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正是如今大遼聲威最盛的一代名將蕭達凜,正是繼承耶律斜軫之後,有戰神美譽的遼國駙馬現任殿前都檢點,總領禦林軍,拱衛上京重地,捍衛皇家威儀。
本來這裏發生械鬥,雖然是他禦林軍一支隊伍與宋朝來使發生摩擦,但還不至於驚動他這樣的大人物,但是隨著來人不斷的稟告,知道宋朝有個年輕人居然與這個大遼有名的第一大力士耶律查剌戰了個旗鼓相當,這讓他覺得非常有意思。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對現狀極度的不滿意,終日把酒當歌依紅偎翠,他已經覺得膩煩了,此刻的他隻覺得非常的清閑,整天的無所事事快要把他給憋瘋了。他是什麼人,乃是大遼國人人盡知的戰神,卻不能在戰場上揚大遼國威,而是整日局促在上京,讓他大為惱火,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武人若是不能戰死沙場,而是終日流連歌舞升平,實在是天底下最窩囊的事情。正是因為這兩點,他才立馬清點人馬,帶著隊伍浩浩蕩蕩的想去瞻仰一下這位了不得的大宋青年俊彥。
都說人倒黴喝涼水都會塞牙縫,這話恐怕說的正是這位爺了,隻是閑著無聊準備來瞧下熱鬧的,哪知道熱鬧還沒看成,就被別人當成熱鬧給看了,真正是看風景的人也是別人眼中的風景,氣的這位駙馬戰神臉色鐵青,一言不發的看著正拍馬前來的護衛太保耶律查剌,看的是耶律查剌頭皮一陣的發麻。別人不知道,他卻比所有人都清楚的很,這位爺可不是一個好伺候的主,雖然對誰都是一副笑嗬嗬的菩薩臉孔,可是真要發起飆來,那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能接的了的。以前,他的老上級殿前副都檢點蕭十三就曾經被眼前的這位爺好好的調教過這麼一回。
那是蕭十三剛任殿前副都檢點的時候,那時候蕭十三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依仗自己也是蕭氏嫡出,對自己這位堂哥是老大的不服氣,蕭十三也自認是熟知陣戰之人,論到排兵布陣也是頗為自負,可惜一直被自己這個堂哥壓了一頭。從小到大,什麼風頭都被自己這個堂哥給占了個一幹二淨,到自己的時候就是撿點殘羹冷炙也總覺得是在看別人的臉色,自小的心結豈是那麼容易就解的開的,現在又好死不死的給自己這個堂哥當了副手,心中就整天覺得比吃了蒼蠅還要惡心,看著以前一向意氣風發的堂哥早就沒了當年的神勇,現在見到誰都是樂嗬嗬的,這讓他心中更是覺得鬱悶,覺得自己的堂哥已經早沒了當初的銳氣,於是越發起了一爭長短的心了。
蕭十三的挑釁行為在當初耶律查剌等人眼中覺得是十分的過火了,可是就是蕭十三的這種過火,才讓耶律查剌一幹人等越發敬佩蕭十三的英雄氣概,畢竟敢於與堂堂戰神一爭朝夕的人可不多見,在大遼這個事事推崇英雄的國度,耶律查剌這一班心高氣傲的人馬才死心塌地的跟了蕭十三。
雖然蕭十三事事都針對蕭達凜,但是蕭達凜卻並不計較什麼,他心中早將自己奉獻給了戰場,現在不能上戰場了,就如同一個沒了靈魂般的行屍走肉,整天活的是昏昏厄厄,哪裏有什麼心情與這個從小就一直對自己不服氣的堂弟計較那麼多,大多嗬嗬一笑,不予理會。
事情遠沒有蕭達凜想的那麼簡單,你雖然存了息事寧人的心,可那也要看對方肯不肯放過你才行呀。蕭十三顯然並沒打算就此放過他,天天逼著與自己討教陣戰功夫,也許是被逼得煩了,終於勉為其難決定給自己這個鬧的越來越不像話的堂弟一個小小的教訓,於是兩人各領一軍,開始了兩人之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交手。
對於這次真正意義上的交手,也許對蕭達凜來說並不意味著什麼,權當遊戲罷了,可是這個意義對蕭十三來說,卻要沉重的多,他要用這一戰的勝利來證明自己並不比蕭達凜差。
現實並不以人的意誌來轉移,在蕭十三的苦苦糾纏下,兩人交手十三場,可惜蕭十三居然沒有勝利哪怕是一場。這完全是對自己自信心無情的打擊,原以為自己並不比堂哥差,可是殘酷的結果卻是自己就是拍馬也難以及上自己堂哥的萬一。蕭十三勃然大怒,居然將最後一場比賽的五百士兵每人責打一百軍棍,其中更有三人在刑罰中被活活的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