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人生階段的理財目標並非人人可實踐,但人生理財計劃也決不能流於“紙上作業”,畢竟有目標才有動力。若是毫無計劃,隻是憑一時之間的決定主宰理財生涯,則可能有“大起大落”的極端結果。財富是靠“積少成多”、“錢滾錢”地逐漸累積,平穩妥當的生涯理財規劃應及早擬定,才有助於逐步實現“聚財”的目標,為人生奠定安定、有保障、高品質的生活基礎。
3.商人理財之道
一個商人更需要學會如何理財。也許大家不知道普利策,但大家肯定知道美國的新聞記者普利策獎。普利策是在匈牙利出生的猶太人,他17歲到美國謀生,起初在美國軍隊服役,退伍後開始走入創業的道路。通過反複的思考與觀察之後,他決定從報業入手,開始自己的從商之路。然而,他既沒有資金,也沒有辦報經驗,怎樣才能辦起一家報紙並從中獲取財富呢?這對一般人來說,是一個大難題。普利策決定堅持這個奮鬥目標。
沒有資本該如何辦呢?他考慮可以自己打工積累,然後憑借運籌弄來一些。沒有經驗該咋辦?他決定從實踐當中學習。就這樣,他想方設法地找到聖路易斯一家報刊,並向該老板求得一份記者的工作。
起初,老板對他很輕視,拒絕了他的請求。然而,普利策反複做自我介紹與請求,在言談中老板發現他聰明伶俐,勉強答應了讓他做記者,但有一個苛刻條件,半薪試用。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普利策全心投入工作。他辛勤采訪,認真學習、領悟報社各個環節的工作,晚間還學習寫作與法律知識。他寫的文章與報道不僅真實、生動,而且法律性強,吸引了許多讀者。第二年,他被提升為編輯,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開始有了一些積蓄。
過了幾年,普利策掌握了報社的工作,決定用自己的積蓄購買一間麵臨倒閉的報社,並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取名為《聖路易斯快訊報》。
普利策開始辦報後,資金嚴重不足,但他善於借助別人的力量,借助別人的資金。他如何借助別人的力量呢?19世紀末,美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商業開始發達興旺,很多企業為了加快發展,不惜投入巨資從事廣告宣傳。普利策看準了這個焦點,將報紙辦成了以經濟信息為主,並加強了廣告部,承接許多廣告。這樣一來,利用了客戶的廣告費使得自已有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發行量不斷增多。報紙開辦五年,每年為他賺15萬美元。他的報紙發行量越多,廣告也越多,他的收入進入了良件循環。沒過多久,他發了財,成了美國報業的巨頭。
普利策能夠從身無分文到發家致富,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他起初身無分文,認真鑽研投資理財,然後以節衣縮食節省下來的有限的資金,毫不閑置地滾動起來,發揮很大的作用。這就是“打錢不置半年閑”,讓錢轉動起來,是經商成功的一大技巧。
經商風險隨時存在。贏利是與風險並存的。怎樣才能化階為夷呢?猶太人做生意有規矩,如規定交易需要訂立舍約,一切均要按合約辦事;這樣他們才不會受騙正當。
智慧小語:
我們每天的運用著金錢,然而怎樣理財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學會的,無論你是誰,是什麼地位,學會理財會才能走在成功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