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昌黎,所以自稱“昌黎韓愈”,後人稱“韓昌黎”。唐代偉大的文學家、古文運動的領袖。

韓愈出生於一個小官吏家庭。他3歲喪父,由長兄韓會撫養,後韓會也去世,就由大嫂撫養。少年時代孤苦伶仃,促使韓愈發奮苦讀,認真學習儒家典籍。

19歲時韓愈到長安應舉,由於沒有背景,屢試不第。後來在貞元八年(792年)才中了進士。此後的吏部考試又是三試不中,韓愈隻得到汴州、徐州任觀察推官,過了四年不得誌的幕府生活。

為了謀求仕途上的成功,韓愈不得不奔走於達官貴人之間,上書獻文,歌功頌德,說了很多違心的話,這些都表現了韓愈卑躬屈膝庸俗的一麵。幼年的貧苦生活,使韓愈執著於功名利祿,但是他心中仍有正直知識分子為天下的一麵。當他做了監察禦史後,直言進諫,關心百姓疾苦,結果被貶為陽山令。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積極倡導者。他曾向古文先驅梁肅學習,後與柳宗元、劉禹錫等互相探討論辯,共同推動了古文運動的蓬勃發展,打破了魏晉以來作文在體裁、結構、技巧方麵的模式,適應了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需要。

韓愈提倡“文以載道”。他的大部分文章具有豐富的現實內容:同情勞動人民,暴露統治階級的罪惡,歌頌英雄人物,探討為文之道,為受壓抑的寒士鳴不平等,在古文運動的實踐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韓愈與柳宗元這兩位文學大師,在古文運動中互相支持。韓愈作《毛穎傳》,以寓言形式諷刺當時的執政大臣,柳宗元給予熱情讚揚;韓愈也向人推崇柳宗元的文章,先後寫了《柳子厚墓誌銘》、《柳州羅池廟碑記》,稱頌柳宗元的文學貢獻和政績。

在順宗任用王叔文集團進行永貞政治革新運動時,韓愈站在豪門世族的立場上反對改革,他還對柳宗元參加革新運動提出批評。在這場政治運動中,韓愈是站在阻礙進步的守舊立場上的。但是作為一個有著關心黎民思想的正直官吏,韓愈在很多時候是進步的。韓愈在平劉辟之亂後寫了《元和聖德詩》來表達他維護統一的願望。在兵部侍郎府內,他勇敢地完成平定鎮州王廷湊叛亂的任務,表現了臨危不懼、積極維護國家統一的精神。韓愈還具有愛民的思想。他在做陽山令時,愛民如子,以至“民生子多以其始字之”。在潮州時,他感於鱷魚為害百姓,寫《祭鱷魚文》,表達了對人民的關心。韓愈在從潮州遷為袁州刺史時,解放奴隸700多人。這些都表現了韓愈為天下蒼生的政治理想。

韓愈曾和柳宗元作過一場唯物論和唯心論的論辯。柳宗元作《天說》批判韓愈不能賞功罰過的唯心論天命觀。這一點上,韓愈的思想是錯誤的。

但是韓愈提倡滅佛,又是他思想上的光輝之處。元和十四年,韓愈上《論佛骨表》反對憲宗迎佛骨入宮內供奉,他認為這樣隻能危害社會,不能求得長生。這下觸犯了憲宗,幾乎要將韓愈殺頭,幸虧裴度等救援,韓愈才免死貶為潮州刺史。韓愈的這一行動在中國哲學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韓愈一生,總的來說是瑕不掩瑜。他領導古文運動所做的貢獻,他為民愛民的精神,他勇敢辟佛的行為,使他成為一位曆史上的偉人。但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運動的領袖,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他在文學史上是一座高峰。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踐了他的理論,所做賦、詩、論、說、祭文、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昌黎先生集》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