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交談時,用上牙齒咬住下嘴唇,或是用下牙齒咬住上嘴唇以及雙唇緊閉,這多表示一個人正用心地聽另外一個人的講話,他可能是在心裏仔細地分析對方所說的話,也可能是在認真地反省自己。
口齒不清,說話比較遲鈍的人,可以分不同的情況來討論:一種人是不僅在說話方麵表現得不夠出色,在其他各個方麵的表現也都是相當平庸的,這樣的人若想獲得很大的成就,可謂是不易。還有一種人,他們的語言表達雖不精彩,而且也不太經常表達自己,但一旦表達,肯定會有不凡的見解,這說明這個人具有某一方麵或某幾方麵比較出眾的才能。
說話時用手掩嘴,說明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和保守,經常害羞,不會將自己輕易地或過多地呈現在他人麵前。用掩嘴這個動作另外一個意思,還表明可能是自己做錯了某一件事情,而進行自我掩飾,張嘴伸舌頭也有這方麵的意思,但也還表示後悔。
在關鍵時刻,將嘴抿成“一”字形的人,其性格多比較堅強,有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韌性。這樣的人對某一件事情,一旦自己決定要做,不管其中要付出多少艱辛,多數都會非常出色和圓滿地完成。
5.表情是看準人心的鏡子
表情是內心活動的寫照,透過表象窺探心靈的律動,把握情緒變化的尺度,了解感情互動的根源,表情就是傳遞這種信息的顯示器。
在人類的心理活動中,表情是最能反映情緒表麵化的動作,中國傳統的人相學以臉型、相貌等占測一個人的性格與命運,是有失偏頗的:但如果憑麵部表情來推測和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大致上是有相當的準確性的。
1973年美國心理學家拜亞,曾經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他讓一些人表現憤怒、恐怖、誘惑、無動於衷、幸福、悲傷等6種表情,再將錄製後的錄像帶放映給許多人看,請觀眾猜何種表情代表何種感情。其結果是,觀看錄像帶的這些人,對此6種表情,猜對者平均不到兩種。可見,表演者即使有意擺出憤怒的表情,也會讓觀眾以為是悲傷的感情。
從這個事例上看,雖然表情對揭示性格有很大程度上的可取性,表情相對於語言更能傳遞一個人的內心動向,但要具備在瞬間勘破人心,看似簡單,實屬不易。人類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學會了掩飾內心真實情感的手段,這種手法在現代商業談判中屢見不鮮,洽談業務的雙方,一方明明在很高興地傾聽對方的陳述,且不時點頭示意,似乎很想與對方交易,對方也因此對這筆生意充滿信心。沒想到對方最後卻表示:“我明白了,謝謝你,讓我考慮一下再說吧。”這無疑給陳述方當頭澆了一盆涼水。
人們一般可以從麵部發生的不同表情和動態中,窺探到對方的性格特征和真實意圖的大致麵目,把這種表情細致地描述出來,大概有如下幾種情形:
當一個人正在工作時,忽然沉默下來,而且,很明顯地露出不愉快的表情。那麼這種人在危機的狀況下,極難承受得起精神上的負荷。他屬於欲求不滿而又缺乏耐性的人,對於事態的發展方麵,無法應付自如;在實際生活方麵,他根本就缺乏堅強的性格;如果是在逆境的情況下,他就會立刻表現出軟弱的本性。
這是一種失衡的表情,由於內心的衝突,使他的麵部表情失去原有的平衡。對於一般人而言,佯裝出一種與感情不符的表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內心的活動,會造成他臉部肌肉發生連鎖性反應,表情的變化隨之而產生了。
如果某個職員不滿公司主管的言行,卻隻能敢怒不敢言,隻好裝出一副毫無表情的樣子。而事實上,不管這人如何壓抑那股憤怒的感情,內心的不滿依然很強烈,如果仔細觀察他的麵孔,你會發現他的臉色有不對勁的地方,或出現令人注目的僵直的麵孔。
還有兩種可能造成毫無表情的情形。一種是漠不關心,另一種是根本沒有放進心裏去。當然,這種表麵上的情形,也可能意味著他對人非常關心,而是不願讓人輕易地看出來。有一種臉上的表情跟內心的情緒恰恰相反,但從麵部肌肉的運動所呈現喜悅的表情來看,是笑的範疇。
原因在於憤怒、憎恨、悲哀等感情能夠從麵部表現出來,很容易成為阻礙正常社會活動的因素,所以人們都竭力設法壓抑這種負麵的感情,而盡量表露出喜歡或笑容滿麵的正麵表情。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喜歡正麵角色,而討厭反麵角色,就是這個原因。
在現實生活中,最能體現這種現象的例子莫過於夫妻之間的爭吵。當彼此間的不調和達到很激昂的情況時,不快樂的表情反而會逐漸消失,結果呈露出愉快的笑臉,態度也顯得謙恭而親切。
假如彼此間常常會陷入強烈的敵意和反感之中時,倘若在對方的麵前表現這種敵意和反感的話,不但會給對方帶來不愉悅,對家庭,社會都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產生了言不由衷的表情。這是一種無奈的方式。它具有雙重社會功效,既需要預防,也需要提倡,關鍵是針對什麼樣的人,采取這種表情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