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名動京都】第四十一章試探(2 / 2)

自此以後,蘇武名揚天下,忠君氣節讓天下人為之折服,等他去世後,朱治親自下令,將蘇武封為麒麟十一功臣之一,以彰顯其節操。

整個故事寓意很簡單,被囚十九年不忘國土是為忠。

這幅壁畫的內涵,便是“忠君報國”。

見到這一幅畫,徐季心中狠狠一顫,原本籠罩於眼前的迷霧,已經開始散去一角。

八塊石碑徐季沒有全部看完,但看了一半後,整個石碑所傳遞的內容,徐季已經全部知曉。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儒家教育的精髓便濃縮於這八字之內,這八塊石碑矗於門前,是為驚醒,但也似乎夾雜著一些其它的意思。

“三公究竟想要做什麼,此舉的目的到底為何?利益何在?”

徐季眉頭緊鎖,繞是他兩世為人的記憶和心機,一時間也被三公的這些布置給弄糊塗了,他根本想不通這一長串毫無意義的舉動,究竟有什麼用。

左思右想仍想不通,良久,徐季暗自歎了一口氣,終於從石碑上收回目光,推門而入。

房間隻是普通的房間,因為沒有窗戶透光,隻有兩盞燭台散發著微弱的光芒,因此顯得整個房間顯得有些昏暗。房間中央放著一張桌子,桌子後方坐著一位老人。老人頭發花白,老態龍鍾,皮膚褶的像包子皮,然而如此蒼老的外表下,那一雙眼睛卻是囧囧有神,沒有絲毫渾濁之意,反而恍若九天星辰,深邃而明亮。

“你是第一個到這裏來的,徐季,是吧!”蒼老的聲音緩緩響起,沒有想象中的威嚴,反而像是一位鄰家老人,溫和慈祥,旁人心生親近之意。

“是,學生見過先生!”徐季恭恭敬敬行了一禮,目光偷偷打量著這位主考官。

按道理來說,有資格主持丹書會的,最起碼也是朝廷文臣內一方大員,就算再不濟,最起碼也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可是看著眼前這位老人,徐季攪盡了腦汁也想不到記憶中有這個老人的印象,前世記憶中,朝廷上貌似沒有如此蒼老的官員,而名動京都的大儒中,好像也沒有這個麵孔。

“這位老者,到底是誰?”

這是徐季,心中湧出的第一個疑惑。

“《青玉案元宵》,是你作的?”老者繞有興趣的看著徐季,笑著問道。

“學生不才,讓先生見笑了!”徐季趕緊施禮,謙虛道。

不管這個老者是誰,他畢竟是主考官,魁首的歸屬全在他一念之間,徐季不敢自負。

“不必妄自菲薄,那詞我也看過,不得不說,當得上可以流傳千古的佳作!”老者哈哈一笑,慢慢摸著花白的胡須道。

聽著老者的話,徐季臉皮不禁微微一紅,沒有接話。

畢竟那詞不是他作的,而是抄的,雖然他不明白為什麼青銅鼎中那個破碎的靈魂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聞所未聞,卻又驚天動地的詩詞,但就這樣把別人的東西直接拿來用,繞是徐季臉皮再厚,還是忍不住有點心虛。

當然,這細微的表情變化老者並沒有注意到,大笑幾聲後,老者終於端正了姿態,臉上的的笑容慢慢收斂,一股威嚴的氣勢,從他體內緩緩湧出來。

“既然你能做出此等詞作,想必在詩詞之上頗有心得,桌上有筆墨紙硯,還有八副錦囊,錦囊中我各留了一字,你隨意挑一副錦囊打開,以其中的字為題,即興作詩一首吧!”

“學生知道!”

徐季點頭,然後走到桌前,隻見桌子上,筆墨紙硯早已擺放整齊,而在邊緣之上,八副錦囊一字排開。目光掃過這些錦囊,徐季躊躇許久,終於伸手將第六副錦囊拿起,然後打開。

當徐季拿出放在錦囊中的紙條,然後打開的一刻,原本平靜的臉色,驟然一變,刹那間蒼白無比。

錦囊中果然隻有一字,而徐季手中的那個字,赫然是一個大大的“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