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語交際中,有些問題由於某種考慮需要給以回避回答,這時模糊語言就構成了鬥智的武器。這在外交上是經常用到的。外交人員為了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對一些敏感問題采取回避方式,往往使用靈活性很大的模糊語言來周旋。如在20世紀50年代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日本記者向陳毅外長詢問我國發展核武器的情況。這個問題在當時還處於絕密狀態不便回答,但如不回答則又顯得失禮,於是陳毅笑答道:“中國已經爆炸了兩顆原子彈,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顆原子彈可能也要爆炸,何時爆炸你們等著公報好了。”記者們都笑了。在這裏,陳毅外長借助於模糊語言得體地回避了敏感問題,顯示了他的機智和口才。有時為了創造寬鬆、融洽與和諧的氣氛,對雙方過去不愉快的事情不去點破它,而是使用了“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這個模糊詞語,使交際雙方都能理解和接受。
4.運用模糊語言可以體現策略性
說話需要考慮對方的心理狀態,照顧對方的自尊,否則就會影響表達的效果。表揚時要用明確的語言,批評時則使用模糊語言,則具有保護對方的自尊心的暗示功能,運用得當可以調動其積極性。比如,有些領導講評問題時常這樣說:“絕大多數同誌是好的,也有少數同誌還存在問題。”“個別同誌相當差”。使用這些接近被反映對象的模糊判斷語言,一方麵可以保護存在問題同誌的自尊,比直呼其名少些刺激,同時又起到恰當的敲打作用,促使他們改正錯誤。
值得注意的是模糊不是糊塗,“模糊表達”與“含糊其詞”、“語無倫次”不同。前者是表達的需要,是有意識使用含義較靈活的詞句,表達者的思路是清晰的,目的是明確的,語言本身也合乎語法邏輯。糊塗的表達是雜亂的,語體不清,邏輯混亂。當然,模糊表達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隻是在可以靈活處理的情況下才有實際意義。一切需要明確表達的地方,模糊表達就失去了積極意義。
二、簡潔與羅嗦
簡潔不隻是口語表達的一種基本要求,還是一種表達風格和技巧。古人曰:“事以簡為上,言以簡為當”。語言大師們則認為“簡潔是天才的姐妹,是智慧的靈魂”。可見,口語表達的簡潔是一個很高的標準。
簡潔就是用較少的詞語,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即所謂“詞約意豐”。
1.簡潔表達
簡潔表達的突出特點是:表達的內容簡短明了,集中概括;表達的線條清晰,主幹突出;表達的句式結構精約,短句多,節奏性強。簡潔表達適用於一切口語交際場合。具體要求是:
(1)去掉毫無意義的口頭語和多餘的感歎詞,把信息價值不大的話減低到最低限度。
(2)堅持以少勝多的原則,字斟句酌地辨別詞語,選擇最能準確反映事物本質、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詞,能用一個詞說清楚,決不用兩個。
(3)堅持說短話。說話要抓住中心,緊扣話題,避免枝蔓太多,主幹不清;避免不必要的重複,不說空話、廢話。
(4)養成縝密思索的習慣。
表達簡潔與思維精細是一致的。說話不精是思維鬆散、不夠縝密所致。語言精練是思維嚴密、概括力強的表現。要做到簡潔,就要善於處理思維的具體性與表達的簡明性的關係,善於抓住思索過程最主要的東西,把思維的精品表述出來,就可以達到簡潔。
2.囉嗦技巧
一般說來,口語表達需要簡潔明快,但不能絕對化,有時候反倒需要一點“囉嗦”表達。恰到好處的囉嗦也是一種表達技巧。
囉嗦技巧與本來意義上的黑著囉嗦含義不同,它是由於口語表達的易逝性、連續性的特點決定的。在書麵語中可以刪掉的多餘的話,在口語表達中很可能成為有用的話,這種“冗餘度”恰當的話就是我們所說的有積極表達意義的“囉嗦”技巧。主要表現在:
(1)恰當地運用口頭語和語氣詞。口頭語和語氣詞用得恰當,會使口語表達顯得親切、自然,語氣詞表達得貼切,使口語表達的陳述、疑問、祈使、感歎一目了然,能表明內容的強調、委婉、果斷、遲疑、生硬、靈活、蠻橫、溫和、悲切、思索等感情。
(2)必要的反複句式。重複囉嗦就是一般所說的冗餘度大,它不增加任何語意內容,卻能通過反複來達到表達語氣,增強聽者的印象,由於反複的作用,起到了強調的效果,提高了聽的效率。
(3)必不可少的解釋、說明和細節描繪。
(4)為某種需要所說的多餘的話。
與特定語境和交際宗旨相吻合的囉嗦,具有一定的交際價值:
(1)寒喧需要得體的囉嗦。比如禮貌用語、服務性用語的冗餘度一般較大。人們見了麵,明知飯已吃過,卻還問“你吃了嗎?”本來天氣晴朗,還說“今天的天氣真好”。這些近乎多餘的廢話卻是不可少的,是有益的。這種沒話找話有利於密切彼此關係,有利於溝通感情,是一種人際關係的粘合劑。能為雙方實質性的交談提供契機和良好的心境、氣氛。
(2)填補思維的空日檔需要囉嗦。人們在說話過程中同時要進行緊張的思維活動。然而思維的速度有時要慢於說話的速度,為了保持思維與說話的同步,有時就要借助於囉嗦。當思維出現障礙,或出現遺忘,或受到外界意外刺激而造成思維間歇時,如果恰到好處地運用囉嗦,就可以填補這些空白,贏得必要的思維時間,保證表達的連續性和說話者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