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頓時懵了。這太子太師與太子太傅都是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家陛下將太子交到你手裏,讓你做太子太師,那是心實意的尊敬,但如今這事不對呀。他是在反對太子參與此事,怎麼就一下子被任命為太子太師了?
“陛下,臣才疏學淺,恐難當大任。”魏征還是硬著頭皮請辭。
李世民嗬嗬幹笑兩聲,道:“玄成呀,你這是朕昏庸,不會用人麼?”
“臣惶恐,臣隻怕教不好太子。”魏征連忙跪下。
“你的才學,朕知曉,朝野上下都知曉。你一顆心無私,大唐才可運轉。如今,太子正需要你這樣的人作為指路明燈。此事,就此議定。今日,朕就讓太子來拜師。”李世民不容魏征再反駁。
魏征知曉此事自己不能推脫,就連方才的反駁也不能繼續了。不過,他還是不放心,跪地謝恩表了決心之後,又想到了補救的事,道:“陛下,臣如今承蒙陛下看得起成了太子太師,然臣還是不得不如今劍南道軍中一案牽連甚廣,稍不注意就會讓益州乃至南方動蕩,搞不好還會讓江淮也動蕩。太子年少,又不曾親自帶兵,對軍中之事怕處理不當,而臣也非帶兵之人。如今,臣想鬥膽,推薦一人也為太子太師,專教授太子軍中之事。”
李世民聽聞此話,也覺得頗有道理。承乾經營日久,但也隻是暗地裏,如果此番做得太出色,反而讓人起了疑心,讓那些牛鬼蛇神收斂了,還不好滅之。再者,他也想給承乾找個真正有才學的軍事人才作為輔助也好,掩人耳目也罷,或者幹脆就是太子日後的勢力。
“臣推薦前日裏解甲歸田的秦叔寶秦將軍。”魏征朗聲道。
甘露殿裏頓時鴉雀無聲。秦叔寶的問題很是複雜,他的解甲歸田也有被強迫的意味,就連他交出左屯衛軍也有李世民強迫與默許的意味在。這李世民好不容易讓秦叔寶解甲歸田,賓主皆大歡喜。這魏征如今又要將他推薦回來,這還真是老糊塗了麼?
李世民聽聞這個名字,頓時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不過,他很清楚沒有比秦叔寶更好的人選了。論帶兵、用兵,朝野上下,秦叔寶不輸給任何人,就連以用兵如神出名的李靖也未必就比秦叔寶高明。論品行端正高潔,這朝中上下,怕也沒人與之能比肩。秦叔寶是清風朗月的人,心裏是家國下。
承乾若得秦叔寶指點,定然是極好的。隻是他這人太清風朗月,太家國下,對於一個未來君王來,還是有些許不合時宜。不過,如果是從前,李世民怕李承乾受秦叔寶影響太深。而如今,經過前些日子在東宮裏父子倆的促膝長談,他明白自己的長子並不是普通的少年人,而是經過了曆練的孩子,凡事有主見。因此,他並不怕李承乾被秦叔寶影響。再者,帝王權謀這方麵,他會親自教他的。
“這倒是極好的,我亦聽聞大將軍身子大好。隻是大將軍解甲歸田,怕此事得要得到大將軍首肯。”李世民點頭讚許。
“此事怕要陛下與太子親自走一趟了。”魏征建議。
“甚好。此次軍中之事,朕也覺著該問問大將軍。”李世民著,就命眾人都到各自的辦公地點去待命,不到下班時間不要隨意走動。
待大臣告退,甘露殿恢複平靜後,李世民起身踱步走了一會兒,才喊:“元寶。”
“在。”屏風後轉出一人,正是影衛元寶。
“你讓文英帶幾個人走一趟劍南道,不用出麵,就暗地裏查看什麼情況。”李世民吩咐。
元寶領了命,隨後又停下腳步,問:“可否要動用益州的人?把高士廉也查一查?”
李世民也一愣,隨後蹙眉,道:“莫宋也逍遙太久了,此番就讓文英秘密去益州,與莫宋一道查一查高士廉。”
“是。”元寶轉入了屏風後,消失無蹤,隻留下五月初的日光斜斜地照進來。
李世民站了片刻,將那奏折以及秘密的證據貼身攜帶,爾後走到殿門口喚了內侍,前往東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