資格證。高考補習學校也是學校,麵試者會優先錄用具有教育經驗的人,所以必定會問到有沒有資格證。即使抱怨"實力比資格更重要"也無濟於事,因為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

經濟不景氣讓麵試者多到數不完。因此,麵試官往往會在簡曆階段篩除掉大多數。出身名校又能如何,一塊石頭扔出去,砸中的都是這樣的人。一無資格,二不年輕,所以得不到麵試的機會。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在簡曆階段,資格重於實力的時代。

而資格會帶來以下兩個好處。

■對外宣傳

往往僅在名片上印製中小企業診斷士、金融理財師(FP)等字樣就會讓對方產生"原來如此"的信任感,就如同水戶黃門的印盒一樣。我的某朋友是銀行職員,在學生時代就已經取得了信息處理技術者資格,但是卻連獨自組裝電腦都做不到。

雖然"在業務上取得了FP資格",但卻缺乏資產運用等的實力,所以我是絕不會找他相談的。

"但是,有了這個資格,客戶就會信賴我。"

的確,我們往往會選擇信賴那些拿到駕照卻10年來從未上過路的紙老虎,而不是10年來無照駕駛的司機。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對內宣傳

鬆本清藥局會大量雇用藥劑師,且其資格補貼每月高達10萬日元。如此一來,公司內部就會形成努力取得藥劑師資格的風氣,而且這也有利於藥學部畢業生的錄用。除藥劑師資格外,還有英語"資格"。

職場人士成功(有出息)與否不能隻用資格加以衡量,但是有資格卻會絕對有利。所謂資格,是"我能做到"的保證書(證明書、得到權威人士的認可),無須一一加以強調。

隻要說到"英語檢定1級、TOEIC××分、TOEFL××分",對方自然會聯想"哦,這個人的英語能力是這種程度的。那麼國外出差也應該沒問題吧",而說到"日商簿記檢定2級",則意味著"具備財務人員的速戰能力"。

要在早晨為取得資格而備考

"我們老板根本不知道我的辛苦。我想辭職了。""我真想把辭職信扔出去,然後瀟灑轉身走人。"

以前在城邊的烤雞串店或者鹵煮店裏總能聽到這樣的牢騷話,但是最近幾年卻未有耳聞。"即使開玩笑,我也不會說這種話。要是傳到領導耳朵裏,他會說那正好,並點名把我解雇的。"

如今的公司是比較勢利的。有人說"我要辭職"時,如果不是誠心挽留,則一定會是心口不一,嘴上說著"還是再待一段時間吧",但心裏麵毫無挽留之意。甚至還有公司會表示支持,"可能也是個好機會,祝你成功",將辭職敲定為既成事實。

我的某友人在信用金庫工作,他每天早晨抽出1小時學習,在第二年就取得了中小企業診斷士資格。這得益於在通信教育中對考試學習的多次接觸。一取得資格,其工作麵馬上就變廣了。而且,收入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