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號大晉。
張濟建立的新王朝,國號大晉。
這個國號,張濟也是想了好久,才最終決定下來的。
真正的曆史上,有那麼一句,叫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也就是說,漢末之後,是三國,三國之後是晉朝。
可因為張濟的到來,三國時期被縮短了太多,或者說,三國時期沒了,直接進入下一個朝代。
所以,張濟不想對曆史的發展影響太過,便決定將自己建立的王朝取名為晉,隻不過,皇帝不姓司馬,姓張而已。
而且,張濟稱帝,也填補了曆史上的一項空白。
中國曆史,朝代更換無數啊,但是,沒有一個張姓的王朝,雖說張姓是天下大姓。
公元202年,也就是大漢朝的建安七年,張濟代漢稱帝,建立大晉王朝,年號黃龍,這一年就是黃龍元年。
張濟大赦天下,立劉慕為皇後,鄒氏和董白為貴人,其餘諸女皆為美人。
東漢時期,後宮的嬪妃等級是很簡單的,最高是皇後,其次就是貴人,然後就是美人,最後是采女。
當然,這個也不是固定的,誰當權是,誰就可以修改。
例如,曹操當魏王的時候,就是五等級,而到了曹丕篡漢之後,就是十二等級了。
張濟剛剛稱帝,不想把後宮的等級弄得太複雜,畢竟他現在後宮的妃子真心不算多,等日後多起來之後,再說後宮等級細分的事。
張濟稱帝了,代漢建晉,天下間最尷尬的人莫過於是孫權了。
因為孫家是漢臣啊,可現在大漢朝沒有了,擺在孫權麵前的就是兩條路了。
第一,舉江東之地直接歸順大晉,成為大晉的臣子。
可孫權都做好打仗的準備了,但張濟不進攻江東,孫權不會傻到主動出擊啊。
再說了,主動出擊,變防守為進攻,那是找死的節奏。
第二,就是孫權也稱帝。
大漢都沒了,張濟建立大晉了,我孫權不服你張濟,就隻能也稱帝了。
所謂天無二日,孫權若是稱帝,等於是跟張濟對著幹了。
結果呢,孫權肯定必敗,那麼,他的下場就隻有一條路了:死。
兩人稱帝,等於是爭奪地位,曆史上爭奪帝王失敗的人,有幾個活的?
所以啊,孫權糾結極了,到底是該降,還是該稱帝啊。
江東的文武,再次分成了三派,一派是主張孫權稱帝的,一派是反對孫權稱帝的,一派還是中立派。
隻不過,中立派的人,還是周瑜、魯肅那些個人,一個沒多,一個沒少。
倒是另外兩派,彼此的人員方麵有些交換了,都不是原班人馬。
以周瑜的話來講,支持孫權稱帝的,都是害孫權的人,想自己的地位更上一步。
隻是,周瑜這話是對魯肅自己說的,沒對第二個人說,而魯肅呢,又是一個守口如瓶的人,所以,這話就沒有傳到孫權的耳朵裏。
孫權把自己關在了書房裏,足足三天三夜,最後做出了一個決定:稱帝。
做皇帝,是每個有實力的諸侯,都想做的事。
當年,袁術甚至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還敢稱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