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神秘的十九道棋枰之謎(1 / 2)

開元年間,我師父過忘憂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和一位當世頂尖高手馮汪在太原府金穀園惡戰九局。馮汪身體欠佳,在最後一場較量時精力耗盡,虛汗淋漓,退下戰場。過忘憂一舉成名,成為中原第一高手。

後來,右相張說來到太原觀戰,將過忘憂、還有女扮男妝的王九真請到他長安城的府中。

當時,有一位僧人正在他府中做客。他的法名叫一行。

這是一位古往今來少有的聰明智慧之人。

在此之前,他從未接觸過圍棋,過忘憂與那張右相對奕期間,他僅在一旁觀戰數日,居然就能和過忘憂下讓子棋。

憑他下棋的路數,過忘憂絕不相信他此前完全不會下,因為一行法師雖初通棋理,卻算路精到,常常下出讓人驚異的怪異招法。

一局奕罷,他居然贏了!雖是讓了三子,但他是現學現賣呀!

後來,張右相笑道講了這位一行法師的來曆。此人俗姓張,名遂,自幼聰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稍長,博讀經史書籍,以學識淵博而名於長安。此人精通天文曆算,他從南宮說等人測量的數據中,算出北極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離就相差351裏80步(合現代131.3公裏)的結論。(作者注:這個數據就是地球子午線一度的弧長。與現在計算北緯34°5地方子午線一度弧長110.6公裏,僅差20.7公裏,這在當時的世界上還是第一次。)玄宗下詔讓他修訂曆法。六年編成《大衍曆法》,結構嚴謹,演算精確,邏輯縝密,在日食的計算上,首次考慮到全國不同地點的見食情況。《大衍曆》比以往的曆法更為精密,為後世曆法所師。

如此深通易數之人,於奕道更是能觸類旁通。

這時,師姑王九真便向一行請教了一個誰也沒有想到過的問題:“這棋盤為何是十九道紋線,金角銀邊草肚皮有何道理?”

這幾乎是所有下棋人都忽略過的問題,這隻是常識而已。

過忘憂也看著那棋盤若有所思:“為什麼棋盤的縱橫道數必須是十九呢?即便是約定俗成也要有些道理吧。在二十一、二十三道的棋盤上下棋,變化不是更多嗎?”

一行法師微微笑著,請教道:“你看這是為什麼?”

過忘憂想了想,答道:“古人初創棋時,棋盤興許是十五道,十三道,甚至九道,然後一步步發展而來。為什麼恰恰在十九道棋枰時對奕雙方感覺最均衡呢?”

一行法師眼睛此時竟閃出了亮光,眉間洋溢著一種衝和穎悟之氣,從盒中拿出一把棋子,在棋枰上邊擺邊說道:“用同樣多的圍棋子來圍邊和角,觀察所圍的最大地域之間的關係。你們看,用五子在角上最大可圍空四個(目),在邊上最大隻能圍一個空(目),比差為四倍;用七子在角上可圍九個空(目),在邊上隻能圍三個空,比差為三倍。在中腹,則五、七子不能圍成完整的空。 所以,花同樣的手數,圍角空和圍邊空的效率之比是大於二的倍數。這又部分驗證了那個結論:角部的圍地效率最高,其次是邊,最後是中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