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投機 冒險:成功創富的契機(1 / 3)

當代中國百萬富豪的財富曆程

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同時也到處都是驚人的挑戰,運用智慧與謀略,大膽投機,理智冒險,正是創富的有效途徑。無限風光在險峰,抓住契機,把機遇變成財富,需要膽識,更需要投機與冒險,這也是百萬富豪們成功創富的經驗所在。

創富中的投機和冒險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總是結伴而行,這是一種智慧,一種敏銳的眼光,隻要有足夠的膽量,敢於冒險,善於投機,遍地都能掘出金子。抓住發展的機遇,也就抓住了發展的脈搏,也就抓住了財富,也就打開了成為百萬富豪的大門。

一、芝麻開門,財富滾滾

1.投機取巧是一門藝術

投機是一種技巧,一種魄力,隻有滿懷冒險精神,善於投機取巧,才能欣賞到別人難逢的美麗風景。

投機在經營活動中至關重要。當然,這裏的投機與社會生活中的爾虞我詐風馬牛不相及。

所謂投機,就是觀察和利用時機以謀求利益。就是看準機會,抓住機會,敢冒風險,大膽地投身進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遇到各種風險和機遇,需要我們進行分析和判斷,然後擇機而行。

在商海之中,風險和機遇更多,可謂風起雲湧,變幻莫測,若缺乏相應的分析判斷能力,沒有巧妙地把握和利用機會的本領,也就是沒有投機之術。那麼,即便是一個百萬富豪,也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淪為乞丐。

投機是一門藝術,是一項本事,是一種預見的藝術、預測的本領。

預見即是對未來環境的判斷,它應當包括那些可能影響企業發展但又非企業所能控製的因素。一項對美國81家企業進行的有關調查表明,一個組織的有效性(在競爭中的實際表現和作為)與它進行的環境分析的質量,即預測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關係。在英國進行的一項同類調查也證明,凡是收集和利用環境信息較多的企業,比起其他企業來說,經濟效益和經營業績普遍要好得多。

企業預測涉及到政治、社會、經濟和技術等很多方麵。之所以如此,是由於這些方麵或直接或間接地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預測也有自身的特點,一個無法回避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是,盡管人們發明和運用了大量的數學模型、計量方法試圖使預測更為精確,但麵對未來不確定和無法控製的環境,預測的精確性隻能是相對的。

凡事預則立。善於投機取巧的百萬富豪一般都是有預見、善預測的經營大師。我們所以強調預見性在經營中的作用,是因為預見是投機取巧的準備工作和必然要求,也是成功創業者的基本素質之一。

預見是經營者識時明勢的關鍵,預見帶有超前性。預見從現實事物出發,同時又超越現實事實的界限,使認識走到事物的前頭。它是以過去的實踐經驗為基礎,以事物的客觀規律為依據,預見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狀況,即對當時尚不存在、將來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認識。預見的超前性還表現在它走在實踐的前頭,是尚未付諸實踐的認識。創業者常講的“幹今天,看明天,想後天”就是這種預見性的形象表達。就是說,預見由於在時機到來之前,超前準確地把握趨勢和可能的結果,從而掌握了決策的主動權和市場的主導地位。

預見是經營者自信,勇於挑戰的基礎。預見帶有創造性。這種創造性主要指衝破現實的樊籬,把當前尚未形成,而將來可能或者必然形成的因素以觀念的形式創造出來,從而提出前人所沒提出的問題,發現他人沒有發現的新東西。機遇常常在創新的挑戰中被發現、被利用。缺乏自信的創業者往往在挑戰中失去先機。

機會到處都有,就看你是否抓得住。許多人抱怨沒有機會,他們說: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機會。機會無處不在,就看你是否抓得住。那麼如何抓住機會呢?機遇與我們的事業休戚相關,機遇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然降臨在你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將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樣扼腕歎息,她卻從此杳無音訊,不再複返了。

在商業活動中,時機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決定你是否有所建樹抓住每一個致富的機會,哪怕機會隻有萬分之一。

20世紀的美國人有一句俗諺:“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從後窗進入的機會。”

有不少聰明人對此不屑一顧,其理由是:第一,希望微小的機會,實現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如果去追求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倒不如買一張獎券碰碰運氣;第三,根據以上兩點,隻有傻瓜才會相信萬分之一的機會。

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是多種矛盾作用的結果。因為矛盾交錯存在,某個機遇出現時,往往以偶然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又混雜於多種偶然性之中,這就會給我們尋找、辨認機遇帶來許多麻煩。這即是決策者所以難下決心之所在。所謂抓住商機,就是通過偶然性看到它產生發展的必然過程,抓住可能性。這裏有個具體問題,即在一定條件下,在多種可能性存在的情況下,往往隻有一種可能性會變為現實,而且,這種可能性很可能隱蔽在顯露的可能性之後,更可能不是我們眼前最富魅力的可能性。這就提醒我們不但要分析、尋找一個一個的可能性、而且要有分辨存在於多種可能性中那種隻有它才能變為現實性的能力。

千萬別小看自己無意中的主意!

可以肯定,幾乎所有的百萬富豪都是在自身實力和基礎上,看準時機,及時捕捉,借此衝向目標。

2.大抱負者青睞“投機+冒險”

沒有萬無一失的創富之道,害怕冒風險的人,永遠沒有創富的可能,所以,你想開大船,就必須到深水中去,你想盡快創富發跡,就必須敢於冒大風險。

“決策者應該具備聖人的品質,他應該先知先覺。”這是新加坡豐隆集團總裁郭芳楓總結了40年創業經營所得出的結論。

從經營角度上認識投機取巧,無非是證明經營企業高明的決策者所具有的一種能力,一種“先知先覺”,超前應變的決策能力。百萬富豪亦不例外。

決策需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及超前意識。敏銳的洞察力來自於對信息的全麵把握,掌握了新的信息,則能夠根據信息發現問題獨辟蹊徑。同時,也才能了解到事物之間的聯係,並結合自己的客觀實際,作出超前的決策。

決策的超前性歸根到底是決策本身的客觀需要,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現代社會是一個適應開放式的大係統,它的內外環境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永遠變化”是時代麵臨的一條永遠不變的規律。在險象叢生、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沒有普遍適用的經營策略,沒有久暢不滯的走紅產品。要使自己在多變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掌握不斷變化的需求動態,了解不同競爭的不同特點,注意競爭對手的策略招數,不斷采取正確的對策,求變於人先。

一個百萬富豪,要達到決策的準確無誤,必須對影響自己事業的宏觀和微觀環境進行研究、分析,注意這些環境的變化。在對環境進行研究時,更要注意政治環境的變化。掌握了這些變化,才能使決策具有超前性,收到“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的效果。

創業如何才能立足市場,關鍵取決於創業者其決策的超前性將給企業帶來無窮的生機與後勁,還是相反。而決策的超前性還必須是創業者在時刻把握市場脈搏的基礎上實行的,隻有常常對市場“切脈”,才能作出超前的決策。

縱觀當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個成功的創業者要製勝市場,何者為先?人才、資金、裝備?信譽、信息、機遇?這些都是企業家成功的必備要素,然而,市場實踐若幹成功的和失敗的先例告訴我們,製勝市場的先決條件乃是創業者的“超前意識”。識在人先,方能走在人前,運籌帷幄之中,可以決勝千裏之外。一個能夠察微,具有遠見卓識的創業者,才能在撲朔迷離的市場中把握成功的關鍵,在紛繁複雜的思緒中找準製勝的契機。無數成功的百萬富豪們正是因為識在人先,當機立斷,勇往直前,故而在市場逐鹿中演出了一幕幕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成就了自己輝煌的業績。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為2000年中國大陸50富豪之一的著名民營企業家羅忠福便是一例。

作為商門後裔的羅忠福幾乎和共和國同齡。在那個特殊的曆史年代,羅忠福和祖輩父輩一起同榮辱,共患難。但也正是這種豐富的人生閱曆,造就了他日後的輝煌。

羅忠福是名副其實的白手起家。祖輩、父輩的商業家產並沒有給他帶來令人羨慕的財運,他甚至連中學都沒有念完,15歲就綴學回家。但坎坷的經曆卻鑄就了他超人的膽識,命運的大門正一點點打開。1968年底,17歲的羅忠福被分配到貴州最偏遠的大中山去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那地方可算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挑一擔水要走20裏山路,有時,一個月吃不上一口糧食,隻有靠瓜菜充饑。他不怕苦,卻不甘心自己年輕的生命永遠被埋沒在那裏,他要抗爭,要為自己爭出個新天地。艱苦的生活磨滅不了他與命運抗爭的智慧與意誌。一天,聽說省城將有記者來當地采訪知青生活,他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他要做一件事,一件能在全公社400多名知青中引人注目的大事。他用當時僅有的10元錢,買了一桶紅漆,在記者到來的日子,跑到他們必須要經過的山路邊,從懸崖上用粗繩墜下,在峭壁之上寫下了五個鮮紅的大字:毛主席萬歲。他的舉動正好被路過此地的省報記者看到,於是,羅忠福出了名,成為先進典型。

羅忠福此舉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一種投機行為,並且是一種荒唐的投機。然而,正是這種投機才使他與眾不同,注定了他遲早要脫穎而出。

記得有人曾說過,機會永遠隻屬於醒著的人,對於那些還不清醒的人來說,隻有在回憶中才會發現機會在哪裏。即使在那個大家渾渾噩噩,人雲亦雲的年代,羅忠福也依然是一個時刻警醒的人。

有一次,羅忠福回遵義探親,無意中看到城裏有人以9角錢一斤的價格收購槐樹籽,不禁想起自己插隊的大山裏到處是槐樹,何不想法收集槐樹籽去換錢呢?他興衝衝回到知青點,向村裏人宣布,有誰願意進山去收槐樹籽的,回來3角一斤賣給我。大山裏的農民做夢也沒有想到世代爛在山溝裏的槐樹籽還能賣錢,紛紛進山去采集。羅忠福預備了一條大麻袋,每收滿一袋樹籽,就利用探親的機會運進城賣掉,時間一長居然也慢慢賺了不少錢。

羅忠福決定再試試運氣。他看到當地農民不會使用化肥肥田,因而化肥在本地沒有市場。於是,他自己先從城裏買回一些化肥,施用在大隊分給自己的自留地上。幾個月後,他種出的南瓜、水稻和蘿卜都豐收了,不僅產量多而且果實飽滿,把周圍世代施用農家肥種地的村民們羨慕得要死,都來找他要肥料。羅忠福乘機做起化肥生意。不僅幫助了周圍的老鄉,自己也大賺其錢。到1972年返城時,他手裏已有了1000多元的存款。這在當時的下鄉知青裏,可能是絕無僅有的。

羅忠福在農村做些生意也隻能算小打小鬧,受時代大環境的影響和限製,他還得等待機會,在這種時候,他有再大能耐,也隻能一步一步來。首先,他得等調動工作的機會,即招工機會。

任何知青都盼望著端鐵飯碗這一天。1972年,羅忠福被招入遵義一家國營大廠當學徒。勤奮好學,善於鑽研,他很快又成了青工中的佼佼者,被吸收到工廠的“技改小組”,與高級工程師們一起搞了許多技改項目。

盡管在工廠他幹得不錯,但他身上顯然沒有工廠所需的素質,而是另一種素質,即經商素質。他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習性使他時時關注著更加廣闊的外麵天地,為此,他訂了15份報紙,每天潛心鑽研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趨勢。他總覺得不能再在工廠這樣幹下去了,盡管他已經快要被提升為車間主任,“我的理想是從商”,他義無反顧地作出這樣的決定。

做了一名普通工人,他不像別人那樣,沒事就打幾把撲克、下下棋,消磨時間。他把業餘時間都花在了看報紙看雜誌上麵了。他每天都要把這些報紙仔仔細細地看過,從中分析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動態。也正是在那時,羅忠福敏銳地看到了國家經濟鬆動的跡象,便做起生產、銷售沙發的買賣,積累起了自己的最初資本。

正是靠著這種“投機+冒險”的超人膽識,羅忠福一步步創辦了家具廠、百貨服裝商店、黔海工貿公司、福海集團等多家企業,先後涉足旅遊、房地產、金融、貿易、建材等多個行業。截至1998年,以集團淨資計算,他的財產達1億美元。羅忠福的經曆,帶給我們深深的思索:隻要看準時代特征,掌握大勢,找準機會,見縫插針,自然會取得成功。

3.虛實之間有準則

避實就虛是現代商戰中很有價值的謀略,成功的百萬富豪們都能在虛實之間,發揮主觀能動性,爭取主動,尋求最佳致富路徑。

對創業者而言,機遇是騰飛的轉折點,投機是生存的技能。隻有抓住機會,創業者的經營戰略才能奏效。機會的存在內涵是一定的市場需求,機會存在的處延是特定的時間階段。創業者必須在某種需要出現的那段時間內,迅速采取有效的行動。

投機求生需要打時間差。

經營中,誰先投入市場,誰就占領了市場的製高點,誰就是巧妙地運用了投機的時間差。時間對於捕捉許多偶然的機會,顯得尤為重要。市場需求是一種必然,但這種必然常常以偶然表現出來,所以成功創富者在競爭之中,會不時碰到各種偶然的機會。由於市場多變,競爭激烈,這些機會常常是珠璣一現,稍縱即逝,永不再來。如果不能迅速看準和抓住市場閃現的這些機會,就會被捷足者先登,所以成功創富者要十分重視“機會損失”,對時間,爭分奪秒,見機會,果斷出擊。

投機求生需要果斷決策。

所謂時機,是指時間、轉機、機會等,從時間機遇來看,各種因素、態勢,機遇都處於稍縱即逝的變動之中。在決策過程之中,把握時機、隨機決策就是時機一旦成熟,應當機立斷,果斷地決策,切不可優柔寡斷。

決策的及時性,一指速度,即決策迅速;二指時機,指決策到實施恰到好處,符合於當時的條件和客觀因素變化。經營者要用科學的眼光和方法分析客觀形勢、情況,切不要喪失時機,關鍵是經營者能夠經常性地觀測市場變化,善於抓住決策醞釀成熟的時機,以雄才膽略,排除幹擾,拍板定案,切不可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及時決策對創業者來說,是生存的時機,是市場擁有的先決條件。

投機求生需要避實就虛。

“避實就虛”一般是作為軍事上的謀略。其意思是避開敵人的主力所在,攻擊其力量薄弱的地方。在經濟領域中,這一謀略也具有實際意義。麵對實力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在沒有取勝把握的情況下,應該發揚主動、靈活的精神,另覓它途,在沒有強大競爭對手的地方再施展自己手腳,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商品經濟的社會裏,產品就像一片無邊無際的海洋,如果我們在製定產品策略時都去趕浪頭,尾隨人後,必然難以擠進市場。反之,如果我們能靜觀市場產品結構的變動,細心尋找缺門的空檔,然後抓準時機,及時發展冷門產品,往往可使自己的產品能捷足先登,在市場上獨占一枝。

投機求生需要以快製勝。

創業者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以快製勝。為什麼要講究一個“快”字,就因為市場瞬息萬變,不但產品更新快,而且價格變化也快。如果創業者跟不上市場的快節奏,再好的產品也難以有好的出路。

身處險境,能沉著果敢地根據情勢采取應急之策的百萬富豪,可以化險為夷,轉敗為勝;而當勝負係於百萬富豪一念之間時,片刻的猶豫,都可能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

商場經營,勝敗與挑戰共行,機遇與戰機同在,這決定了百萬富豪必須具備敏銳的目光,建立最快捷的生產營銷係統,敢於迎接挑戰,善於抓住戰機,在對全局綜合分析、知彼知己的基礎上,作出快速反應。

成功創富者的範例是為投機經營最好的正名和佐證。21世紀的商戰,到處有機可投,新一代的百萬富豪當是投機取巧的經營高手。

有一個最著名的善抓機遇的故事,由於心態或者著眼點的不同,同樣的情況,可能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這個故事廣泛流傳在推銷員中:

兩個商人一同到非洲去推銷皮鞋。因為非洲炎熱,那裏的人大都喜歡打赤腳。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很快失望了,他馬上給公司發去電報:“這裏的人都打赤腳,皮鞋在這兒沒有市場。”另一個推銷員麵對同樣的情況,卻驚喜萬分,他喜不自禁,也給自己的公司發出了電報:“這裏的人都沒有皮鞋穿,市場潛力大得很。”最終,他的公司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發了大財。

在成功的道路上,天賦、勤奮、毅力和方法都是重要的;然而,機遇也不可缺少。再好的種子如果落在沙漠上,也很難發芽成長。

一個人能否有所成就,往往與是否得到良師的指導、知音的賞識、伯樂的提攜等機遇有很大關係。否則,再勤奮也很難成功。

機遇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和天賦一樣,機遇也畢竟隻是提供一個機緣、一個條件、一種可能。這種機緣與可能要變成現實,還要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

努力奮鬥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機會,它還可以為自己抓住機會、創造機會。巴斯德說:“機會隻會青睞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生活中處處都有機會,隻要你能留心它、發現它,並能善於抓住它。人間萬事都有一個漲潮的時刻,如果把握住潮頭,就會領你走向好運。這是莎士比亞的名言。一般情況下,運氣好的人一般都是自信的,相信自己什麼都行。膽小怕事的人往往覺得運氣不好。幸運可能會使人產生勇氣,勇氣又會幫助你得到好運,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我們一旦許下了諾言,就要努力去實現它。發現了新的生活之路,就意味著戰勝了舊的自己。如果你夢想得到它,就要開始行動;每行動一次,它就倍增你的信心。理想和諾言都出自你自己,它將引導你走向成功之路。

朋友,機會其實就在你的眼前,成功與否取決於你的行動。新的生活態度和新的努力,可以使失敗變為成功。我們不要作繭自縛。我們應該善於抓住機遇,果斷行動。隻要能認真做到這一點,你也可以成為百萬富豪。

二、無限風光在險峰

搏擊商海,險峰常在,隻有敢於攀登,敢於冒險的創業者,才能到達百萬富豪的光輝頂點。投資與投機,冒險與成功,往往僅一步之遙,但財富常屬於那些善於抓住時機,敢於冒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