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歃血之盟(1 / 3)

劉備眾人於北平停留了半月左右,平時不是看甘勝等人訓練兵馬,就是和公孫瓚,、郭嘉、甘勝談論時勢,對甘勝等人表現出來的才華讚歎不已。

關羽、張飛二人經常與甘勝、典韋切磋武藝,甘勝此時已經將血殺槍法融會貫通,武藝已經是勝過其他三人,不過在他刻意掩飾下,眾人並不能看出他的真正實力。

但即便如此,更讓劉備等人驚訝,劉備更是屢次明裏暗裏透露招攬之意,甘勝隻是故作不知。

旬日後,劉備等起身回轉平原,甘勝領兵送出10裏。

“雲飛,近日相處,吾觀你相貌非凡,談吐不俗,又武藝超群,真世絕世奇才,可惜備無能之極,不能和先生日夜長談,心中遺憾之極。”劉備果然是感情豐富,說著說著,兩行清淚已經流了下來,神情甚是慘淡。

“玄德公世之梟雄,今雖龍困淺灘,他日必可縱橫天下,可惜勝無福,不能隨侍左右,玄德公一路走好,勝還要去操練兵馬,就不再遠送了。”甘勝趕快結束送行,這劉備說哭就哭,還哭得動人無比,要是在不走,我豈不是要被他感動了嗎!

劉備見招攬已經無望,無奈長歎一聲,帶著關張二人回轉平原去了。

“主公,我等來北平已有年餘,據嘉觀察,公孫瓚絕非明主,還望主公早下決斷。”見四下無人,郭嘉對甘勝建議道。

“奉孝所言甚是,公孫瓚非成事之人,他日必亡。今董卓當道,廢少帝而立陳留王,天下群雄無不激憤,我料近日必有檄文傳來,屆時八方諸侯齊聚中原,共討董賊,我欲到時一會天下英雄,之後回轉巨鹿,再作打算。”甘勝點頭道。

公元189年,曹操刺殺董卓不成,逃回陳留,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不過數日,有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各引壯士千人來會。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操大喜,於村中調練軍馬。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曹操日漸強大。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操作檄文以達諸郡。這一日檄文來到北平,公孫瓚召集眾將議事,將檄文交與眾人傳閱。

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公孫瓚等眾人傳閱完畢,站起身來。

“董賊無道,亂我朝綱,我意出兵,彙合各路諸侯,一同伐之,眾位意下如何!”

“主公高義,我等願效犬馬之勞。”眾人齊聲喝道。

公孫瓚隧引北平鐵騎15000人,帶著嚴綱、甘勝、田欣、典韋、郭嘉等人殺向洛陽,路過平原,恰逢劉備兄弟,於是一同前去。

曹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