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不好意思說“不”,根源是你不夠優秀(3)(3 / 3)

多麼和睦、多麼體貼的一對夫妻!可他們同樣也會有問題。如此體貼的夫妻倆竟然也會有心理障礙,彼此不敢進行溝通,這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然而越是奇怪,就越讓我們投入目光,這或許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找出不能拒絕的真正原因。案例中的夏女士也是一位不懂拒絕的人士,導致她不能拒絕他人的心理因素是比較複雜的,其中包括崇拜心理、恐懼心理、逃避心理等,這些複雜的心理狀況還涉及了她的童年情結。她的體貼和溫順的行為,其實大部分都是基於這種複雜的負麵心理狀況。

夏女士很幸運,她嫁了一個好丈夫,幸好她的丈夫是一個明事理的人,沒有因她的百依百順而提出更多的要求,也沒有像她父親對待她母親那樣對待她。她在生活當中也沒有遇到心腸不好的人,否則的話,無論她如何屈服和順從,恐怕都無法避免要受到傷害,因為她的內心不夠強大,缺乏拒絕能力。內心軟弱的人,會造就惡性循環的怪圈:因為內心軟弱,所以不敢拒絕,不敢反抗;因為不敢拒絕和反抗,所以變得逆來順受,不斷讓步;因為逆來順受和不斷讓步,導致內心愈來愈軟弱。下麵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教育,史密斯請了家庭教師。然而在過去的兩個月裏,家庭教師尤麗婭竟然沒有要求他發薪水,不知道為什麼。他的感覺非常不好。這一天,他主動將家庭教師請來,對局促不安的她說:“尤麗婭,讓我們算算工錢吧。這是你應得的。你也許要用錢,但你太拘泥禮節,自己是不肯開口的。你已經工作了兩個月,上一個月的薪水,我都沒有發給你。我們和你講妥,每月30盧布……”

“40盧布……”尤麗婭輕聲說道。史密斯搖搖頭,打斷尤麗婭的辯解道:“不,是30盧布,我這裏有記錄,我一向按這個價錢付教師的工資的,你呆了整整兩個月……”

尤麗婭輕聲辯解:“兩個月零5天……”史密斯再次打斷她的話:“就是兩個月,我這裏是這樣記的。這就是說,應付你60盧布,扣除9個星期日,因為星期日你不給孩子上課,隻不過帶著他遊玩,另外還要減去3個節日……”

尤麗婭漲紅了臉,扯著衣襟,但一語不發。史密斯繼續計算:“3個節日一並扣除,應扣12盧布。孩子有病4天沒學習,你牙痛3天,夫人準您午飯後歇假,扣除這些,還剩41盧布。對吧?”尤麗婭眼睛都發紅了,並且輕聲咳嗽了起來,但仍然一語不發。

史密斯見她沒有異議,便再次埋頭計算:“你打碎一個帶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2盧布。由於你的疏忽,孩子爬樹撕破禮服,扣除10盧布。女仆盜走皮鞋一雙,也是出於你玩忽職守,再扣除5盧布。9號那天,你支取了9盧布……”

尤麗婭喃喃道:“我沒支過!”史密斯指著賬本說道:“可我這裏有記錄41減27淨得14。”尤麗婭淚流滿麵,用顫抖的聲音說:“我隻是從夫人那裏支取了3盧布,此外,就再沒支過……”

史密斯再次看了看賬本,吃驚地說:“真的嗎?這麼說,是我這裏漏記了!從14盧布再扣除3盧布,嗯,是11盧布,這是你的薪水,請收好!”尤麗婭接過錢,喃喃地說:“謝謝。”

在這個時候,史密斯突然站起來,並開始快步來回行走起來,他著急地問:“為何說謝謝?是我剝削了你,事實上,是我偷了你的錢!為何還說謝謝?你不覺得自己應該憤怒嗎?”

尤麗婭說:“在別的地方,根本一文不給。”史密斯歎氣說:“這也難怪啦!你的經曆太殘酷了。剛剛是我和你開玩笑,嗯,這裏是80盧布,已經事先給你裝在信封裏了!我隻是不明白,你為何不抗議?為何這樣沉默?為什麼顯得這麼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