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如明鏡(3 / 3)

然而,父親就是操之過急,終究惹了所有的世家群起反叛。他們製造輿論,將父親塑造成昏庸無能、驕奢淫逸的帝王,然後名正言順地反叛,名正言順地殺了他,奪取了他的下。

在隋朝岌岌可危之際,父親為了保全她,將她嫁給了前來求取的李世民。她的母親為她謀劃,趁她還是個公主,可以謀個正妻之位。

一朝傾覆,她成了亡國公主。心裏惶恐不安,一方麵思念父母,哀傷滿心;另一方麵,已是亡國公主,下大亂,背後再沒有可以依靠之人,自己與幼子還能否在李家立足。她思來想去,不要了正妻地位,讓孩子也不成為嫡子,她隻身躲進佛堂,不問世事。

李家起兵,奪取長安,國號為唐。她的夫君封王稱帝,她始終在佛堂。她很明白背後沒有任何勢力可倚靠,那些跑來要扶持她母子二人的,不過都是些用心險惡的貪欲者。那些人的嘴臉,她看得一清二楚。世間之大,父親不在,便沒有可倚靠的偉岸高山,母親身陷異族,成為俘虜,也不知如何艱難度日。

她每日禮佛,心似火煎,也不過是為了保全兒子。

如今,時機未到,竟有人彈劾劍南道領軍,這是公然對付蕭氏。

當青雲氣喘籲籲地跑回來,早朝上的大事。她想到自己的父親,頓覺不妥。爾後,坐在佛堂前,思前想後,認為自己的夫君固然想要削了蕭氏的勢力,但他一向循序漸進、韜光養晦,不會這樣激進。那麼,會這樣急切要削弱蕭氏,尤其對付劍南道的人隻有自己的孩子了。

知子莫若母!

她明了這孩子對楊氏阿芝一往情深,也明了蕭氏入蜀王府本就是孩子心中的一根刺。而今,楊氏阿芝與他訂親,他當然要有所動作。

於是,縱然她過去不問世事,不多這孩子一句,今日也要一了。

“你當真知曉麼?”她歎息一聲。

“孩兒知曉。”李恪望著開得熱烈的薔薇,還有那一株瘦骨嶙峋的紅色梔子,緩緩地。

“解決蕭氏,不急於一時。想楊氏阿芝是個明理的孩子,你與她了,她定然不會介意多留她些日子。”她見孩子敷衍,索性也不打啞謎,直截了當地。

李恪見母親鐵了心要討論這話題,便歎息一聲,問:“母親,你可知我這出使突厥,一路上遭遇了多少波暗殺?”

他語氣雲淡風輕,楊淑妃心裏莫來由地一緊,但她沒話,隻瞧著這孩子,慢慢地喝著早春的茶。這茶不是楊氏阿芝親自做的,味道是要差一些。

李恪見母親安靜,他繼續:“我算了算,去的路途上,一共走了十,二十六波暗殺。”

“什麼?”饒是性子淡定的楊淑妃早就知曉孩子這一路出去,想他死的人很多,但也沒想到就是去的途中就有這麼多的暗殺。

“這隻是大唐國境內,我還沒算我在突厥的呢。各種手段都有呀。下毒、暗殺,圍困,火攻,放毒蛇......,手段真是層出不窮。”李恪雲淡風輕地。

他本來隻是來瞧瞧母親與弟弟,並不想這些讓人擔憂的事,誰知成日裏禮佛的母親心如明鏡,且不想他岔開話題,他便索性都了。

“這些人怎麼就這樣容不得我們母子?”楊淑妃眸子裏的光冷下來,暗想這些年這樣退讓是不是錯了。

“母親,這其中就有蕭氏的人。”李恪輕笑,滿眼的嘲弄。

“什麼?他們這是做什麼?”楊淑妃驚訝不已。她原本以為因李恪納了蕭氏,蕭氏不會動李恪,卻沒想到蕭氏竟然也參與了對李恪的暗殺。

“母親,他們是眼見我與太子一條戰線,並不參與爭奪儲位,心裏無望。”李恪慢悠悠地,懶洋洋地躺在躺椅上,瞧著很暖的日光。

“那滅掉你,於他們有什麼好處?”楊淑妃還是沒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