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6 公孫瓚的怒火(上)(2 / 2)

從漁陽趕到廣陽郡的薊縣,也就隻需一天的工夫。

公孫瓚一行天色剛剛發亮,就從漁陽出發,疾奔一天,正正好在落日餘暉灑滿天地之間時,趕到薊縣。

此時正是出城民眾返城的高峰期,離城足有裏許,等候著進城的人流車流,就排起了長隊,公孫瓚一行不到百人,風塵仆仆,打馬疾奔,身後揚起的塵土,形如一條土龍,盤縈在空中,久久不散。

即便沒有認出是公孫瓚,等候的民眾,也都忙不迭地往兩邊避讓,直至公孫瓚一行昂然策馬而過,塵土遮蔽下,民眾仍在那裏舉袖掩著口鼻,相互低語問詢。

離著尚有數十步,公孫瓚已然發現,城門口處的盤查甚嚴,所以才導致如此眾多的人在這裏排隊等候,而在以往,薊縣從來沒有出現過這般景象。

此時,城門把守士卒,也都認出公孫瓚來,有人高呼:“快,快關城門!”,而更多的士卒,則在那裏不知所措。

都這個時候了,城門內外,都是人,想要關上城門,豈是段時間裏可以做到的,尤其是見到公孫瓚一行毫無減速的跡象時,城門處當即亂成一團,不光是民眾,就是把守士卒,也都慌亂地往兩邊避讓,以免被奔馬衝撞到。

就這樣,公孫瓚大搖大擺地率著趙雲和親衛,一陣風般卷進薊縣城內,順著大道,直奔州牧府。

越是臨近得知真相,公孫瓚心裏,反倒越發地冷靜,全然沒了今日在漁陽出發時,那般的忐忑不安。

毫無意外地,公孫瓚一行沿途所見,除了驚慌失措閃避的民眾和巡邏士卒外,沒有遇到丁點的阻礙,直至州牧府大門前,無需他吩咐,一眾親衛就知道該怎麼做,一部分跟著公孫瓚和趙雲,直往府內闖去,另外一部分則分為兩組,看顧戰馬,把守大門。

州牧府內,人來人往,多是幽州牧盧植府中的文佐書吏胥吏,公孫瓚沒有遇到哪怕一名高級點的屬官,想要問問恩師盧植的近況,都不可得。

當他徑直闖進盧植日常議事的廳堂時,才明白緣由,原來所有的州牧府屬官,都集中在這裏,而大司馬劉虞,此刻正坐在盧植的主位上,正在那裏說著什麼。

見到公孫瓚突然出現,不說一眾見到他的州牧府屬官,就是大司馬劉虞,也是愕然,驚呆在那裏,反倒是劉虞身旁的護衛統領鮮於輔高聲大呼:“大膽公孫瓚,膽敢擅闖府衙,攔住他!”

他不喊還好,一眾州牧府屬官,一大半人的注意力,放在大司馬劉虞身上,如今一喊,大家全部轉頭看過來,正見到公孫瓚帶著一名隨從,滿臉含威,大踏步進來。

應聲響應的,隻有劉虞本人的親衛,其他人,在盧植手底下幹了這麼久的活兒,對他的兩大得意弟子,公孫瓚和劉備,自然是熟悉愛得很,更有不少人見到公孫瓚進來,臉上露出喜色來。

公孫瓚腳下不停,雙眼鎖定劉虞,大聲喝問:“劉虞,盧師現在何處?”

劉虞召集州牧府一眾屬官,本就是要說潘縣以及盧植之事,扶羅韓血洗潘縣後,次日一早就率軍逃回代郡,可劉虞卻不能抬腿就走,要留下來善後,還好他知道今趟這事辦砸了,需要封鎖消息,不然,這個消息一旦傳開,那可就麻煩大了。

可是,當天無論他如何派人四處尋找,都找不到盧植的下落,後來,還是有人稟報,在東門外,發現的數十具屍首裏,似乎是盧植的親兵,待他親自去查看,才知道盧植喪命於扶羅韓手中,麵容被馬蹄踐踏,致未曾第一時間辨認出來。

等他草草完成善後,趕回薊縣,當即在幕僚建言下,開始布置,一天多的工夫,已完成不少布置,可他萬萬沒想到,公孫瓚竟然在這個時候,趕到薊縣來。

很顯然,公孫瓚並不知道潘縣發生的事,他離開右北平時,劉虞也還在潘縣善後,更不可能獲知盧植的事,是以隻可能是,他純是湊巧趕來這裏。

轉念之間,劉虞就想清了來龍去脈,可是這絲毫無助於他目前的境況,麵對公孫瓚的喝問,也瞠目結舌,一時不知該如何作答。

回答盧植已死,那擺明就會當場激怒公孫瓚;回答盧植尚在潘縣,又與方才與州牧府一眾屬官所言想矛盾,不過好在他方才隻是暗示盧植出了狀況,並未明說盧植已死,不然,這會兒就更難自圓其說了。

躊躇之間,已有數名親兵擋住公孫瓚的去路,公孫瓚手握長刀刀柄,眼光越過攔路親兵,看向劉虞,怒喝道:“你令漁陽太守饒斌伏殺我,當是想要阻我來到薊縣,劉虞,你是否已致盧師於死地?!”

此言一出,廳堂中立時嘩然,不少人已自方才劉虞所言,以及公孫瓚揭示出來的事實真相,猜知幽州牧盧植,隻怕已是遭到不測。

劉虞這個時候,終於明白過來,不能再這麼沉默以對,當即麵色一沉,怒道:“公孫瓚,你好大的膽子,身為郡守,目無尊上,咆哮公堂,來人啊,將公孫瓚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