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雨果
1.學會寬容,讓幸福升華
寬容是一種意境,寬容別人不是懦弱,更不是無奈的舉措。在短暫的生命裏學會寬容別人,能使生活中增添許多快樂,使人生更有意義。正因為有了寬容,我們的胸懷才能比天空還寬闊,才能盡容天下難容之事。
一個人的心境是可以由自己來決定的,指責別人的錯誤也許常有發生。然而,適時原諒別人的錯誤,才是更高一層的功夫。
很多事情,本來都可大可小、可有可無,每個人的身上也總有幾處缺點,總是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會充滿了憎惡;寬容的人卻假裝看不見那些髒汙的地方,設法往好處看,隻要理不掩瑜,讓生活充滿希望。
一個人隻有擁有豁達、開朗、寬容的性格才能更好的接受別人,善於與他人相處,能承認他人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為集體所接納,就能與別人互相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才會協調,才能與集體成員融為一體。合群的人,常常能夠與朋友共享快樂,表現出積極的態度總是多於消極的情感;即使在單獨一人時也能安然處之,無孤獨之感。因為這種具有積極情感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個性、情感、長處和不足作出恰當和客觀的評價,不會對自己和他人提出苛刻的、不切實際的要求,能恰如其分地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和做人的原則,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並不回避和否認自己的缺陷,盡量用自己的樂觀情緒去感染別人,正是這些特點,才贏得大家的喜愛和認同。
寬容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緒;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性格的體現。
2.多一份寬恕,讓自己的路更寬廣
從古至今因開朗、寬容、謙讓的品德而獲得他人的友情、愛戴,或者消除仇恨、恩怨的例子數不勝數。唐高宗時期有個吏部尚書叫裴行儉,家裏有一匹皇帝賜的好馬和很昂貴的馬鞍。他有個部下私自將這匹馬騎出去玩,結果馬摔了一跤,摔壞了馬鞍,這個部下非常害怕,因此連夜逃走了。裴行儉叫人把他招回來,並且沒有因此而責怪他。
又有一次,裴行儉帶兵去平都支援李遮匐,結果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珍寶,於是就宴請大家,並把這些有價值的珍寶拿出來給客人看,其中有個部下在抱著一個直徑兩尺、很漂亮的瑪瑙盤出來給大家看的時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盤子摔碎了,頓時害怕得不得了,伏在地上拚命叩頭以至流血。裴行儉笑著說:“你不是故意的。”臉上並無可惜的樣子。
這些曆史上忍讓的故事,受損的一方並沒有因自己的損失和難堪而大發雷霆,懷恨在心。相反,他們都表現出寬宏大量、豁達開朗、毫不計較的美德和風度。結果不僅沒有受到更多的損失、得到更多的難堪,反而在不知不覺中平息了糾紛,博得了別人的頌揚。
職位高的人不能容忍,經常動怒,就會遺過於下麵的人;如果職位低的人,不顧禮義,卻逞強發怒一定會冒犯職位高的人;隻要有一方不知製怒,而輕易發作的話,結局就是不好的。這就需要“容過”。
古希臘神話中有位英雄叫海格裏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裏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裏斯惱羞成怒,拿起起一條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裏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