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求伯君決定開發一個更難的項目:WPSWindows。
WPSWindows版的開發,果然異常艱苦卓絕,甚至可以說有幾分悲壯。求伯君原計劃一年完成。但是,一年之後推出的還是一個很不成熟的版本。這樣,在1995年推出的“盤古”,不可挽回地失利。市場反應很差,投進的數百萬巨資卻回報很少。一時間,求伯君陷入困境。
1996年底,WPS新版本的開發進入決戰的階段,公司的資金也日漸短缺。求伯君毅然賣掉了自己的別墅,把家搬進公司大樓,此舉頗有破釜沉舟的氣概。
1997年春,試用過WPS測試版的用戶都交口稱讚,使求伯君和WPS開發小組倍增信心。
1997年秋天,WPS97隆重上市。從1994年到1997年,開發工作進行了整整四年!
市場更熱烈地擁抱了WPS97.而對與WPS同時推出的微軟公司的WORD97卻反應冷淡,在許多軟件商店,WPS97和WORD97的銷售量相差上百倍。WPS打了一個漂亮仗。
WPS在不斷改進,求伯君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的事業,而他的強者風範也在不斷影響著一撥又一撥的創業者。
二、橫流滄海,顯出英雄本色
先人諄諄告誡世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曆史上許多著名的創業者也隻有到了除去他自己的勇氣與耐心之外,一無所有之時,才顯示出他偉大的人格和無堅不摧的力量,他們的偉大正是在於他們超越了苦難,戰勝了險阻。
古有“亂世出英雄”之說,今天,傑出的企業家大多出生於困厄之家,其傑出的成績也大多伴隨著險惡的人生。所以,橫流滄海,方顯示出那些成功創富者的英雄本色。
1.雄關漫道真如鐵
沒有人一出江湖就是一帆風順,直至成為百萬富豪、億萬富豪,真正的大英雄則是身處逆境而不悔,百折不撓,愈鬥愈勇。麵對創業途中的險灘、失敗,懦弱者盡嚐煩惱,度日如年;畏難者失去進取之心,把逆境作為得過且過的借口;有誌者則自強不息,麵對似乎是毫無希望的境遇,仍把荒野開墾成為蘊含無窮價值的沃土。
逆境可以使人產生清醒的自我意識。一個企業家對自我的行為進行反思往往需要時間與環境,在逆境中,就常常能“冷眼向洋看世界”,相對比較冷靜,會比較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利弊長短、成敗得失、優勢和不足,並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裏選定聚焦突破的方向。已經付了的“學費”,比較容易轉化成對生活理解的真知灼見。因此,逆境是一所學校,它教人聰明,給人學問。身處逆境而能認真總結生命的足跡,大大縮短了企業家走向成功的時間。
逆境能培養人的難能可貴的意誌力量。長期的逆境生活可以錘煉人不舍之功的長期性,凝就毅力的持久性,培育出耐心、恒心、韌性和悟性。在人生的搏擊中,往往毅力比智力更寶貴。“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飛瀑之下,必有深潭”,時間的效率隻有持之以恒,窮追不放才能獲得,而功在不舍。功貴不舍的精神,常常在逆境的磨煉中才能造就。身處逆境者應該時時想到,思想的波濤已到了懸崖口上,再前進一步,就會變成宏偉壯觀的瀑布,以此不斷自勵,終能迎來光明的未來。
此外逆境還能加快人的各種必備素質重新組合的速度。作為一個現代企業家,應該具備自信性、自主性、決斷性、創造性等素質,在逆境的條件下,這些素質都會一個接一個對身處逆境者提出挑戰,進行考驗。如何超越曆史的陳跡、超越環境的束縛、超越社會的不如人意處、超越自身的弱點等,這是人生必須麵對的,需要沉思中作出判斷抉擇。因此逆境不僅能培養出企業家的各種素質,而且能使現代企業家的素質和素質重新組合速度加快,並產生新的素質組合的合力。
耐人咀嚼的《菜根譚》說:“橫逆困勞,是鍛煉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者則身心受益;不受鍛煉者則身心受損。”這說明,企業家駕馭經營的技巧和主宰市場風波的能力,是從現實生活中磨礪出來的。
孟子曾經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慟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句話是說,隻有經過艱難曲折的磨煉,“斯人”才能承擔“大任”。國外對此也有類似的說法,如“碰壁是能力考驗和提高的機會”,“困難是晉升到高層次的踏腳石”等。
有作為,發展提高很快的企業家都是些不甘寂寞,勇於在風雨中鍛煉的人。他們投身到困難重重,甚至窘迫的事業中,在與風雨搏鬥中得到成長。所以有人說“困難是最佳的教科書與老師”。
“好事多磨”,“不受磨難不成佛”,說透了這個深刻的道理,滲透了人生成功的真諦。大凡偉大的事業都是在艱巨的磨難中完成的。
自然界有時給經營者提供生動的啟示,它仿佛是一位飽經滄桑的哲人,為他們指點迷津。馬爾藤博士曾這樣說,在風平浪靜的湖麵上蕩舟,用不著多少劃船技巧和航行經驗。隻有當海洋被暴風雨激怒,濁浪排空,怒濤澎湃,船隻麵臨滅頂之災,船中人相顧失色、驚恐萬狀之時,船長的航海能力才能被試驗出來。
當處於經濟窘迫,發展步履維艱,事業慘淡無光之時,企業家才會接受考驗。是一個懦夫;還是一個勇敢堅毅的創業者!
古有“亂世出英雄”之說,曆史上幾乎所有的英雄豪傑都湧現在暴風驟雨的時代。大凡傑出的人物,都出生在重重的磨難裏,產生在十分惡劣的人生境況之下。在陽光和煦的溫柔之鄉,在充滿歡歌笑語的杯盞之下,在醉生夢死的享樂之中,斷不可能陶冶出傑出的企業家。
人生的風雨是立世的訓喻,惡劣的境遇是人生的老師。
傑出的企業家大多出生於困厄之家,其傑出的成就也大多伴隨著險惡的人生。
2.堅忍卓絕,脫穎而出
創業發展的道路上,成功者通常都要幾經風雨,幾經磨難,而最能為企業家壯行的,惟有創富過程中的風風雨雨,強者就是從這風雨中走出來的。透過風雨之霧靄,方能看到成功與致富的彼岸,這風,這雨,正是成功創富征途上必經的洗禮。
堅忍卓絕方能脫穎而出。忍,是一種韌性的戰鬥,是一種永不言敗的策略,透視那些成功致富者,堅忍卓絕不失為他們的一大品格。
忍,是醫治磨難的良方。忍人一時之疑,一頓之辱,一方麵是脫離被動的局麵,同時也是一種意誌、毅力的磨煉,為日後的發奮圖強、勵精圖治、事業有成奠定了正常情況下所不能獲得的基礎。
經營上的成敗得失,常常檢驗著創富者的修養水平:有的泰然處之,從容對待,以真誠化幹戈為玉帛;有的則怒形於色,耿耿於懷,因偏俠積小怨為仇端。學會忍讓,這看似極簡單的事兒,卻有利化解前進中各種煩惱,而使成功路上充滿信心。
忍讓不是懦弱可欺。相反,它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堅韌的品格。古人講“忍”字,至少有如下兩層意思:是堅韌和頑強。
忍讓是一種眼光和度量,能克己忍讓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大略的表現。
一個“忍”字,自古至今一直散發著神奇的光芒。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成功企業家,都大大地沾了“忍”字的光。
為求生存就必須忍耐,當創業之途順利時,不要貪求眼前的快意,要為所追求的目標持之以恒地付出心血,麵對一切屈辱、謊言、背信、誣蔑、嘲笑、嫉妒等等痛苦,都要極力忍耐,艱苦奮鬥共渡難關。忍耐力強的人才具有競爭力,才能夠忍耐一切不可能承受的苦痛,才能做到別人不可能做成的事業。
一個有奮鬥目標的人,可以忍受一切艱難困苦,隻有如此,才有希望到達成功。
在日本,李曉華惜時如金,不浪費分分秒秒。白天摸爬滾打,晚上躺在狹窄的榻榻米上,他總要看一會兒日語課本和名人傳記。哈默、霍英東、李嘉誠……東京求學,為他打開了一扇天窗,使他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日本先進的管理經驗。看到日本先進的科學技術,他一遍又一遍地捫心自問: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國,是什麼原因促使這個缺乏資源的島國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日本戰後經濟全麵複蘇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呢?他想起了親眼見到的日本人身上所具有的堅韌、刻苦、認真、執著的優良品質,日本人“人隻有一次機遇”的處世哲學及大和民族強烈的民族自尊感。是啊,日本人的吃苦精神和務實精神在世界上確實是首屈一指的。一個毫無資源優勢的島國能夠在一片廢墟上迅速起飛,除了社會政治經濟的諸多原因之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不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嗎?
為了節省時間,他學會了吃生蔬菜、煮蔬菜。生活上粗茶淡飯足矣,而學業上卻突飛猛進,學到了很多東西。他不僅看到了日本人務實苦幹的拚搏精神,也深深感受到了某些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歧視,這種歧視像刀子一樣絞割著他的心。他像越王勾踐那樣臥薪嚐膽,一遍又一遍地思索著祖國的前途和自己的命運,立誌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他深知自己隻是一介商人,但是如果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不是可以憑借自己的經濟實力更好地為祖國的騰飛效力嗎?如果中國多一些成功的商人,不是可以大大加快中國經濟起飛的速度嗎?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曉華從報上看到一條並不顯眼的有關中國北京趙章光發明“101毛發再生精”的報道。他敏銳地感到機會來了,立即返回國內。
北京101毛發再生精廠成立於1986年4月。廠長趙章光是101毛發再生精的發明者,也算是個傳奇人物,億萬富豪。101毛發再生精已紅透一方天空,對李曉華的到來,趙章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興趣。李曉華登門拜訪,接連兩次都被廠門衛擋駕,吃了閉門羹。但他並不灰心,第三次他開著自己的奔馳車,帶著“海外華僑李曉華”的名片再次登門,終於進了廠會客室。在泛泛的交談中,李曉華了解到“101”廠職工上下班和領導公務活動缺少交通汽車而困難時,他便提出願意幫助解決,捐贈一輛客車和一輛小轎車,協議達成了,交接日期定在一個月後。
一個月後,李曉華準時將捐贈車輛開進“101”廠,如此守信,令對方深為感動。從此,李曉華與“101”結成夥伴關係。在李曉華的積極運作下,日本、香港的媒體大肆炒作“101毛發再生精”,令亞洲的廣大禿頂們俱歡顏。李曉華成了“101毛發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商,他的錢也一下子猛漲,由百萬富豪一躍而成為千萬富豪;與此同時,他還使很多留學生從窮困潦倒中一下子變成了百萬富豪。
成功並不是說來就來。任何人在走向成功的路上,都會有一番痛苦,這是一種嚴峻的考驗。最重要的是承受力,即能夠承受苦難的能力。
承受力是使自己度過人生晦暗期的內心力量,也可以說是一種主動或被動的適應。
能適應各種環境的人,最終將迎來成功。黃宏生不顧各種阻撓與失敗,創下創維品牌,是對這種曆千險而成功的最好證明。
1989年,經過一番努力,黃宏生已稍有一點積蓄,他注冊了一家公司,名叫“創維”。它的含義是“創造至尊,維譽至誠”。然後,他便以港商身份返回廣東,在東莞開辦了隻有10餘人的小廠,生產電視遙控器。當年進出口公司的同事知道後,無不嘲笑黃宏生,認為他真是傻到極點。有的人譏笑他:以為你在香港發了大財呢,沒想到你這港商辦起小作坊來了,還不如回來繼續當副總,總還有副廳級待遇啊!
黃宏生並不在意。畢竟是自己的企業,再小也是有意思的。他堅信慢慢來,自己可以做得好一些。至於好多少,好到什麼程度,他也無法想下去,這時的黃宏生已沒有濟世安民的宏願,他隻現實地希望自己那一幫工人日子過得好些;他也不再因為種種經濟、社會問題而憂心忡忡。他反而覺得,每一個問題都可以用經濟杠杆來解決——這給自己提供了機會。
1990年,黃宏生已經有經濟實力,比較自信地在香港街頭喝早茶了。突然他得到一條可靠消息:“香港將開始麗音廣播的試驗,但市民目前的電視機尚不能接麗音廣播……”他眼前頓時一亮,把幾張錢扔在桌上就興衝衝地跑回了辦公室。
很快,黃宏生同飛利浦公司簽訂了合作開發機頂盒麗音解碼器的協議,投入了大量資金引進人才設備,緊鑼密鼓幹了起來。落難已久的黃宏生抑製不住心中的狂喜,覺得真正的幸福終於要降臨了,隻要緊跟麗音廣播的前進步伐,他就可以先聲奪人,石破天驚!
不料電視台的麗音廣播因為需要另組織人員編碼,成本太高,於是突然停播了麗音節目。“他們倒好,看見前麵是懸崖就來個急刹車立馬轉向;我卻是追著他們的屁股在跑。這個反應不及,一瞬間就衝下了深淵,那是500多萬港幣呀!”當時黃宏生幾乎是傷心欲絕。
“現在我才知道,速度,也是個非常可怕的陷阱。”
當時,急昏了頭的黃宏生急於要挽回損失,來不及總結教訓,決定背水一戰——生產彩色電視機,這是他多年的夙願,這回他實在不願再把它捂在心裏發黴了。何況當時東歐私有化,市場敞開,估計世界銷量可達1.5億台。他橫下心來,立即上馬。這次他注重了市場卻忽視了技術,40多位從大陸知名廠家聘請的著名工程師沒有一個人提醒他4片IC、小集成電路和單製式已跟不上新技術的發展了。300萬美元的貸款和一年時間就這樣化為烏有。
黃宏生徹底失敗了,巨大的債務令他絕望。他去跳海,想一死了之,卻因為會遊泳,沒被淹死,“也算死過一回了,”他對自己說。於是爬上岸來回家睡覺。接著廣州進出口公司的老領導來香港勸他“回頭是岸”,繼續做當年的副總,黃宏生卻拒絕了……
黃宏生靜下心來,悄悄蟄伏著,眼睛像狼一樣巡視著市場,即使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這一回,他要打有把握的仗。
黃宏生破產後便跳海尋死,這其實隻是一種說法。真正會遊泳的人不會選擇這種死法。黃宏生當時跳進海水中其實隻能是去遊泳,他因為頭腦發熱、熱血衝動而失敗,最需要的便是在海水中清醒一下頭腦。
在“海”裏犯的錯誤隻能在海水中總結反思,這應該是一個當代經濟環境中冒出來的哲學性問題。
失敗既然造成,就應該正視它,總結教訓——但就是這樣也不能想得太多太久,最迫切需要的是盡快站起來,再前進。
機會有時是不請自來的。你拚命去尋它、抓它,抓到手的卻是爛稻草;而你心平氣和等它,不管它,它倒來了,你伸出手撈過來,它就是珍寶。
1991年,這種不期而遇的機會終於出現了。黃宏生看見一幕悲劇在香港上演,香港最大的兩家彩電集團之一的訊科集團,因兩位控股股東移民泰國,出現財政困難。各大財團紛紛購進其股票。當時號稱“錄像帶大王”的瑞菱集團從每股0.35元開始吸納,直至2.40元時,瑞菱收購了訊科,但是“隔行如隔山”。加上種種原因,生產錄像帶的最終被生產電視的拖進了死亡的泥潭。
當時,瑞菱兼並訊科後,從英國請來了數十名專家取代了過去的華人技術開發管理人員。於是這批擁有世界一流技術的華人專家憤而出走,伺機已久的黃宏生立即出擊,三顧茅廬,找到他們一個一個地談,請他們加盟創維。雖然當時的創維是一個僅100餘人的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但黃宏生最終以出讓15%股份的條件,將這群日後給他帶來世界聲譽的專家,緊緊團結在了自己的周圍。
9個月以後,黃宏生和他的技術人員將自己手工拚裝的一台第三代大規模集成線路彩電送到了德國柏林家電展覽會上,真正的奇跡終於出現了:他們破天荒地收到一張2萬台的訂單!接著,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而此時黃宏生還沒有一條生產線和一間像樣的廠房。但這一年,他創彙3000萬美元。
已經成熟起來的黃宏生打的不是無準備之仗。他拿著信用證去了香港銀行,立即獲得信用證金額70%的貸款,他用這些錢解決了設備、廠房、工人等生產中的一切問題。
隨後,他加大了科研投入,拿出100萬重獎功臣,並以這群專家為核心成立了“香港創維彩色電視機研究中心”。
1992年,黃宏生雄心勃勃。8年的外貿資曆使他清楚地知道外國人是怎樣從貧窮的中國人身上賺走錢財的,所以黃宏生始終有一種情緒——把錢從外國人口袋裏掏回來!
而且,創維一開始就是以國際市場訂單為依托,按國際資本運作規律來操作的。
到1996年,創維彩電的出口量已達到45萬台,占企業整個產量的三分之一,遠遠超過了其他彩電企業的出口量。在創維的出口產品中,英、法、德、意各3萬台,俄羅斯、波蘭25萬台。在波蘭的市場份額達12%,成為繼鬆下、索尼之後的第三大馳名品牌。
3.突破困境,再創高峰
常言道:烈火煉真金,艱難識英雄。隻有披荊斬棘才能采摘成功的鮮花。麵對困境,不被眼前的迷霧所嚇倒,在困境中冷靜分析,捕捉戰機,確定新的發展戰略,必會絕處逢生,再創高峰。
商海搏擊,勇者為王。突破困境,成功創富,需要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百萬富豪的傳奇經曆中,這一點似乎已成規律。
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僅要靠外在機遇,更注重創業者的能動發揮。要求百萬富豪們有戰略家的眼光,發明家的創造性思維和藝術家的靈感。在商品經濟的汪洋大海,免不了會有激流和暗礁,誰能從絕境中看到機遇和希望,誰就能在神秘的大海裏自由航行。
《孫子兵法》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而後生。逆境、絕境都有其兩重性:可以征服意誌薄弱者,也可以被毅力超群者征服。許多優秀的企業家樂於找“難”,敢於迎“難”,不怕解“難”,主動“投之亡地”,然後與“難”決一死戰,以獲取征服者的王冠,以開拓一片新天地。他們是創業的楷模,亦是真正的企業家的本質使然。
我們在深入探討一些的百萬富豪經營過程,不難從中發現,促使他們取得成功任務的金科玉律共有五項:①勇於挑戰。②激發共同的遠景。③使他人有能力。④以身作則。⑤鼓舞人心。
從這五大金科玉律中,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個有關平凡人如何達成非凡事業的故事。這些事跡可以為我們生動地描繪出百萬富豪的典範,及賦予企業家獨特的特質及風格。而其實踐的方法,並不是經營上明星人物的專利私產,不但經得起時間考驗,而且人人可用,任何經營者隻要敢於迎接挑戰,加以充分發揮,就可以獲得成功。
四川人萬裏在海南的闖蕩經曆就是一個佐證,能突破困境,戰勝自我,就一定可以成就事業。
萬裏1993年底南下廣東,初來乍到無親無戚,幸好有一個同學在南海市桂江中學任教,這才得以擠在同學宿舍的單人床上,有了一個臨時的棲身之地。
那時候,萬裏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窮光蛋,麵對繁榮昌盛、花紅柳綠的現代化城市,他一無所有。他羨慕南海的富足和繁榮,他想在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然而,那時候他已經30歲了,到了而立之年,除了老婆和女兒,他幾乎兩手空空。沒有高學曆,沒有任何手藝和技術,而且他缺乏工作經驗,這些簡直就可以把他找工作的路子全麵堵死。
實實在在的困難擺在麵前,萬裏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他當時惟一的本錢就是當過幾年兵,兜裏那張退伍證,或許可以幫他謀取一份保安員的職業。
然而誰能料得到,4年之後,年僅34歲的萬裏已是由當年一窮二白腰無半文的打工仔搖身一變,成了佛山市勤達科技信息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長。公司開張那陣,單啟動資金就逾百萬。
萬裏的30歲生日是一個人在火車上度過的。那是1993年臘月,在廣東打工的老鄉正呼呼啦啦地趕回家與親人團聚,歡歡喜喜過個年,而萬裏卻逆流而下,告別愛妻和幼女,踏上了南下的火車。到達南海市那天正是臘月三十,春節濃鬱的喜慶氣氛像鋼針一樣紮在他的心上,鄉愁和思念都化成了淚水,往心裏邊嘩嘩流淌。遠方,有妻子、女兒和白發蒼蒼的母親。是啊,母親,每每想起母親,萬裏就感到一種強烈的心疼和責任。他忘不了6歲那年父親撒手西歸的情景,母親悲痛欲絕的呼嚎,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深深的印跡。母親傷心的哭聲在那個極度貧窮的山區裏久久回響,幼小的萬裏跟著母親,在父親的墳頭上叩頭跪拜。父親就這樣走了,把3個孩子甩給了身體虛弱的母親。
萬裏擦幹淚水,扶母親起來,他像個大人一樣對母親說:“媽,別哭了,爸走了,還有我呢,還有哥哥姐姐呢,我們聽你的話,等我們長大了,我們掙錢養您。”之後,柔弱的母親抹幹淚水,帶著3個幼小的孩子,以一個山區女人的堅韌,支撐著每年365個艱難的日子。
萬裏初中畢業時考上了合江縣高中,但他卻默默地放下了心愛的書包。日漸蒼老的母親,上哪兒拚湊他3年高中的學費和生活費?在茅山山區,多數農戶辛辛苦苦一年幹下來,收獲的糧食還不夠一家人每年的吃喝。母親單薄的雙肩,如何擔得起他這長達3年的學業?即便擔得起,他又如何忍心?萬裏輟學了,他一個人躲在山林裏,悄悄地將錄取通知書一片片地撕碎,任淚水在紛飛的碎紙片中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