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老:“少族長,印第安部落到了。”其實,在慕容軒冥想時間段中,黑白二老沒有絲毫放鬆警惕,全心全意的趕路,為的就是早日到達印第安部落,了解情況。就未吵醒慕容軒一直到此刻。
印第安族,是一個起源於上古時期的民族,也是最早的種族。因為人類的進步發展,逐漸被取代,甚至被人們所認為是不祥,大麵積的屠殺,導致了印第安族的存亡危機。他們培育了玉米、馬鈴薯,建造了高大的神廟,留下了在今天難以解釋的文字,印第安文。形成一種獨特的印第安文明。
由於印第安人人數稀少,再加上對於鍛造、種植業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自然就是一些地位、實力底下的小宗門,家族的依賴對象。所以印第安人一般會把居住地放到深山老林,勾勒縱橫的山洞裏。安居樂業。同盟會也是在一次機遇巧合之下,找到了離昆吾洞不遠的印第安部落。
高山環繞,易守難攻。高山中間一座聖廟傲然挺立。那聖廟氣宇非凡,光彩照人,細部加工也精細無比。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作了許多創新,事無巨細皆精益求精,由此成為古代建築最偉大的典範之作。它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東西兩麵是8根柱子,南北兩側則是17根,東西寬31米,南北長70米。東西兩立麵(全廟的門麵)山牆頂部距離地麵19米,也就是說,其立麵高與寬的比例為19:31,接近希臘人喜愛的“黃金分割比”,難怪它讓人覺得優美無比。柱高10.5米,柱底直徑近2米,即其高寬比超過了5,比古風時期多利亞柱式通常采用的4:1的高寬比大了不少,柱身也相應頎長秀挺了一些。這反映了多拉克柱式走向古代規範的總趨勢。完美無瑕。
這聖廟呈長方形,廟內有前殿、正殿和後殿。神廟基座占地麵積達2300平方英尺,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46根高達34英尺的大理石柱撐起了整個聖廟。此工藝,堪稱世界之最。但因地理位置原因和人為原因,大陸上隻有少數的人才能欣賞如此壯美之景。
慕容軒是第一個注意到這座無與倫比的聖廟。慕容軒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聖廟。第一眼見到聖廟,慕容軒就低聲嘟囔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印第安人設計的聖廟?”
因為沒有人聽見慕容軒的聲音,也就沒有人為慕容軒回答這個問題。
“庫噶庫噶庫,噶咕嘎胡噶,那他咿呀。”聖廟頂端一個樹立的士兵發出來,同盟會眾人都聽不懂的音調。
“報告首領,他說:歡迎同盟會的我們到來,幫助印第安部落。歡迎。”同盟會眾人麵麵相對,過了許久,一個身材瘦弱,戴著眼鏡的青年緩緩走出隊列說道。
黑老:“你叫?”
那個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富有文化氣息的說:“稟告首領,鄙人姓:楚,名:孤克。”
白老:“你怎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