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第14變:打破思維習慣的枷鎖(2 / 2)

服裝廠成功的打破了思維定勢來宣傳自己的產品。定勢思維習慣有它的好處,比如使我們快速度、高質量地完成各個方麵的大量問題。已經形成了定勢思維習慣就不必每天都要先去想一想:我現在是該先穿鞋子還是先穿襪子。但是,定勢思維習慣也有不好的方麵,那就是不利於我們進行創新。一個長期習慣按思維定勢考慮問題的人,很少進行創新思考。久而久之,會把很多本來不同的問題,也因為它們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而看成是同類問題,用相同的方法去解決。這樣,自然就會碰壁,白費力氣了。

2.不要養成直線式思維習慣

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瑪·迪梅普萊,她有一個可算是最出色的私人園林。每到周末都會有不少人來這裏摘鮮花,拾蘑菇,捉蝸牛;有的甚至還會搭起帳蓬,燃起篝火,在草地上野營聚餐,常常弄得園林一片狼籍,肮髒不堪。負責管理園林的管家,根據迪梅普萊的指示,在園林的四周圍上籬笆,豎起“私人園林禁止進入”的木牌,並派些人在園林看守,但都無濟無事,許多人依然通過各種隱蔽的方式進入園林消遣。

這個例子是最典型的直線思維習慣方式,但是我們看到了,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更刺激了人們想進去一窺究竟的心理。那麼最後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迪梅普萊叫人做了一些大大的牌子立在各個路口,上麵醒目地寫明:“請注意!你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傷,最近的醫院離此15公裏,駕車半小時可到。”此後,膽敢再闖入園林的人便寥寥無幾了。

直線思維習慣是指一個人在考慮和解決問題的時候,隻懂得沿著固有的事物發展的直線性規律來辦事,對著既定的目標直撲過去。這種思維習慣對於簡單的問題能快速、簡捷地解決,但是遇到有障礙的問題時就棘手了。經常有些人,我們喜歡用“不見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不回頭”來形容。

3.養成深入想問題的習慣

從前有一個皇帝要求他的宮廷畫家們各自畫一幅身高九尺的觀音菩薩像(我國古代把“九”看成是一個代表“多”的吉祥數字。)可是皇帝給的紙卻隻有五尺長,不許將紙連起來,這可讓畫家們犯難,不知該從何下筆。他們想,即使畫的上方和下方一點空白都不留,讓觀音菩薩“頂天立地”、那頂多也隻能畫出五尺高呀!

有一位聰明的畫家與其他畫家的思路不同。他不是從如何加長紙的長度和如何縮短觀音菩薩身高的層次去想問題,而是從一個更深一些的層次,也就是不從畫像的表麵來量觀音菩薩的身高,而是讓看畫的人自己去想像觀音菩薩的身長,他讓畫像中的觀音菩薩坐著或躺著,結果他畫出的是,身高九尺的觀音菩薩正彎看腰在整理她的淨水瓶中的柳樹枝。這樣既滿足了皇帝提出的要求,又使畫麵更生動多彩,富於詩情畫意。

這個畫師就比其他人想得更深一些,他不局限於紙本身的長度來畫觀音菩薩的像,而是讓看畫的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畫紙本身的大小之外。可以說,這位畫師不僅突破了原有的“形”,也突出了畫的“意”。

智慧小語:

好的習慣需要有好的思維習慣來指引。隻有我們擁有好的思維習慣,我們才能成功的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