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很快就過去了,一個時機不會出現兩次,必須當機立斷,不然就再也沒有了。
——羅蘭
1.把握機遇就要有開拓的思維
乍看起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好像是靠幸運而在不經意間偶然獲得了意外的機遇。實際上,這些機遇的降臨後麵都有個開拓的思維和大量的心血。隻不過在他們抓住這些機遇的時候,表現出了某些偶然和幸運的色彩罷了。特別是要能及時看出和抓住那些能最終帶來革命性重大成果的特殊機遇,無疑需要具有超越平常人的思維和頭腦。
機遇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其具體表現是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很難將機遇的作用準確無誤地概括為普遍適用的幾條幾款。科學技術大量的重要發明、發現,往往都包含著不同程度的機遇因素。有人甚至把19世紀稱為“偶然發現和發明的世紀”。科學技術研究,正在於透過事物的偶然性,去揭示事物的必然件,從而作出種種發現與發明,以推動科學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
2002年8月,《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來北京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當有記者問他:“你認為下一個世紀最偉大的發現和發明將是什麼?”他回答說:“如果我知道什麼是下個世界最偉大的發現、發明,我早就已經把它做出來了。它將是某種不可預料的東兩,將非常奇異地到來,科學就是這樣進展的。”霍金的這番話也簡明地指出了機遇在科技發現和發明中的作用。
機遇能幫助人們看出征兆,發現線索,擺脫思維定勢,突破理論束縛,增強勇氣和信心去開拓創新,並節省時間和精力,高效地作出新的發現和發明。
2.擺脫思維定勢
牛頓23歲的時侯,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躲避鼠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的鄉下。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再把石頭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捅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這些事實讓他疑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把石頭投的更遠,以及水捅裏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渤的太空,運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時,牛頓一頭紮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
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係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算出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16英尺,但他推算僅得13.9英尺。經過了整整三個春秋寒暑,到30歲時,他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麵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顏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天體時,無論怎樣調整鏡片,視點總是不清楚。他想,這可能與光線的折射有關。接著就實驗起來,他在暗室的窗戶留一個小圓孔用來透光,在小圓孔後放一個三棱鏡,在三棱鏡後掛好白屏接受通過三棱鏡折進的光。結果,大出意外,牛頓驚異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導橢園形,兩端現出多彩的顏色來。對這個奇異的現象,牛頓進行了深人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後,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光線彙合而成。在雨後天晴後,陽光經過天空中的雨滴的折射,形成五彩縷紛的彩虹,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間萬物之所以有顏色,並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隻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準確地道出了顏色的根源,自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3.把握商場機遇更需要開放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