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百萬富豪愈來愈年輕(3 / 3)

另一方麵,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特許人可以在擴展業務時減輕人員的管理負擔。特許人不必直接去管理新增機構,新增機構人員的招聘、培訓、考核都由受許人負責。受許人為了自己的利潤會盡心盡力地發揮自己的經營管理才能,因為他是新增機構的所有者而不是一個受雇經理,所以他一定會認真地經營好業務,以便使自己獲取更多的利潤。這一切,無疑會減輕特許人由於機構迅速發展而帶來的人員管理難度增大的壓力,利用特許經營的方式對特許人身份的創業者來說,可以增加可使用的財務資源和人力資源,這也許可以說是這種方式給特許人身份的創業者帶來的最基本的優勢。

不論對特許人說,還是對受許人來說,特許經營都提供了很多便利,所以這種方式才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麥當勞的神話讓我們對這種經營方式的魅力不會存在絲毫懷疑。對創業者來說,要想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來決定是成為特許人還是受許人,充分利用特許人或受許人身份的便利,為自己迅速致富輔平道路。所以說,特許經營方式為創業者迅速走上成功之巔提供了捷徑。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利用這種方式創業,隨著他們之中很多人迅速獲得成功,這種方式也就造就了越來越多的年輕富有者。從這個意義上講,特許經營方式也為百萬富豪年輕化創造了條件。

3.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富豪年輕化

市場競爭的實質就是爭奪顧客,一個企業失去了市場,那隻能是因為競爭對手搶了它的市場或它自己失去了顧客青睞。市場上不是沒有顧客,而是競爭對手之間在爭奪顧客。這就是競爭的現實。事實上,每一個行業都在展開競爭大戰。沒有一家企業不是因為競爭而垮台,也沒有一家企業不是在競爭中發跡的。企業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要麼在競爭中“死亡”,要麼在競爭中“暴發”。競爭是不可回避的現實。讓我們來看看中國電扇業20世紀70-80年代的競爭狀況,我們對競爭的現實性就會有更深的理解。在20世紀70年代末,有統計資料顯示當時家庭電扇普及率還不到4%,也就是說,中國當時電扇市場至少還有近2億台的缺口,這就意味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電扇市場的需求會大幅度提高,電扇企業也就有了非常大的生存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競爭開始升級,競爭企業間便相互殘殺。1978年,全國隻有10餘家電扇生產企業,產量不過138萬台,但是到了1980年,電扇企業陡然就增至3000餘家,產量已突破1000萬台。又過了僅僅5年,也就是到了1985年,便有2400餘家電扇企業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擊垮,相繼倒閉。然而,競爭狀況並未因此改善。又過了一年時間,又有600家電扇企業先後倒閉。這時,市場上隻剩下200多家企業,產量卻已達3400萬台,即使這樣,當時中國電扇的家庭普及率仍然很低,僅為12%,也就是說,盡管當時電扇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競爭依然非常殘酷激烈。

世界著名企業家斯隆曾說過:“在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沒有企業休息的地方”。對於從事實業的創業者來說,競爭決定著創業的成敗。在產業社會中,因為市場總容量是有限的,企業間圍繞著生存與發展,不可避免地要展開競爭,搶占市場,爭奪顧客。這就像樹上的果子是有限的一樣,如果大家都去搶,必然要發生戰爭。果子自然被強者瓜分,弱者隻有餓死,這就是競爭的結果。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中競爭的必然結果,盡管也許有些殘酷,可是,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競爭是市場經濟至高無上的法則。從事實業的創業者要想使自己的事業得以生存,必須使自己的事業不斷壯大,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隻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否則,如果滿足於已有成就而停滯不前,待競爭對手不斷發展壯大,就會削弱甚至取代自己的競爭優勢,到那時,創業者隻有一種命運,那就是被競爭對手擊垮。也就是說,在充滿競爭的經濟環境中,單純的守業是守不住的。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削弱競爭對手的力量,才能生存。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已趨於成熟,競爭也更趨於激烈。競爭使創業者不敢有絲毫懈怠,否則創業者隻能自食苦果。對從事實業的創業者來說,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壓力主要來自競爭,隻有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才不至於被競爭對手擊垮或吞並。所以創業者必須以成為經濟“海洋”中的“大鯊魚”為目標,努力不懈,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事業獲得生存與發展。也就是說,創業者隻有通過事業的不斷發展才能維持和擴大自己的競爭地位,否則就可能會麵臨滅頂之災。誠然,如果創業者取得初步成功後,激流勇退,滿足於發筆小財,追求享樂,從此退出競爭,那自然不會有滅頂之災。但是,這種人也不會成就多大的事業。顯然,他們也算不上事業導向者。事業導向的創業者以追求事業的不斷發展為最大的滿足,必然要麵對無法避免的競爭,也必然不會有絲毫的懈怠,也必然會堅持不懈地致力於事業的發展。所以說,競爭是事業導向的創業者永不停滯、奮力開拓的外在壓力。現實中,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成為事業導向者,競爭使他們別無選擇,隻能堅持不懈地致力於把“蛋糕”做大,從而造就了越來越多的年輕富有者。這無疑也為百萬富豪年輕化趨勢的形成推波助瀾。

三、新興的Internet:新富豪的催生器

如果要說什麼東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50年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甚至生存方式的話,那就是——電腦,Internet!

1.網絡正在引起一場產業革命

互聯網帶來的是一場社會全局性的大變革,如同印刷、電話和電力一樣,全麵改變人類通訊、娛樂、休閑、商業運作等方方麵麵。它既摧毀了一批傳統產業,又催生一批新產業;既是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又對傳統產業不斷進行改造——它將帶來一場全新的產業革命。

(1)催生一批新行業

網絡的發展使整個信息產業都湧向互聯網,在今後的20年裏構築整個社會的信息網絡環境。就像有了汽車就要修路,就有人開加油站,就有人印刷地圖,賣指南針,就有人當司機;有人在路上設收費站、修理廠,就有了交通警察。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想象到的職能或者行業都將搬到互聯網上重新塑造。網絡以及與網絡有關的網絡基礎設施、網絡的硬件、軟件、網絡服務等等行業,都是互聯網催生出來的全新商業模式,是過去從未出現過的。在美國,信息技術產業對實際經濟增長率的貢獻不斷提高,據美國商務部稱,在過去5年中,信息技術在實際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已超過1/4,超過汽車和航天兩塊的總和,成為近幾年帶動美國經濟增長、改善投資結構和經濟增長質量的主要驅動力。這些產業正迅速成長和發展起來,已經逐漸取代傳統產業成為新世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2)淘汰一批傳統行業

互聯網時代形成的網絡經濟,可以減少中間費用,使產品直達消費者,拉直以往迂回的經濟模式。它意味現有的經濟運行機製和經濟管理體製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大批現有的行業將萎縮或消失。這些行業既包括一些中間商和批發商,也包括類似郵政業這樣的傳統信息產業。

(3)新舊產業融合

互聯網以“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更快速地摧毀傳統產業模式,摧毀了原有產業界線,促成了全新的融合經濟,原有的涇渭分明產業界線紛紛被打破。電信業、網絡業、硬軟件業、出版業、有線電視業,甚至娛樂業等都在構成新的融合,形成行業趨同的趨向,業內公司可以同時是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通信、娛樂、家電等相關產業一方麵通過功能的外延或兼營方式向媒介領域滲透,另一方麵通過兼並、收購、一體化途徑直接進入傳媒領域經營,形成一批跨領域的融合型產業。

(4)改造傳統產業

互聯網不等於完全消滅傳統產業,並不是我們人人都來搞網絡,不要生產了,不煉鋼,不種糧食了。互聯網對這些產品和產業不是代替,而是改造,重新調整他們的生產方式和運行方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倍增效益。通過改造和調整,大多數行業會因網絡的發展而獲益,交通運輸業可在線售票;貿易公司可以瞬時給世界各地客戶下定單;農民可以在網上即時查詢農資和種子行情,同時以最好的價錢把作物賣到需要者手中;製造業可隨時查詢市場行情,調整產品種類,最大限度的減少庫存;服務業更是可以在網上開發各種服務項目,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總之,在網絡社會中,傳統行業都將帶上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烙印,並以全新的麵貌和經營方式出現,可謂網絡無限,商機萬千。

總而言之,在網絡經濟時代,每個商店都必須在網上重建,舊的服務業在網上不斷得到更新,新的服務又不斷從網上冒出來。互聯網帶來的是一場產業革命,就好比工業革命時代蒸汽機的發明一樣,人們看到蒸汽機想到的不隻是這個行業將會如何發展,而是它被各行業應用後將會產生怎樣的產業革命。互聯網是一種技術,對它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去,改造傳統的行業。類似網上拍賣、網上零售等是從傳統商業模式中蛻變出來的,但運作方式卻與傳統模式截然不同;又如在線證券交易、網絡直銷等,他們立足於傳統產業,卻充分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對原有模式進行完善和補充。

中國經濟正麵臨一個產業大調整時期,互聯網所帶來的這場產業革命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將決定我國經濟是否能夠順利完成產業調整,決定21世紀中國經濟能否屹立於世界經濟強國之林。

2.網中自有黃金屋

Internet是一個信息社會,“信息無所不在”是Internet的一個基本特征,這樣的特征使得在Internet上,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需要的信息”。

1993年,斯坦福大學的一個華裔學生楊致遠開始接觸網絡。當時他正在斯坦福大學電機研究所攻讀電機工程博士學位,他和他的同學大衛(David Filo)都認為在Internet上找尋某一內容的信息需要耗費太多的機時。正是發覺並重視了這個難題,於是一個用來存放各節點的地址數據庫誕生了,人們可以根據索引來查到信息地址,這就是Yahoo的雛形。開始,他們並沒有發現這裏麵潛在的商業價值,隻是想用它來為人們服務,希望獲得人們的青睞。開始的想法就是這樣的樸素。

人們很快就喜歡上了他們的數據庫Yahoo!(雅虎)到了1994年11月份,數據庫的維護就難以用業餘的方式來進行,它需要資金的注入以及設備的更新。這時候他們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的支持,這個支持使這一工作得以進一步的發展。但是,維護一個Internet目錄數據庫實在是太昂貴了!同時太多的人進入斯坦福大學的主機使用他們的數據庫也引起了學校的抱怨,他們需要找一個投資者。

於是他們找到了亞當斯,一個矽穀成功的企業家,國際購物網絡的創始人。他不僅幫助了他們,而且把他們介紹給了矽穀的風險投資公司。後來,他們開始考慮接受廣告形式的資助,於是他們從1995年3月開始著手這一切。他們起草了一份商業計劃,並製訂了一些正式的章程,然後一切按章程辦事。在開始的時候,他們還不知該如何應付,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從事過真正意義上的商務工作,他們需要適應。一直到投資變成了現實,一切的發展才開始進入了一種軌道。有了投資人,有了經營者,也有了市場,緊接著就不停地有人拿著錢來找他們了。再往後,應Netscape公司安得森的邀請,雅虎從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上移到Netscape公司更大型的主機上。大衛開始了他的商業運作,華裔學生楊致遠也停止了博士研究課程。

據說雅虎這個名字是格裏佛遊記中的一頭人麵獸,英語的本意是“鄉巴佬”,還有人給他分析了一個英語的含義,叫做Yet Another Hieratchical Oracle,叫做一種分層的數據庫。楊致遠認為,雅虎代表了那些既無經驗又無專業知識的外來遊客,與電腦人非常相近。他和他的同伴自封為“雅虎酋長”。

1996年4月,雅虎公司的股票上市了,這一天,股價從13美元漲到33美元,升幅超過2.5倍,為該公司籌集了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成了另外一個以Internet為背景的快速成長的技術公司,他們的主頁每天都有超過100萬人次的訪問。這足以讓世人刮目相看。年僅27歲的楊致遠也因此在一日之間成了億萬富翁。雅虎是一個WWW網的目錄數據庫,它搜集了Internet數十萬個網頁資源服務器的地址,並且提供按主題詞檢索和按專題檢索兩種檢索方式。

目前,網上的搜索引擎已經層出不窮,有些搜索引擎已經超過了雅虎,如Altavista,這是數據服務公司所建立的搜索引擎,每天訪問它的次數超過了1億次,還有Infoseek,也廣受歡迎。雅虎如今雖麵臨著激烈的競爭,但是仍然有它的優勢,它提供了全麵的分類體係和按主題建立分類索引。雅虎的創辦者也麵臨新的挑戰,但是他們很有信心地說:“我們是第一個進入搜索引擎這個市場的,也希望我們最後一個退出。”

當有人問起他們的成功時,他們說,他們的事業源於一種思想,能得到社會的承認比得到財富更幸福,他們認為他們從事的是一種獨特的主意,真正的目標是去發現根本的有價值的東西,這是一切啟示的根本,對於其他的商人來說,機會很多,關鍵在於找準自己的位置,確立自己的重點。在不順心的時候,多想想為什麼這樣做,每一次醒過來都是新的一天。

楊致遠還認為,金錢被推上網絡的途徑越多,網絡就越容易為公眾所接受,它將不僅僅是一個好玩具。

3.網絡中孕育著無限商機

國際互聯網和其他信息網絡的突然出現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好機會,這些機會被稱之為現代淘金。這個比喻看來很恰當,因為人們現在的情緒與1849年在舊金山淘金時,以及商業電視最初開播時的情緒一樣的高漲。

國際互聯網和其他網絡通過PC機、電視、移動電話和電纜將信息帶進我們的生活,它們提供的機會比過去任何時代所提供的機會都更為美妙。網絡信息為大多數商人提供了在工作中能找到的最好機會。

然而對於現有的公司來說,這種數字化、低成本的全球網絡,在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有形通訊設施或作為傳播媒介,例如廣播公司、報刊出版業、電視台等等。在未來的幾年裏,這些公司將麵臨一些嚴重的問題。許多其他注重內容的活動,如電影、書刊、音樂以及藝術在網絡時代之前就形成了一種高投入、高回報的模式。而現在管理者們必須轉變他們的觀念來爭取生存的機會。

但總的說來,國際互聯網所帶來的新機遇比隨之而來的問題要多得多。因為互聯網絡和在線通訊並不是一閃而逝的風尚。它與呼拉圈、私人波段收音機、滑板或魯比克的魔方不同,它是一種持久的東西,是伴隨我們生活日漸發展的一部分。

互聯網絡以及它們日後的改進型,不論它現在叫什麼,或者將來叫什麼,都將使世界發達國家的生活模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此,隻把網絡看成是個人或個人電腦之間的相互聯係是不準確的。在網絡聯係中,人完全可以置身於事外。大樓與大樓,城市與城市,農場與乳品貯藏室,錄像廳與警察局之間都可以進行聯係。

這些聯係——包括命令、要求、交換、控製、牟利、損失、愛情與死亡,都在以接近光的速度進行著。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無法弄清這種聯係到底能擴展出多少分枝來。目睹電誕生的那一代人絕不會想到,他所看見的這項技術將會推動摩天大樓的產生和發展——因為隻有具備電梯,這些高層建築構思才可能得以實現。而數字網絡則將依次改變我們的建築,我們的城市,以及別的更廣闊的領域。

我們確信,全球計算機網絡在21世紀中葉將發展成為主宰地球生活的控製因素。事實將證明,它比以往任何的科技進步,如太空旅行、醫學及飛行技術的飛躍都更重要,因為它與所有的技術都相關,並能推動所有技術的發展。也許,迄今為止,也隻有新能源的發現——例如高效安全地實現低溫核聚變以及電池技術的突破,才稱得上比它更重要。正是因為它的重要和難以置信的發展速度,這個無所不在的領域正在或將要成為商業機遇最多的領域。

Internet的無窮魅力,使得各路英雄們都把它當作了發展的最佳競技場。Internet承擔了富豪催生者的角色。

由Internet催生的新富豪太多了,我們拋開楊致遠、費羅、貝索斯不談,光是近年來中國大陸出現的網絡新貴,就很難一下數得清楚,而且這種發展趨勢正在有增無減。

在這個行業中,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20歲上下,Internet是年輕人的翅膀,它可以幫助他們飛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