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的彩虹
這個世界上本來是沒有路的,因為有人要到他想去的地方,所以他們需要一條路,一條通向夢想的路。
在我們小的時候,每一個人心裏都懷揣著絢麗多彩的夢想,這些夢想或遠大或虛幻或平實,卻是我們兒時最純真的向往。隨著年齡的增長,夢想被我們漸漸淡忘,生活的壓力、現實的無奈讓很多人無法忠實和堅持心中的夢想,他們為了生活忙碌奔波,偶爾停下來的時候也是在人生的路口彷徨。他們失去了快樂,隻知道日子過下去,就要一直不斷地往下走,卻不知道人生的目標在哪裏。
在見著費曼之前,曼羅迪諾覺得自己的生活“陷入了泥沼”。
那是1981年,博士剛畢業的曼羅迪諾,因為一篇探討“無限維的量子理論”的物理學論文,被加州理工學院聘為教員。
剛到加州理工的兩個月裏,他經常瞪著期刊看上半天,卻找不到任何靈感,去參加研討會,總是打瞌睡。他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其實,曼羅迪諾也在努力把自己“從泥沼裏拔出來”。雖然對學術研究興趣不大,但他對寫作充滿了熱情,然而,背負著天才物理學家的光環和周邊人的期望,他不敢輕易地叩響寫作之門。“唯一幸運的事情”是他的辦公室和物理學家費曼的在同一條走廊上。
費曼是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在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原因調查委員會上,他把一個O形環(航天飛機推進器上使用的橡皮環)浸在冰水裏,證明它變得易碎,由此解開了失事的謎團。此後,他被媒體評價為“一個以常識擊敗電腦模型、以洞察力超越方程式的偉大天才”。
在科學界外,費曼一樣為公眾所津津樂道。他愛好玩鼓,一部由他用鼓聲伴奏的芭蕾舞,獲全美舞蹈設計競賽的大獎。他偶爾得到了一本瑪雅人的手抄本,用了3個月破譯了其中的秘密,成為瑪雅天文學史專家。後來,他又開始學畫畫,竟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並以高價賣出了自己的作品。
但此時的費曼,已經到了癌症晚期,動過多次手術。這個步伐無精打采的老頭兒,看起來像一個“退休的計程車司機”,已嗅不出“一絲偉大的味道”。
在費曼的辦公室裏,一老一少開始了斷斷續續近一年的對話。這個充滿智慧卻來日無多的長者,會給這個失去方向的年輕人什麼樣的建議?
“什麼才是值得做的?是研究某種理論,還是‘窩’在某個地方,比如加州理工?”
“對我來說,物理學比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來得有趣。否則我不會一輩子都在研究它。”
“可我覺得寫作很有趣……”
“一旦你把別人的期許所造成的負擔拋開,你就可以看出自己熱愛的究竟是什麼……追隨自己內心的聲音,才會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樂趣與意義。”
在長達一年的談話中,費曼從未給過曼羅迪諾確切的答案,也從未給他指明過什麼道路。兩人不停地發問,不停地思考,這一老一少生命軌跡的交集,從對話開始,以對話結束。
那是1982年一個雨後的黃昏,費曼站在物理係大樓邊,凝視著一道彩虹。
“你知道是誰解釋出彩虹的由來嗎?”曼羅迪諾靠近費曼,跟他一起注視那道彩虹,問道。
“笛卡兒。”他輕聲回答。
過了一會兒,他直視著曼羅迪諾:“你覺得是彩虹的哪一個特色,讓笛卡兒產生作數學分析的靈感?”
“我不知道。”
“我會說,他的靈感來自他認為彩虹很美。”他笑了,“記住,無論你做什麼,都應該是很有趣的。”
那一年,曼羅迪諾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加州理工學院,去從事他覺得真正有趣的工作。從那以後,除了在電視上,他再也沒有見過費曼。如今,他已經成為好萊塢最為優秀的電視劇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星艦迷航記》被譽為科幻電視劇中的經典。
我們心中都會有這樣一個地方,一個滿載夢想的地方,這個地方讓我們向往,也讓我們迷惘。不是誰的夢想都會開花結果,隻是,人生因為有夢想才變得美麗,夢想是每個人心裏最美麗的種子,我們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達成夢想,卻不可放棄心裏的夢想。隻要你忠實於自己真正的夢想,努力了,即使無法達成所願,也會開啟另一扇夢想的大門。
一碗餛飩的承諾
古人常說一諾千金,“承諾”是答應別人,對別人許的諾言。許下諾言並不難,也許是幾秒鍾的事,難的卻是信守諾言,那也許是一生一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