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百萬富豪愈來愈年輕(2 / 3)

“動蕩”的時代是一個機會的時代,但機會與風險是共存的,並且一般來說,機會收益總是與風險成正比,也就是說,機會所帶的預期收益越大,所承擔的風險也越大。這無疑對創業者的膽識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如果不敢承擔風險,同時也就意味著放棄了機會,所以根本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當然,這並不是說承擔了風險,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還要看創業者是否識別了真正的機會並及時把握住了機會。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那些有著超人膽識的創業者的每一次“大手筆”都往往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在中國的億萬元級富豪之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要數我們前麵提到的李曉華了。他在香港建立了華達投資(集團)公司,自任董事長,投資香港房地產,並在亞洲、美洲、歐洲、拉丁美洲設立幾十家分公司,經營日本進出口貿易,投資秘魯、新加坡等地旅遊業,經營阿根廷的魚粉加工等。在大陸設有北京、天津、長春及青島等地10家三資企業,總投資額達1000萬美元,為國家、企業創造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李曉華的成功之道是六個字:勤奮、機遇、膽識。可見,李曉華能成就一番事業,“機遇”與“膽識”都是必備的要素。從李曉華在馬來西亞的投資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兩者的確相當重要。

李曉華投資於馬來西亞的公路建設一事被譽為李曉華事業中“最冒險”的一筆生意。那是一條高速公路的籌建工程,隻因公路短、車流小,盡管公開招標,政策優惠,但卻還是沒有人投標。李曉華赴馬來西亞考察時,獲悉了一條極有價值的信息:距此公路不遠處已發現了一個大油汽田,儲藏量十分豐富,隻是確認工作沒有最後完成,所以這條重大新聞尚未公諸於世。李曉華當然清楚,油汽田一旦正式開采,這條公路的車流量將會成倍增加,其潛在價值和經濟效益可想而知。他經過仔細察看,周密籌劃,終於決定投標。李曉華拿出全部積蓄,又將房產抵押貸款,籌資300萬美元中了標。但是,銀行貸款利息高,限期短,條件苛刻,半年必須還本付息。如果6個月期限到時這段公路出不了手,李曉華就無法償還貸款,恐怕隻有跳樓了。此項投標孤注一擲,需要多大膽識和勇氣嗬!他考慮到最壞的結果可能是資財罄盡,兩手空空,返回故鄉再過從前那種一無所有的窮日子。抵押貸款以後,李曉華手頭拮據,隻能以方便麵、盒飯充饑,去市內辦事擠乘6角錢的公共汽車,也不打出租,業務往返坐飛機經濟艙。生活上的困難李曉華都能承受,但精神上的壓力的確折磨人。他天天盼望新聞發布,盼了5個月,真是望眼欲穿。一向自信的李曉華這時也穩不住神了,整天什麼事也不做,幹等消息,精神瀕於崩潰的邊緣,甚至準備安排後事……又過了半個月,也就是共5個月過16天後,報紙將油汽田的發現公布了。他幾乎被震驚了,緊閉雙眼一下子跌坐在沙發上,半天才緩過神來,距償付貸款還僅剩14天,雖然有驚無險,但的確令人萬分擔憂。就在新聞發布公布當天,投資項目就翻了一番。李曉華又贏了一場關鍵的商戰,他的事業又上了一個台階。

誠然,有冒險精神,與無謂的冒險是兩回事。機遇與深淵也許隻有一步之遙,要化風險為成功,就必須進行紮實周密的調查,進行準確的市場預測。從吉林新星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傅伯濤帶領員工創業的經曆我們可以看出既敢於冒風險,又有紮實周密的調查、預測兩者相輔相成的關係。

1994年,吉林新星藥業有限公司成立,傅伯濤任總經理。傅伯濤曾於1987年被派到美國加州從事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研究。當時他的勤奮和聰穎引起了一家大公司的注意,力邀他加盟,許以高薪並幫其辦理一切移居美國手續。這對許多人來說簡直是夢寐以求的機會,而傅伯濤卻拒絕了。傅伯濤心中想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吉林新星藥業有限公司創業伊始,舉步維艱。當時的藥廠,隻有針劑、提取兩個車間,根本不能完成製藥程序,必須再創建製藥新車間。創建一個新車間,要將上噸重的設備搬到二樓,而吊車又無法開進。麵對這種情況,傅伯濤一咬牙,脫下西服赤膊上陣,和員工一起硬是憑力氣搬動了這個龐然大物。建好車間,這隻是準備了生產條件,但最具有決定性的步驟,是造好醫藥品種。

傅伯濤看中了浙江中醫中藥研究所研究成功的補鈣新品種——司特立。這是一種含鈣量高,吸收好,未見毒副作用的高效補鈣劑,已被《美國藥典》及《美國臨床醫生案頭手冊》收載及推薦。該種藥適用範圍廣,兒童、孕婦及中老年均可,潛在市場很大。但另一方麵,當時鈣製藥及補鈣保健品市場已超飽和,各種鈣類廣告鋪天蓋地,競爭相當激烈。引進一個補鈣新品種,能否後來居上,在原已飽和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這對一個新企業來說,要承擔很大的風險。一旦決策失誤,便會全軍覆沒,有可能再無翻身機會,不僅僅斷送企業的前途,同時也有可能葬送了個人的事業生涯。

當然,每個創業者都會明白,每次決策都會帶有或大或小的風險。懼怕風險,就無法在商海中遠航。冒風險是為了抓住機遇,而不是為了大出風頭或尋求刺激。風險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也使很多人獨領風騷。為此,傅伯濤心潮澎湃,下定決心要幹成一番事業。隻是,他更清楚,要想化風險為機遇,就要以最紮實周密的科學調查和預測為保證。為使市場調研準確無誤,他曾以顧客的身份和藥店店員交流,以患者的身份向醫生請教。經過細致的調查,反饋回的信息證明了司特立與同類產品相比,具有含鈣量高、吸收率高等優勢,市場前景廣闊。傅伯濤當即拍板,買斷司特立。司特立鈣片作為新星藥業公司的拳頭產品,終於幫助公司後來居上,力挫群雄,成為一個聲名遠揚的高新技術企業。

從李曉華和傅伯濤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出:“動蕩”的時代是一個危險的時代,也是一個機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把握住了機會,成就了一番事業。

2.現代化經營方式,極易造就年輕富豪

隨著經濟的發展,已有的經營方法在不斷地趨向成熟與完善。

現代經營方式具有兩大優點:首先,現代經營方法更加強調消費者利益。也就是說,現代經營強調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市場經濟是消費者具有主權的經濟,生產者與消費者相比,居於次要的地位,消費者決定購買哪種產品,直接關係到生產者的生存與發展。現代經營方法不同於傳統經營方法,它是一種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服務的方法。現代經營方法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這也是現代經營方法得以不斷發展的原動力。其次,現代經營方法為創業者也提供了便利。現代經營方法為創業者迅速成功鋪平了道路,現代經營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減輕了創業者的負擔,無論是客戶籌資、杠杆購買經營還是特許經營、直接郵購營銷以及虛擬經營,都在不同方麵減輕了創業者的創業成本,為創業者快速成功提供了捷徑。

正因為現代經營方法為創業者在短期內獲取成功創造了絕好的條件,所以,更多的年輕的創業者可以利用現代經營方法迅速致富,而不必利用傳統方法通過長年累月慢慢積累熬到白發老翁才能成為百萬巨富。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經營方法也是現代百萬富豪年輕化的一個原因。

□虛擬經營推進富豪年輕化

近幾年來,西方企業界的經營新策略層出不窮,各種經營新方法競相亮相,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新熱潮。最近,一種新的經營方法——虛擬經營已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管理專家信奉為當今信息時代企業製勝的有力武器,一股日漸猛烈的虛擬經營的浪潮正在衝擊著越來越多的行業。

那麼何謂虛擬經營呢?虛擬經營的基本含義就是以各種方式借用外力,如購買、聯合、兼並、外包等,對企業外部的資源優勢進行整合,實現聚變,創造出超常的競爭優勢。在這種經營模式中,企業可以獲得諸如設計、生產、營銷等具體的功能,但卻不一定擁有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實體組織,它可以通過外部力量來實現上述功能。由此可見,虛擬經營的確是一種不同於常規的經營方法,它所追求的主要目標在於突破企業有形的界限,弱化具體的組織結構形成,達到全方位借用外力的效果。在虛擬經營思想的指導下,企業的經營視野大大拓寬,資源運籌的外延也從企業內部伸展到外部,極大地拓展了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範疇,從而可以使各種優勢互相集成,發揮出協同效應,催生出更加強大的綜合優勢,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那麼虛擬經營對創業者來說有什麼意義呢?無疑,虛擬經營給創業者帶來了福音,因為利用虛擬經營這種方式,可借助外力彌補自己的不足,並且可以大大縮小自己成功所需的時間。可以說,虛擬經營為創業者在短期內取得成功提供了捷徑。對於年輕的創業者來說,完全可以利用這種經營方法,在較短時期內獲得成功,而不必依靠長年累月慢慢積累致富。從這個意義上說,虛擬經營會造就一批年輕富有者。

“紅桃K”產品在發展的過程中,靠虛擬經營使幾位年輕書生一躍成為百萬富翁。

1994年7月,純天然、高品位、新感受的治療和防治缺鐵性貧血的最佳產品——“紅桃K”生血劑哇哇墜地,它以補血快、穩定性好、療效客觀可測的顯著功效,加以強大的廣告攻勢,成為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速成品牌。因此,它一出生便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高科技項目,開保健藥品入選之先河,並撥款予以推廣。當年還獲得國家科委“94中國科技新產品名優產品金獎”與“首屆中國億萬消費者信得過產品金獎”及第四屆漢貨精品。當年,紅桃K集團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1995年達2.12億元,1996年達6.75億元,1997年月銷售額就達2億多元。另外,在1997年,經國家級評估師評估,紅桃K集團整體無形資產達26.5億元。目前,紅桃K集團在國內擁有1200多家連銷銷售公司,且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境外設有公司或辦事處,在武漢則投資興建了350畝符合GMP標準的中國一流藥業基地,形成了產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的特大型企業格局。另外,紅桃K集團88%以上的員工具有大學以上學曆,平均年齡隻有26歲,紅桃K可謂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大企業。那麼,“紅桃K”為何能憑一群年輕人獲如此跳躍式的發展呢?原因也在於它采取了“虛擬經營”策略。

1989年,謝聖明、黃立平、劉朝勝等幾個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書生,懷著共同的憧憬與追求在武漢組建了青年心理谘詢研究所,繼而把創業的目光投向了出書、辦雜誌、開辦心理谘詢等文化產業,其間品嚐到了不少商海弄潮的酸甜,更堅定了他們立業的信念。而後,適值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三個有利於”擦亮了儒商們的雙眼,使他們“移情”於生物工程產業。於是第二年紅桃K集團的創業者們開始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壯著膽子過河,花50萬元買了一個想法,這便是對武漢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2000多項科研成果、專利技術、產品構想進行立項和篩選後,根據市場調研並經過充分論證,選擇了卟啉鐵補血強化劑,也就是如今紅遍神州的紅桃K進行項目攻關,通過無數次試驗,終於成功地攻破了這一世界性難題,並一躍成為第三代利用高科技生物工程技術製成的生物功能保健食品中的“大哥大”。

1994年7月21日,全國三大“火爐”之一的武漢市一夜之間刮起了一陣鋪天蓋地的“紅桃K”旋風,公汽、電車、大街小巷刹時打出了“中國出了個紅桃K”的招貼廣告,成為武漢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紅桃K的開拓者剛邁開了向極限跳躍的第一步。這年,紅桃K集團還是一個小公司,僅有30來人。那麼紅桃K何以能獲得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呢?這就要談到紅桃K決策層一著高明之“棋”。

要快捷占領市場製高點,必須以反常規的方式把產品推到市場上去。如果按照“征地——立項——報批——貸款——建廠房——購設備——安裝——調試——招工——投產”的模式發展,紅桃K不可能發展如此迅速。紅桃K走的是一條“虛擬經營”之路,他們決心要建中國第一個沒有圍牆的企業,通過多次調查發現,不少製藥企業裝備有先進的生產線,擁有高素質、懂技術的操作工,因不適應市場變化而經營狀況欠佳,乃至大多數廠房與設備閑置,職員待崗,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獨具慧眼的紅桃K人當即抓住這一機遇,通過采取兼並、租賃、合資生產、協作生產、委托加工、購置閑置設備等方式,充分盤活資本存量,進行資本重組,為己所用,避免了重複建設和大量占用資金,一舉創下了當年立項、當年獲得高額回報的奇跡,並且至少盤活了1.7億多元的國有存量資本,使合作企業的設備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解決了5000多人再就業問題,不少企業因此走出了虧損的窘境。目前,紅桃K的14個合作生產廠家廣布於武漢、濟南、廣州、南京、安徽、吉林等6個省市。迄今為止,紅桃K集團沒有為自己的當家產品創建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也從未購買一輛汽車用來運輸發往全國各地的產品,更沒有建一幢倉庫,他們所有的產品均出自於他人廠房,然後通過他人的車輛運往四麵八方。從此,中國誕生了首家沒有圍牆的企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紅桃K人的品牌意識。紅桃K組建了品牌建設專門管理機構,開展了大量基礎工作,不僅對紅桃K商標進行了全類注冊,而且注冊了10多件防禦性商標,還注冊了20多個新品牌,並在國際上注冊商標達百件,為未來產品開發和啟動國際市場作好了充分的商標準備。這也充分體現了紅桃K領導層的戰略眼光。

紅桃K的“虛擬經營”模式是紅桃K人開創的一條嶄新的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率的發展之路。它既帶動、盤活了一批“病態”企業,又超越了原始積累階段,使產品直接進入大規模生產,實現了快速成長。紅桃K的決策層的確有過人之處。

我們不難看出,“虛擬經營”策略可以使企業者迅速成功,所以這種經營方式對所有的創業者來說都是一個致富法寶。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運用這種策略,這種經營方式也造就了越來越多的年輕富豪。從這一方麵也推進了百萬富豪年輕化趨勢的形成。

□特許經營為百萬富豪年輕化創造了條件

特許經營是一種營銷產品、服務、技術的體係,其中特許人與受許人之間在法律上和財務上是分離和獨立的,特許人授予單個受許人商號、商標、服務標記、經營決竅、商業方法和技術方法或其他工業或知識產權,並附加給受許人一定的義務。特許經營是一種營銷商品或服務的方法。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特許經營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分銷商品或服務的方法,並對各國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近幾年來,特許經營在我國也獲得了快速發展,以特許經營方式擴展業務的組織不斷增多。除了一些國際知名的大型特許組織相繼進入我國市場開展業務,擴展體係外,一些本地企業也逐漸探索以這種方式拓展業務,壯大自身。雖然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著名的大型特許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相繼進入我國市場,但是當時它們主要是以合資方式而不是以出售特許權方式進行的。直到20世紀90年代,特許經營在我國才有了較大發展。不僅國內特許組織開始以特許經營方式開展業務,如富士彩色膠卷特許專賣店的出現,而且國內企業也開始開展特許業務,如北京的全聚德烤鴨集團。

1999年4月19日到21日,“FDS中國國際特許經營人士峰會”在北京召開。到會的有:國家外經貿部的有關官員、研究特許經營的中外專家和140多家企業的代表。引入注目的是:參會企業中既有中國特許經營的老將,也有正在崛起的新銳;既有盟主企業,又有加盟企業;既有多種行業、產業的國內企業,還有國外特許經營的知名企業。它們中有除了全聚德、還有金三元扒豬臉、燒鵝仔、中式快餐馬蘭拉麵、紅高粱,有馬麗·布朗、愛德熊等國外知名特許企業。從會議中可以感覺到,上述幾家中式餐飲企業以及綠丹蘭、意丹奴、連邦軟件為代表的一批中國特許經營企業,經過長期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積累,在對特許經營的認識上,已經能夠達到與國外高水平特許經營企業直接對話的水平,同時也造就了一批靠特許經營而富有的年輕人。

特許經營的確給特許人身份的創業者提供了很多便利。對特許人來說,通過受許人規模的不斷擴大,特許人能帶來可使用資源的增加。一方麵,由於開設每家特許經營分店都是由受許人出資,這無疑節省了特許人的投資。此外,特許經營組織的經營風險小,所以各種金融機構更願意貸款給它。由於各個分店是由獨立的受許人經營的,這樣貸款所帶來的風險和還款壓力,由於分散而變得也比較小。對一個創業者來說,特許經營能夠提供資金的支持的確是一個福音,因為創業者往往在擴展業務時最缺的就是錢,而特許經營解決了創業者在創業資金上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