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震南方(2 / 3)

“大約參的隻是劍南道軍中幾個涉事將領,蕭丞相莫要太過有心。”下朝的路上,因許多重臣都被叫去了甘露殿,隻有蕭瑀沒有被叫去,有人就安慰他。

蕭瑀苦笑,走路也有些踉蹌,渾身冷汗涔涔。

“就是。高士廉那樣的人,湧不起什麼浪。”又有人安慰。

“別忘了,高家可也曾是皇族。”有人提醒。

眾人一陣沉默。是啊,人家高家也曾是皇族,也是大貴族呢。

眾人不再話,魚貫而行,出了皇城,各回各家,各自細思今日這一變故到底意味著什麼。

普通的官員回家細思,其餘的重臣則都在甘露殿裏等著陛下的雷霆之怒。

魏征的奏折一扔,張嘉的證人一提。被留在甘露殿的幾位大臣才知曉高士廉不做則已,一做驚人。那一長串名單簡直就是把劍南道、山南道的軍中都要翻個徹底,這一次的貪汙軍餉吃空頭的醜聞幾乎涉及了劍南道、山南道所有軍中官員。

“這,這徹查下,怕得山南道、劍南道都得徹底換了。”房玄齡開口。

“換,怎麼不換?這樣的人帶領的軍隊能好?”魏征性子火爆。

“可涉及整個劍南道,還有山南道部分。這不是個事。”房玄齡在考慮這件事的嚴重性。

李世民沉著一張臉,瞧著一言不發的長孫無忌,問:“輔機,你的意思呢?”

“臣還是避嫌比較好。”長孫無忌直言,“長孫家有人在劍南道軍中任職。”

“但無妨,他們是他們。如今是事。”李世民揮揮手。

長孫無忌這才:“如今北地軍隊打了勝仗,而西北因吐穀渾時不時騷擾,加上吐蕃還時不時試探,西北軍也一直在苦苦迎戰。而作為平安無險的劍難道、山南道卻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定是要徹查。否則,此事不足以向北地軍民交代。”

“朕也是這個意思。你們幾位呢?”李世民看向幾人。

杜如晦久病初愈,依舊被賜了座。他站起來,拱手道:“陛下,臣也覺得該徹查。但眼下不宜大張旗鼓地徹查,畢竟北地禍患未除。若是南方軍隊動蕩,保不齊吃了啞巴虧的頡利會卷土重來,將剛剛收複的朔方又奪回去。”

“那克明你的意思是?”李世民坐直了身子,他心中其中已有盤算,此番正是個好機會。蕭氏一族猖獗太久了。

“徹查,暗中查。此番涉案人員名單並未公布,除了在座各位,以及上報的高侍中,並未有旁人知曉涉事多少人。我們此番明麵上先抓幾個主要人員,其餘人員待暗地裏徹查,由兵部直接處理。”杜如晦回答。

“老臣也正是此意。”房玄齡也。

長孫無忌也點點頭,道:“臣也是這意思。”

“朕也覺著這法子妥帖。今日之事,事關重大,你們是肱骨之臣,知曉今日之事的重要,望莫要向旁人提起一個字。”李世民萬分威嚴。

眾人應了聲,李世民揮揮手,道:“你們幾位,我亦是信任的,這話也是給大家提個醒,莫要因自家涉事,就一時糊塗,泄露國家機密。”

他著瞧了長孫無忌一眼,眾大臣又應聲斷然不敢泄露。

“行了,既然方案已出,兵部與吏部共同調查此事。另外,朕決定著令太子全麵負責調查此事。”李世民驟然宣布。

眾人皆驚訝,隻有魏征提出疑惑:“此事事關重大,太子到底年輕了點。”

“太子需要曆練,此事正好。再者,太子有太子太傅、太子府功曹,另外這事還有吏部與兵部。”李世民鐵了心要讓兒子曆練,為太子立威。

眾大臣也是瞧出來,隻有魏征直言:“太子太傅年事已高,且是儒學者,軍中之事,未必全懂。至於太子府其餘人員,雖有才,但此事事關重大。臣以為不妥。”

“太子太傅李綱確實年事已高,那即日起,玄成,你就入太子府成太子太師,好好教導太子吧。”李世民不由分,就將魏征塞入了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