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看朱成碧淚紛然(3)(3 / 3)

唐朝也開始了招募軍隊人員,不過這次招募的是內部招募,選擇都是有一定經驗的老兵。隨著政府財政的好轉,募軍製也將會成為唐軍的主流,職業軍人開始出現了。這些軍人的薪水就是邊地的田產,等到他們打算退役的時候,就按當時市價折換成錢。當然作戰的賞賜那是另算的。也有的軍人退役後不打算返回內地老家的,也就不折錢,那份職田就歸其本人所有了。

除了招募的職業軍人,還有大量的“役兵”,這些都是原府兵,而服役的時間從原來的十年,減到三年。郡縣兵,一般是在農閑的時候去服役參加軍事訓練。而野戰軍則則逐漸從大量的郡縣軍裏招募,至少達到“四六比”,意思是邊軍招募人員裏,從邊地本地招募和內地的要達到四比六。

領軍的將領也是按時輪換,除非有特別的戰事發生。

唐軍現役的中高級將領,大多是從士兵裏選拔的,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出身普遍不高,基本都是文盲,文化水平與武力成反比。對於軍隊生活很熟悉,能獲得士兵們的擁戴,對於邊境的敵情也比較熟悉。問題是,這些人領兵久了,容易跋扈,不聽招呼,恃功驕橫,不遵守法令。有的人還特別好殺,經常以挑起戰爭來大發其財。

一直以來李峙就考慮建立一所國家級的軍校,專門培養國家放心,能征善戰的將領。更化後,皇帝選擇了在鎬京附近,歧山之下興建學校。因其在長安以西,又臨近武成王薑子牙的點將台,被人們習慣地稱呼為“西點軍校”。壬*變後,唐成宗又在洛陽興建了東台太武學,兩所軍校的學生成為了大唐軍隊軍官的主要來源,以至於一些非兩校的軍官自我解嘲地稱呼自己“不是東西”。

對於財政的更化,主要是設置了三個國家級的結算機構,一個在長安,一個在揚州,一個則設置在了泉州。此後各地方的稅都交納到這三個國家級的結算機構,名曰“賦司”,屬於民部派出機構。地方自己的稅和國家征收的稅就區分開來,免得地方上拿國家的名義來上下其手,搞截流,搞攤派,最終搞腐敗。

大唐的財政也改變了幾千年的量出為入,而改為量入為出,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再對老百姓索求無度。徭役也劃分成十個等級,一些徭役是要可以付錢的免征的。

這些改革,並沒使大唐大小的蛀蟲多害怕,最多以後撈錢更費點精神而已。而吏部出台的一個新製度,簡直讓許多官員如喪考妣。

而對於官員管理,李峙提議下——“官員財產申報”製度新鮮出爐。

此政策一出,朝廷內外嘩然。

中國人一直視自己有多少錢為自己的隱私,雖然在這個時候還沒什麼隱私權,但是朝廷這個政策一出,讓大家覺得皇帝實在管得也太寬了點吧。甚至有些百姓也不是很理解。

隨之,在律法裏則增添了新的罪名“巨額財產來曆不明罪”。其判罰為流刑,抄沒家產,三族五服內別遷僻地。

有罰也有獎勵,對於清廉的官員,朝廷會給予獎勵,賜勳升一級,登記良好記錄,其子女也會成為一些國家公務員考試(方正賢良科)傾斜的對象。有的低級官員,還會享受全額退休金的照顧。

新的財政製度,還厘清了皇室和國家的關係,一些屬於皇室的財產也要征收一定的稅,換句話說,皇帝也得交稅。這可是發千古之未有。不過這筆錢是皇帝身上的錢還使在皇帝身上,主要是用在皇室生活花費的結算。

******

“這叫什麼嘛!”李恩很是不滿,自古天子富有四海,這大唐天下全是自己家的,怎麼自己還得把錢拿出去,真是麻煩。但是這是皇帝同意的,他也隻是暗地發牢騷而已。平時不關心財貨的申王第一次翻起了屬於自己名下的田簿來,計算著自己口袋裏還有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