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人用錢造福於人類,而醜惡的人用金錢來製造罪惡。
——馬特
1.擁有金錢可以讓我們幸福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這是當今社會人們對金錢的主要看法。金錢從誕生到進入商品社會流通,圍繞著它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有的使人潸然淚下,有的又使人喜極而泣。
金錢成了衡量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是人的價值的體現。隻要運用正當的渠道、合法的手段來賺錢,是無可厚非的。作為現代社會,經濟社會的構造者,我們更需要人人去創造財富,獲得金錢。這樣大家都有錢了,社會也就富裕和進步了。
誰不在乎錢?金錢,猶如悶熱夏季的風,求之極難,去之卻快。
在你有錢的時候,你也許會不覺得什麼,“我不在乎錢”的豪言壯語 往往脫口而出,可一旦沒有錢,遭的那個罪,真是一言難盡。誰沒有過“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經曆?在你吃完飯結賬時,一摸口袋,才發現出門換衣服,匆忙間忘記裝錢了,在這種時候,你敢說你不在乎錢?
錢帶給人的好處多得說不完。金錢的魅力越來越大,開始成為眾多人追求的對象,有人深信“有錢能使鬼推磨”,為此不惜鋌而走險。不管我們怎樣地需要金錢,我們教育子女時,仍然千方百計使他們相信,工作和興趣才是一切,金錢應該是附帶的東西。事實上,我們忽視了,這種附帶的金錢同時又是必不可少的。
陶淵明之所以“不為五鬥米折腰”,回歸山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因為他還可以租種兩畝薄田,“把酒話桑麻”。到最後生活潦倒時,他也哀歎生活之艱辛,你說他在乎不在乎金錢?
在乎金錢的人,並不表明他渾身都是銅臭味。在乎金錢的人,大多數都是懂得怎樣去花錢。獲取金錢並不是人的目的,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才是金錢的真正意義。
人在獲得金錢後,用它獨特的方式體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勞有所獲”金錢的同時,也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在乎金錢的人知道該怎樣去掙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自己的聰明智慧、能力和技術掙來的錢是光榮的,內心也是坦然的,就會懂得愛惜自己的錢財。在乎和吝嗇是兩碼事。“在乎”,說明這個人心裏能夠認識到它的價值所在,說明可以駕馭它,做它的主人。“吝嗇”,說明這個人“太在乎”,聚攏金錢成了他此生此世的唯一目的,“不擇手段”成為他為人處世的唯一信條。他在世上所有活動的目的,除了賺錢,還是賺錢,隻是“金錢的奴隸”。
沉溺於物質享受的人,勢必要放棄許多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花掉所得的錢,換來維持自己生命所需的商品和滿足自己精神享受的快樂,這才是做金錢的主宰。隻相信金錢力量的人,最後會被金錢控製。相反,金錢所買不動的人,別人永遠無法將他征服。
2.擁有財富的好處
當今的中國,雖然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還有許多人生活在貧困中為溫飽而掙紮,他們的子女也麵臨著輟學的危機,是希望工程的建立和愛心活動,帶給了他們曙光和希望。
因此,金錢雖然是赤裸裸地散發著銅臭氣,但它本身不是萬惡的,關鍵在於使用他的人如何來對待它。建立正確的金錢使用觀和價值觀,會使生活進入到一個更高的理想境地。因此,需要給金錢正個名,它不是罪惡的。
首先,金錢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金錢可以做好事,關鍵是你用之有道,在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外,還可以用於公共事業的發展。
偉大的科學家諾貝爾無人不知。諾貝爾獎,是現代科學的最高獎勵,是眾多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夢寐以求的夢想。在諾貝爾獎金的鼓勵下,很多人為了社會科技的進步、人類的健康、環境的清潔和社會的發展而辛苦工作,也正是他們的勞動,推動了社會迅速地向前發展。如果諾貝爾還活著,看到自己所創造的財富使這麼多人的受益,他一定會感到無比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