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割據,一方攻陷對方的州郡啊,乃是一城一池什麼的,都是需要安撫民心,待到民心歸附之後,才算是後方安穩,就可以朝下一個地方進軍了。
但張濟不用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大漢十三州本來就是劉家的地盤。
現在,張濟舉著王師的大旗,等於是幫助皇帝收複失地啊。
而那些諸侯領地的百姓,他們也希望自己歸屬皇帝所轄,而不是跟隨一個沒名沒分的諸侯,時刻擔心會有別的諸侯打過來,陷入戰火之中。
所以啊,張濟占領任何一個地方之後,根本不需要怎麼安撫民心啊,隻要張貼一張皇榜就行了。
於是,張濟拿下西川之後,就可以立即南下進攻交州了。
交州的掌權者是士燮,士燮一共兄弟四人,牢牢將交州掌控在手裏。
或許是因為遠離中原的戰火,交州幾乎沒有經曆過什麼戰亂,無論是劉璋啊,還是劉表,以及孫策和孫權,都沒有對交州動過兵。
或許是跟交州獨特的地理形勢有關吧,交州是東西長,南北窄。
東西方向,分別於益州、荊州和江東接界,所以,如果任何一方對交州動手,其他兩方都會產生懷疑,估計戰況就會突然複雜起來。
交州,其實就是今天的廣東、廣西兩省,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區。
這個時候,張濟已經占據了決定性的優勢,所以,他沒著急著對交州直接出兵,而是先對士燮下了一道聖旨。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讓士燮交出交州的軍政大權,入朝為官。
張濟給士燮的官倒也不算小,是河南尹,跟州牧是一個級別的。
如果能不戰就讓士燮投降,自然是再好不過的結果了,使得交州百姓能夠免遭戰亂。
若是士燮不識抬舉,張濟就會分別從益州和荊州兩路,四支大軍南下,士燮絕對抵擋不住。
士燮,是三國時期為數不多的老壽星之一啊,跟胡昭是一個級別的,活了九十歲。
士燮生於公元137年,今年是公元201年,士燮已經六十四歲了。
別說九十歲了,六十四歲在當時也絕對已經是高齡,兒孫滿堂了。
所以,士燮的進取心早就沒有了。
曆史上,在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的時候,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歸附,士燮更是將兒子士廞送至東吳為人質,孫權任命其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兒子們,都被任為中郎將。
曆史上士燮歸附孫權的時候,已經是七十三歲了。
七十三歲的老人,跟六十四歲的老人,在進取心方麵幾乎是沒什麼區別的。
所以,士燮接到聖旨之後,立即就將三個弟弟,五個兒子全都召集過來,商議大事。
當然,這些人中,有主降的,也有主戰的。
隻不過,主戰的,隻有士燮的一弟和一子,其餘人全都是主張投降張濟,換得士家的平安和榮華富貴。
畢竟,前有車啊,呂布、馬騰、韓遂、曹操、龐樵、袁紹、劉備、軻比能、劉璋等人,哪一個不是當世梟雄啊,先後被張濟給擊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