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關上門,揮別過去迎接未來
傳說上帝創造了人類,然而自普羅米修斯的黃金一代後,人便開始變得醜惡。人世間的種種罪惡讓上帝後悔,於是他決定毀掉人,然後重新塑造,人間有個虔誠的信徒叫諾亞,上帝想讓他活著,於是讓他準備一條方舟,把世間所有的生物都選一對放在舟內。上帝讓他把方舟放在靠山的背麵,並且逃離的時候絕對不可以回頭看後麵的村莊。那天,諾亞收到上帝的信息後就和妻子與孩子一起開始逃亡。他記住了上帝的話,一路跑向方舟。他的妻子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立即化作石像。諾亞和孩子跑進方舟。在一陣巨響之後,大水四處漫溢。諾亞望了望村莊的方向,那裏已經化作汪洋一片。七天七夜後,諾亞上岸,開始重新生活。
之所以在這裏轉述這個故事,就是要借助它告誡各位讀者:好漢不提當年勇,怯者還怕舊時羞。不管過去有多痛苦,都已成為曆史。我們沒有能力把它們統統忘記,但我們同樣沒有能力改變那些既定的傷悲。既然已經幸運地逃離到了今時今日,就不要再回頭看了。否則的話,我們的生活注定要變成一座僵硬的石像。
前英國首相勞爾·喬治每次外出都將身後的門仔細關好。他說:“當門關上的時候,就是關上了所有的過去。”這樣才能夠重新開始,向前行進。人生的路上,我們不斷地推開門窗尋找新的天地,卻遺落了身後的細節。關閉身後的門,關閉一切“過去”,才能更堅定地前行啊。
關閉身後的門,是關上了過去所有的榮光。所有的獎勵與名譽都隻能代表曾經的成就,在前進的路上它們隻能讓起點顯得略高一些,但畢竟不是永恒的存在。留戀這些過去,榮譽的光環也會變成枷鎖。孔乙己念念不忘“秀才”身份,終於成了酒店門前唯一穿長衫卻站著吃酒的獨特風景。他若能放下窮書生的臭架子找一點實際營生,倒也不至於潦倒而終。鼇拜自恃元老功高過人,終於被少年氣盛的康熙帝用計處死。他若能擺正為人臣的身份而不是貪攬大權專橫跋扈,也能成為康熙早年的得力助手。榮光之美,其實不停地成為過去時。不懂得關閉身後的門,太多的美好也隻能惡化成牽絆。隻有將過去所有的榮光統統關在身後,才有更多機會取得新成就。
關閉身後的門,是關上了過去所有的陰霾。每個人一路走來都必定經曆無數風雨坎坷,它們組成了記憶中一整塊暗灰的色彩,但這並不是人生的主色調。消沉於過去的遭遇,陰霾便顯得無法被趕走般那樣強大。梵高與高更決裂後無心應對生活,導致精神走向崩潰割去左耳甚至最終自殺。他若能把痛苦的過去看輕,小鎮阿爾的風景正等他畫出更驚人的作品。其實那些可怕的黑暗,很多時候隻是失意中的人臆想出來的“災難”。生活中並沒有什麼是真正不能跨越的。把陰霾統統關在身後,麵對新的一天便又見陽光。
英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意即中文的覆水難收,旨在告訴人們不要為那些無法挽回的既定事實大傷腦筋、後悔不迭、痛不欲生……也就是說,一個人應該對自己寬容。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為曾經失去的機會,或者曾經的失足耿耿於懷,每當失意的時候,人們就會感慨或抱怨,“如果當初我不那樣做就好了”,“如果當初我那樣選擇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這擺明了是跟自己過不去,擺明了是在自尋煩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失足了,也不要讓自己沉浸在悔恨之中,否則你可能真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了。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已經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說什麼如果、假如了。我們最需要的,是“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氣。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學會忘記那些不愉快,或者汲取教訓,在過去的失意中奮起。
20多年前,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所小學時,有一個特殊的班級,班裏共有26個孩子,他們都曾經失足,有的偷過東西,甚至進過少管所,家長、老師和校長都想放棄他們,因此把他們安排到了一起。可是與此同時,卻有一位名叫菲拉的女教師主動要求接管他們。
第一堂課,菲拉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向孩子們重申課堂紀律、要好好學習等,而是給大家出了一道選擇題,題目如下:
根據你的判斷,在下列三位候選人當中,選出一位能夠造福人類的人。
A.他篤信巫醫,有兩個情婦,有多年的吸煙史,嗜酒如命;
B.他曾經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每晚都要喝掉大約一公升的白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