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學家說:“現代人一輩子裏的最大浪費是忙碌。”這句話,讓人深受啟發。每個人都忙,但為什麼而忙,卻又渾然不知。“忙得要死”、“忙得要命”,被人們無意識的掛在嘴邊,然而,好多人卻忘了忙得要死,非忙不可的原因。
人們以為停下來便會與世界脫軌,必須努力地擺雙臂,成為最出色的經理,最優秀的作家,最好的記者,最快的飛毛腿……才能闖出名堂。
可是,快速碾過的人生,除了慌亂、迷惑、孤獨、焦慮、難受之外,卻是一無所有,包括喘口氣都難。
薩特說:“除了生活之外,人生將了無意義。”如果連生活都過不好,其餘還有什麼好談的?
匆忙中,我們丟失了平靜如水的心境,丟失了情深義重的情感,丟失了豐富生活的驚喜,最終失去了思想抱負和自我。於是,反過來,精神世界的空虛,又刺激著我們更強烈地渴望物質和財富,並深陷在浮躁中,荒度時日。這是沒有主線的生活,人也是沒有主心骨的人,實在不是一件好事。
火車上有一位小夥子,剛到北京打拚兩年,也成天在外奔波著。和他人聊著聊著就聊起了和父母親的聯係,小夥子也沒多考慮,就說起他很少主動給家裏打電話,因為家裏人會給他打,而且也知道他現在攢不下錢,不讓他打。“真的忙,沒時間打。而且這樣一個月至少可以省下幾十塊錢電話費……”
其實小夥子沒做錯什麼,盡管他一天抽將近兩包煙,這煙錢省下一半也抵電話費了;盡管他也並不是真的沒時間,但是真的很令人痛心,為的就是當今80後的群體性丟失。他們丟失了精神寄托,所以隻能靠香煙、遊戲和泡迪廳來麻醉自己;他們丟失了自我,所以不斷靠達到外界的標準來證明自己;他們丟失了時光,所以隻能在量化的時間中忙碌。
其實在單一的價值體係裏,忙碌就是為了得到,但如果是在沒有自我的忙碌中,不僅所得失去了依據,而且會失去更多。
上述故事中的這個小夥子就是在忙碌中丟失了本應擁有的濃濃親情。我們想用更多的物質來回報父母,卻不知道父母最期盼的其實就是主動的聯係和一聲問候。80後大部分在被關愛中成長,並未體會不被關愛的痛苦,所以並非他們無心,隻是環境使然、社會整體價值觀使然,他們總會給身邊最關心他們的人帶來冷漠和傷害。
放慢步伐,並非意味著輕鬆享受,而是放寬心境和放鬆心態,隻有這樣,你才會發現更為廣闊的天地,才能體味更美好的時光,也正因如此,你丟失的才會回來,甚至,最終收獲更完整且美麗多彩的人生。
放慢腳步擁抱幸福
看看我們的的周圍,生活中的我們為了不遲到,不得不在大街上步履匆匆;為了趕時間,不得不在擁擠的餐廳裏狼吞虎咽;我們努力賺錢排隊購買星巴克裏口味穩定到從不變化的咖啡;我們追趕時間卻早已迷失了回程的方向;我們買得起大品牌與奢侈品,卻沒有時間停下來看身邊的風景……我們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腦海裏隻有“快一點,再快一點”的慨念。結果等到有一天,當我們忽然轉身卻發現,
每天在來去匆匆中,我們不敢也不肯停下生命的腳步,惟恐錯過,錯過一個等了許久的機會,錯過下一班飛機,錯過生命中的有緣人……
然而,繁華終會落幕,喧嘩不是永恒,得到與失去從來都是一母同胞。當你一直追逐遠處的風景時,也有很多東西正從手邊溜走。
惟有給自己停下來的機會,才能真正體會人生的美麗。
停下來享受美麗,是最溫馨的勸慰,像一杯熱茶,清香暖人。像這本書帶給我的,累了的時候,請允許自己停下來,留點時間給自己,聽一首歌,讀一首詩,看幾頁書,抑或是發會兒呆,讓煩躁的心靜一靜;留點時間給家人,打個電話,燒幾個菜,敘敘往事,讓親情無距離;留點時間給愛人,一起看場電影,打一場球,去遠方旅行,讓愛情不孤單;留點時間給朋友,談談心事,說說未來,讓友情不寂寞。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是一種智慧,在忙碌的時候能停下來思考是一種境界。人生其實很短暫,可以的話,在可以的時候,多做些嚐試,讓人生少些遺憾。建一的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何抓住此處的美麗人生,幫助我們獲得走得更遠的力量。
別跟自己過不去
法國女演員曾伊莎貝爾·卡羅拍攝的一組幹瘦裸照宣傳海報,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卡羅說“瘦會導致死亡,瘦決不是美麗!”是的,看著那組瘦到兩眼暴突,隻有一層皮掛在骨頭上的照片,我們看到的隻是恐怖,而非美麗。
麵對美食的誘惑,一鼓作氣往肚裏塞,酒足飯飽後再用手指摳出來吐掉……這是在娛樂圈裏十分盛行的“變態減肥法”,如今,不少年輕的愛美女士和學生都在紛紛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