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科技更不用說,漲到60再10送10,再漲到40……,1996年後半年,李鐵可以說完全踩準了股市節拍,從一線股一直做到9、10月份的三線股。
11月份,神話再次顯現,李鐵竟於11月6日到12日之間除東大阿派和武鳳凰外全線出逃。
問到當時何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李鐵說,當你手上的股票從幾元漲到了幾十元,你自己會感覺到風險,你自然會掂量到你手中股票的真正價值和水分。
神話的最後結果是,李鐵200萬元的資金最後變成了1個億,這1個億意味著李鐵賺了50倍。200萬,對普通股民來說雖然不是個小數字,可50倍卻是個大到難以想象的大數字,何況,在深圳,擁有200萬的大戶多的是啊!這當中,有5倍10倍就算是脫俗之英才了。
三、機遇聖經:行動至上
機遇在百萬富豪成功的道路上是極其重要的,但是,機會也畢竟隻是提供一個機緣、一個條件、一種可能,這種機緣與可能要變成現實,還要通過行動,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把機遇落實到具體實在的行動中去。
1.強者不悔,該出手時就出手
成功的百萬富豪都是雷厲風行、果斷堅決的人,隻要認準的事,說幹就幹。捕捉時機貴在積極行動,該出手時就出手。
拿破倫曾經講過:“歐洲一些著名人物之所以成為偉人,不是因為他們獲得幸運的機會……而是因為他們是偉大的人物,善於捕捉機會”。“利用良機對於庸才來說從來都是一個秘密,而這正是比一般水平高出一籌之人的主要力量所在”,拿破倫的這些話,說出了成功和失敗與時機的聯係。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發展都離不開由無數隨機事件組成。不錯,機會帶來很大的偶然性。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補充和表現,必然性通過偶然性為自己開辟道路。所以在創業中,每一位創業家都必然會不斷地與“隨機性的問題”打交道,與偶然性打交道,也就是說,會與各種機會打交道,這是一個百萬富豪在競爭中取勝的必備基本功。一個創業家處理偶然性、隨機性的能力越強,其把握時機處理問題的藝術就越高。
巴斯德說:“機遇隻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與你一次次擦肩而過,你卻無緣一睹芳顏的時候,不要沮喪,不要惱羞成怒,好好想想:你準備好了嗎?”
把握機遇就是主動出擊,大膽地創造機遇;隻有勇敢地掀開那神秘的麵紗,才能親眼目睹絕世的容顏。不管是“把”,還是握,都必須勇敢地舉起你探求與尋覓的雙手:雖然行動了不一定成功,但要想成功就必須行動!
創富者對於機會的來臨要反應靈敏,及時地果斷地作出決策。要知道,市場如戰場。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機會麵前,可是人人平等的。誰反應得快,抓住了機會,誰就能迅速地走上複興之路。如果反應遲鈍,錯失了機會,創業者想擺脫困境就會相當困難,也許再無複興之希望。
商戰取勝,不在於有沒有機遇,重要的在於能不能審時度勢地把握住每一個機遇。
福州華國紡織品有限公司老板李旦華在台灣與人合作創辦一家旅行社,他一麵帶著旅遊團到中國大陸遊覽,一麵借機尋找大陸投資的機會。這期間,他發現沿海城市有很多合資鞋廠,但他們製鞋所用的鞋裏布卻全是外國貨。李旦華看出這裏有個可開發的大市場,他當即與台商合作,在大陸福州開辦了一家無紡布工廠,專為各鞋廠提供替代進口的高級無紡鞋裏布。這種新型鞋裏布透氣性好,因而,一上市便暢銷南北,把外國貨擠得節節敗退。但是,有人開了頭,就有人跟著學,其他投資人看好李旦華的生意,便也群起效尤,“獨家生產”的局麵很快就被打破了,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1993年,精明機巧的李旦華卻又找到了新的投資良機,他在繼續擴大鞋裏布生產線的同時,領先一步上馬國內尚少見的熱壓無紡布立式窗簾、貼窗布和一次性衛生用布。立式窗簾是美國市場上前幾年的流行貨品,它就如豎起的百葉窗,窗簾布便於清洗、可調節采光角度,可變換色彩,色澤雅秀,經久耐用。而貼牆富麗華貴,永不褪色,便於更換清洗,經濟實用。產品一經上市,就又都成為領導消費潮流的時鮮貨。到1993年底,李旦華的福州園紡織品有限公司年產值已逾億元大關,成為國內同行業中的領陣頭雁。
1992年12月20日,美國紐約著名的《紐約商報》刊登了一副彩色照片:新任總統克林頓夫人希拉裏暢飲來自文明古國——中國的健力寶,站在她身邊的則是美國第二夫人——戈爾夫人。新上任的第一夫人暢飲“中國魔水”,真是一個吸引人的新聞,紐約的各大報紙、電台、電視台緊接著紛紛對此競相報道。當天健力寶美國有限公司電話鈴聲不斷,祝賀、讚譽、訂單紛湧而至,中國飲料在這個號稱世界飲料王國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打開了市場。
1992年下半年美國總統大選進行得如火如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林頓和他夫人希拉裏的名字和形象每日為世界所密切關注。9月下旬,駐紐約的健力寶子公司——健力寶美國有限公司,聽說克林頓的夫人希拉裏和副總統候選人戈爾的夫人將來紐約為其丈夫助選。公司總經理林齊曙立刻找到助選大會主辦單位,商妥為大會提供飲料。醉翁之意不在酒,公司目標不僅僅是讓到會者喝上健力寶,更關鍵的是要讓克林頓夫人和戈爾夫人為公司做一次免費廣告……
10月1日下午4時30分,林齊曙等人經過嚴密的保安檢查後,登上將要舉行大會的停在紐約灣一條豪華遊艇上熟悉路線,選定拍攝角度。6時30分,克林頓夫人和戈爾夫人在大批保安人員簇傭下登上遊艇,來到客廳,會見社會名流和有關客人,當她們與站在紐約市政府代表旁邊的“健力寶”人握手之際,公司的小姐不失時機地用銀盤托上4罐精心擺放、從任何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健力寶”三個字的健力寶飲料。當兩位夫人獲知這是來自中國著名的健康飲品時,笑盈盈地舉杯暢飲,攝影師隨機按下快門。“健力寶與克林頓夫人在一起”的情景被載入曆史檔案時,健力寶公司也免費做了一次大廣告。
正是由於這次機遇把握成功,在美國掀起了健力寶飲料的階段熱浪,歲末李經偉飛抵美國召開新聞發布會,美報刊又撰文又刊照片,健力寶聲譽鵲起,在美國的市場售價不低於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2.機遇+膽識=巨額財富
機遇與我們的事業密切相關。在商業活動中,時機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決定你的成敗。因此,要抓住每一個致富機會,哪怕那種機會隻有萬分之一。
一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理,世界上也找不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人。
有人說,成功者之路雖有不同,而其成功的奧秘無非來自兩方麵,即客觀條件和主觀的努力,通俗一點說,就是機遇加膽識。
所謂客觀條件,往往非人力所能左右,人們都喜歡稱作“時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焦土之上,想要活命就得發展生產,於是有了斯隆的通用汽車和鬆下電器。二戰後,冷戰繼續,各自積蓄力量,潛心發展,於是有了王安、李嘉誠。上麵說的應該就是大氣候,或者“天時”吧。
但在同一“天時”下,李嘉誠卻在香港發了,看來還有個“地利”在起作用。李嘉誠的成功經曆了三大步,一是自創企業,二是投資地產,三是入主英資公司。如果是在土地公有的計劃經濟體製下,恐怕他這三步,一步也邁不出去。而正是香港給他提供了這個難得的“地利”。加之他的“人和”,他能夠擁有今天的成就也就不足為奇了。
機遇與我們的事業密切相關。在商業活動中,時機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決定你的成敗。因此,要抓住每一個致富機會,哪怕那種機會隻有萬分之一。
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機會從後窗進來的可能。這是當代美國人的名言。
丘吉爾甚至說,勇氣很有理由被當做人類德性之首。因為這種德性保證了所有其餘的德性。
勇氣存在於那些無所畏懼並且不斷激勵自己的人們心中。縱覽國外商霸發跡史,橫觀國內新一代富豪的崛起,無一不浸透著勇氣的光輝。而那些已經破產或者行將破產的人,真正缺乏的其實是勇氣,是戰勝對手、超越自我的勇氣。真正打倒他們的其實不一定是市場、對手或者其他什麼因素。
勇氣是對悲觀的挑戰,是對世俗的反叛。勇氣使你真正成為你自己。
假如你想挖得第一桶金,戴上百萬富豪的桂冠,你必須逆流而上,敢於想人所不敢想,敢為人所不敢為。
要想出人頭地,挖得第一桶金,你必須具有超人的堅強意誌。你不但需要有構想,還要有對這個構想堅定的信心。這種信心甚至要變成一種信念,必須能在長年的譏笑、嘲弄和悲觀的搖頭之下,屹立不動。
你需要有勇氣才能成為一名冒險者。不要讓那些胸無大誌者打消你的積極性,你要有勇氣和膽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此時,你不妨自問,有了誌向,有了才幹,有了小本錢,你有勇氣嗎?你敢於冒險嗎?
當別人以一種異樣的眼光注視你,當你的親朋家人認為你荒唐時,當有人給你施加壓力時,你還能理直氣壯嗎?
當你一日日習慣了上班、下班、工資、福利、保險,你敢把自己置身於無援的市場海洋嗎?你敢於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嗎?
3.把握契機,創造卓越
在商海中拚搏,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善於發現潛在的契機,當機立斷,全身心投入,從而創造卓越。
中國第一家私營典當行誕生在羅忠福手中,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把握契機的能力與進取精神。
敢為天下之先,敢做第一個吃蟹者,這不僅僅需要勇氣,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和見識。典當行具有政策風險,同時又有經營風險,而且,在當時環境條件下,成立典當行也無先例,羅忠福趕到前麵,成為超前的第一人。
其實,有時候超前也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隻要掌握一些常識便可。超前與落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可以在某些條件下相互轉變。落後的事物換一個時間地點,它也可以成為先進的,超前的。如典當行,解放前就有,羅忠福的家庭中就有人開過。幾十年之後,這個消失多年的事物再度被羅忠福推出,它又成了新鮮玩藝兒,變成超前的事物了。如果說羅忠福在這件事情上有超前意識的話,那便是他在人們意識到這是機會之前先一步抓住了它,並在難以完成之前完成了它。
隻有具備進取精神的人才可能具備超前意識。所謂進取,就是不斷向前看,向前衝擊,不停地發現前方的新目標,發現隱隱約約閃現在朦朧前方的新機會。
有了一千萬,必然要向下一個目標——一億——衝擊。
他將陣地轉移珠海,最大目標就是瞄準房地產業。
羅忠福認為,投資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獲利程度。例如:新興市場的利潤率一般就比已處於飽和狀態的傳統市場的利潤率要高。羅忠福的秘訣就是,選擇有高附加值的項目投資,以保證資本的快速積累。由於羅忠福是珠海房地產業的第一批投資者,超前的介入為他帶來巨大的財富。兩三年工夫,他的地產便升值了十幾倍,賺進了好幾個億。
房地產業在中國是高利潤高風險的行業,其高利潤來自市場需求,而高風險既來自宏觀經濟環境,也來自政策因素。這是一場冒險的商戰。羅忠福具備超前與進取的素質,是否有冒險的勇氣和信心呢?
應該說,所有成功商人都是冒險家。在任何事情上,隻要有不確定的未知因素,就會有風險。但是,風險又總是與收獲聯係在一起的,這在商場上表現得就更為明顯。正因為風險大,多數人躊躇不前或鳴金收兵,你才可能在沒有激烈競爭的情況下,獨占其中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獲得超額的利潤。
敢於冒險,最需要的是遠見和魄力。羅忠福正好具備這種素質。優秀的政治頭腦使他富於遠見,決不盲目冒險;魄力又使他能夠做到:一旦認準了一件事,就敢於把賭注全押上去,百折而不回頭。羅忠福在房地產業上的作為,就使他的這種可貴的精神品質得到了很好地表現。
在遵義做家具生意時,羅忠福就知道,房地產是一項風險非常大的行業,常常是大起大落,經營得好便可以以最快捷的方式獲得巨額利潤,經營不善則可能傾家蕩產,負債累累。但羅忠福卻偏有這個膽。他說,真正的大富豪沒有不開發房地產的。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羅忠福投身房地產時,1988年和1989年,由於國家政策調控和其他一些因素,中國的房地產業一下跌入低穀。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羅忠福卻投入全部的178萬元買下了拱北海關附近的地皮。到了1989年,有人願出400萬來收購他的樓盤,妹妹再次為他辦好了移民美國的手續,但他仍然是堅持了下來。到1991年,他的這一地產有人出資3億港元,羅忠福還是沒有賣。確實,在經濟不景氣的困境之中,能夠堅持到最後,靠的是羅忠福的膽識。
而羅忠福更為大膽的舉動是,1989年以後,許多外資紛紛撤走,地價降到了最低限度,羅忠福卻出資1100萬元買下了白藤湖西區的地皮。1991年又投資8000萬買下了附近5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一般商人總是在經濟複蘇和高漲時投資,在政治前途不明朗或經濟低潮期停止或轉移投資,特別是在資金投入大、運轉周期長、風險高的房地產業就更是如此。而羅忠福卻迎風而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膽略和魄力在其中起作用。
其實,早在羅忠福開始出擊房地產業時,他就做好了周密的準備。他掌握並深入研究了珠海市的遠期規劃發展藍圖,並把拱北海關旁的一小塊地皮作為自己的投資重點。雖然當時的那塊地皮是一片荒涼的沼澤,但是他知道,未來的拱北海關就要在此地落戶,那時,此地必會寸寸為黃金之地。因此,即使是在他經濟狀況處於極端困境的情況下,羅忠福仍然傾囊而出,保留下了這塊地皮。
1989年初,在全國上下治理整頓,緊縮銀根之際,羅忠福卻籌集200萬元,加緊拱北海關酒樓的建設。
但接踵而來的卻是合夥人抽資,冤枉官司,國家下令停建樓堂館所和“六四”風波。但羅忠福卻依然堅信,這些都是小挫折,改革10年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國家一定會采取刺激經濟複活的措施。因此,當一家海外財團準備出價3億港元買下他的這塊地皮時,羅忠福婉言謝絕了。後來,正是這座酒樓每年為羅忠福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在經營房地產生意上,羅忠福與李曉華有異曲同工之妙。1989年“六四”風波之後,許多商人都持悲觀態度,對未來的經濟形勢一味看空,而羅忠福與李曉華卻有自己的主見,沒有人雲亦雲隨波逐流,而是果斷介入。這是冒險精神的大手筆,它來自於信念、信息、信心。李曉華在香港樓市一片低迷,價格一落千丈之時衝進市場,最後贏了一個大滿貫。羅忠福在當時房地產跌入低穀,外資紛紛撤退時,反而傾囊投入,贏得他的第一個億。二人同樣具備對祖國的信心,對信息的把握以及冒險的勇氣。
信心與冒險離不開信息,羅忠福在海關酒樓上成功便是信息戰的勝利。後來,當別人問及此事時,他回答:“其實,我並非有什麼先見之明,隻不過我在購地前已做過調查研究,知道將來的拱北海關將建於此而已。”在此,羅忠福一語道破玄機。這說明及時準確地掌握政策信息並積極加以利用,會產生多麼巨大的經濟效益!
羅忠福對生財之道可說已精通嫻熟。1991年,經珠海市體改委批準,他的黔海工貿公司更名為福海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於內部實行股份製。1992年,福海公司向社會公開擴股增資,成為珠海最早發行股票的公司,並且是以1:2溢價發行。由於公司經營效益好,回報率高,福海股很快就成為全珠海的搶手貨。
改製後,羅忠福由此融到一大筆社會閑散資金,擴大了公司的經營規模和實力。從此,福海的經營開始進入了全盛期。
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早已證明了股份製在資本聚集方麵的巨大優勢,而羅忠福能敢為天下先,先行一步,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源於他“借天下之財發天下之財”的經營理念。
羅忠福的成功秘訣是什麼?羅忠福自己說:“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處在珠海經濟特區,靠著超前意識、魄力和膽略,還有對國家政策的深刻理解和實幹精神,才能有今天的高速發展。”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羅忠福依靠的主要是三大法寶,即良好的政治素質、精神素質和經營素質。所謂的政治素質,是說羅忠福具有對國家政策敏銳而深刻的理解力,從而能夠積極地創造機遇,及時抓住機遇,充分地挖掘政府政策中所蘊含的商機,為己所用。所謂的精神素質,指的是羅忠福所具有的超前意識、進取精神,敢於冒險的膽略和魄力,以及實幹精神。而所謂的經營素質,則是指羅忠福具備優良的經營頭腦,懂得抓住市場需求,善於激發員工的激情並采取了得當的經營策略。這三者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羅忠福事業成功的奧秘。
羅忠福與李曉華一樣,都有一個基本經營思想,這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退我上,人上我轉。”
1989年房地產處於低穀,羅忠福卻多方籌資大量買進,沒幾年,這些地皮已增值近10倍;1992年,當廣東幾個特區的房地產業正熱氣騰騰之時,他已在香港推出別墅,投資僅半年就開始回籠;1993年,房地產冷風驟起,別人紛紛下馬,羅忠福卻利用廉價的建材和原料,大興土木,並在香港推出湖中湖別墅群,一下子收回上億元的資金;同時,羅忠福又開始介入旅遊和娛樂業,斥巨資興辦峨嵋山旅遊工程和珠海“福海俱樂部”。1994年以後,羅忠福謝絕了一切新聞媒體的采訪與報道。他認識到,由於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深入和珠海優惠政策的失去,房地產業已不再是一個快速積累資金的選擇了,要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就必須立足長遠,用高科技來喚出滾滾財源。從1996年底,羅忠福先後進軍建材業和家具業,引進數項世界一流的專利技術,準備進行他新的人生衝刺。
的確,靠房地產發家,又最熟悉該行業的操作,卻能做到知進知退,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隻有把目光投向未來,把思維集中於明天和明年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超前意識,使羅忠福的事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