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稍微停了一下,然後又說:“如果一個人在修行時既不急躁,而是處於兩者之中,那麼這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這樣修行下去,一定會得到正果,最後將拋棄諸多欲念和痛苦。”
說完之後,佛祖就帶著弟子們離開了二十耳億的家二十耳億聽了佛袓的話後,大受啟發。他又璽新回到了雷聲池湖畔,認真按照佛祖摁示的方法修行,最後終寧修成了阿羅漢。
重姓大難不死
從前,舍衛國由於占盡天時地利,加之國君治理得當,故而國庫充實,人民富裕。在舍衛國中也出現了許許多多有錢的大富人家。
在舍衛國舍衛城東邊臨近一條河的一塊不大的平地上,住著一家特別富裕的人家,主人是一位很有地位的長者,所擁有的財富難以數計。
但是,這位生活十分富足的長者,也有一塊心病,就是一直沒有孩子。因此,盡管他那麼富有,也時常心懷憂慮,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從很早的時候,他就開始為求得兒子而祈禱,而且從來沒有因為任何事情而中斷過。俗話說得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長者的夫人懷了孕。眼見著夫人肚子越來越大,長者心中也是說不出的高興。
整整十個月後,隨著一聲清亮的啼哭聲,長者的夫人生下了一個胖胖的男嬰。男嬰生得五官端正,非常可愛。長者聽說是生了一個男孩,高興得心都快要跳出來了。
孩子滿月後,長者邀請了親戚朋友共來慶賀,他們選擇了河邊的一塊平整的空地,在那裏舉辦露天宴會。長者和夫人帶著孩子也來到了河邊和大家一起吃喝慶賀。長者的親戚朋友都過來向長者夫婦表示祝賀。
長者太高興了,便站起身來雙手舉起兒子跳起舞來。長者跳完舞後,孩子的母親又接過舉著跳了起來,她也非常高興。
當孩子的母親舉著孩子邊舞邊唱,到了江邊時,一不小心,腳下被一顆石頭絆了一下,身體一個趔趄,手裏的孩子沒有抓牢,竟然脫手掉了出去,正好落入了湍急的河水中。孩子的父親和那些親戚朋友們見狀大驚,急忙起身奔到河邊打撈。誰知河中一個大浪打來,卷走了那個孩子,轉眼之間無影無蹤了。
孩子的母親尤為傷心,幾次想投入河中,幸虧被大家拉住了。長者雙腳一軟,跌坐在河岸上,心想,即使現在去把孩子撈起來了,恐怕孩子也已經不會活著的了,畢竟這孩子才剛剛滿月啊!
卻說那個孩子掉入水中後,被一個大浪卷走,但是這孩子前世積有福德,因此不伹沒有淹死,而且連一口汙濁的河水也沒有喝。
他順水漂著,一直往下遊漂去。在下遊的一個回水灘處有一條大魚,當這個孩子被水流衝過來時,被那條大魚一口吞了下去。由於這孩子前世的福德,他雖然在大魚的腹中,但是並沒有死,依舊活得好好的。
在這條河的下遊有一個不大的村莊。村莊裏有一個大富人家,也是非常富有,卻沒有子钃這戶人家的主人也像上遊那位長者一樣,用了種種方法,也沒有得到孩子,所以他也十分優慮,時常祈禱上蒼賜給他一個孩子。
這個主人有一個奴隸,他每天讓這奴隸去河邊捕魚。這天,奴隸又到了河邊,他布好了魚網,過了一會兒便開始收網。這時,他覺得魚網裏好像有一個很沉的東西,就使足力氣,把魚網拉上了岸,這才發現魚網中竟是一條很大的魚,並且還在死命地掙紮著。奴隸十分高興,因為捕到這樣大的魚主人會給他很多賞賜的。他拚足了勁才將大魚背在了背上,隨後,十分吃力的背回了主人家。主人果然十分高興,他賞給了奴隸幾枚金錢。
剖魚時,廚師居然從魚腹裏取出了一個活著的嬰孩。主人又驚又喜,他以為是自己每日祈禱的緣故,上蒼才賜給他這個嬰孩。因此,他又重新重重賞賜了那個奴隸。
這位富人真心感謝他一直祈禱著的神靈,心中十分慶幸。於是準備了豐盛的飯菜款待全村的人,慶祝自己有了子嗣。過了不久,上遊的那位一直在打聽孩子下落的長者,知道了下遊有一家人從魚腹中取出了一個嫛孩,便急忙趕到下遊的那個村莊裏,找到了那個富人家。當他看到富人家新得的孩子就是他自己掉入河中的孩子後,不禁淚流滿麵,連忙要求把孩子還給他。
“這孩子是我的親生兒子,在上遊被水卷走的就是這個孩子,現在他正好在你這裏,請你把我的兒子還給我吧。”
不想,這位富人卻回答說:“我家很早以來就開始向神靈上蒼祈禱要一個孩子繼承家業,現在,神靈上蒼見我心誠,這才賞賜給我一個兒子,你怎麼能說成是你的兒子呢?況且你的兒子掉入水中,從上遊到下遊這麼長的水路,早就被淹死了。”
上遊的長者堅持說是自己親生的兒子,並且一定要帶他回去;下遊的富人卻始終說自己的兒子是上天賜給的,不能讓人隨便帶走。兩個人你來我往爭吵起來,互不相讓。最後不得已,隻好去了王宮大殿,讓國王來了斷這件事。
兩家人見到國王後,各說各的理。上遊長者說是自家兒子不小心掉落河中被下遊富人得到了。而下遊富人卻說是自己是從魚腹中得來了,完全是自己向神靈祈禱後的賞賜,不是上遊長者的兒子。雙方各執己見,毫不讓步。
舍衛國國王聽了雙方的話後,也不知道誰對誰錯,要說是上遊長者的兒子吧,小孩子從上遊被水衝到下遊,確實應該被淹死了;說是下遊富人的孩子吧,他偏偏是在別人的孩子被水衝走後得到的孩子,而且孩子的父母還認得。萬般無奈,國王隻好說道:“你們兩家所說之理我都知道了,據現在的情況來看,我把孩子判給你們中任何一家都於理不通。這樣吧,你們兩家各自先給他命名,共同供養他,等到他長大以後,你們兩家各自為他娶一個妻子,安置家業,讓他在你們兩家輪流居住。然後,看哪家的媳婦先生孩子,那麼他就一定是那一家的人,你們兩位意下如何?”
上遊長者和下遊富人都答應著辭別了國王,離開了王宮。上遊長者和下遊富人各自遵照舍衛國國王的旨意為孩子取好了名字。他們商量好輪流供養孩子的時間後,就開始共同供養這個小孩。
春去冬來,暑退寒至。眨眼之間,這個小孩就長成了一個英俊的小夥子,到了婚配的年齡。
而他的兩對父母遵照舍衛國國王的旨意,早早就給他好了對像,一待他長大,馬上就把女方接過來成了親。這樣,他在上遊和下遊就各有了一個新家庭。
雖然說他有了兩個新家庭,開始了獨立生活,他的兩對父母依舊時常給他大量財物用具,所要的東西從來就沒有缺少過。然而,他對這種生活好像並沒有多大的興趣
果然,不久後的一天,他對兩對父母都說了想出家修行的意願。這兩對父母非常疼愛他,從小就對他百依百順,因此沒有阻攔他。
這位小夥子征得了兩對父母的同意後,就扔下兩位新嫁婦,去了祗洹佛祖釋迦牟尼那裏,請求佛祖讓他出家做佛祖的弟子。
佛祖釋迦牟尼聽完他的請求後,就對他說道:“你來得正好啊。”隨著佛祖這句話,小夥了頭發和胡須都自動地撣落到了他的腳下。同時,他身上的衣服也馬上變成出家人所穿的袈裟了。頃刻之間,他就成了一個出家人,佛袓釋迦牟尼還給他起了個名號叫做重姓,這是因為他同時是兩家人的兒子的緣故。
重姓出家以後,佛祖釋迦牟尼馬上就為他講解了佛法,而重姓一聽講解就了然於胸。由於重姓前世積有福德,所以他聽過佛祖講解後,很快就超越了一切痛苦,摒棄了諸多雜念,修得了阿羅漢道。
有一天,佛祖釋迦牟尼在講經堂對各位弟子講說了一個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為世人所尊敬的佛,名叫毗婆屍。他的門下也有許多弟子。他也時常周遊世界化度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