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強盜連聲答應著告辭而去。他果真按照佛祖釋迦牟尼的吩咐,在祗洹外找了一個非常幽靜的地方,一個人坐在那裏靜靜地思索起來。
首先,他檢討了自身,對以往的所作所為也有了深刻的反省,隨後他認識到世間萬物都是無常的,任何生命都不可能長久地存在,最終生命都要歸於完結。世間的萬物也都有興有衰,而且大都是從興到亡、由盛轉衰,這樣的變化從來已久了。
當他想通這一切後,就回到了佛祖釋迦牟尼跟前,向佛祖懺悔了以往的罪過,做了深刻的自責,隨後他表示要真正地持戒修行。
佛祖當即勉勵了他。
其後不久,這個強盜出身的比丘終於修得了阿羅漢果成了一個羅漢。
迦葉幼時的神通
佛祖釋迦牟尼還住在舍衛城裏時,城裏出了這麼一件事。在這舍衛城中,有一個很和睦的婆羅門家庭。這個婆羅門有一雙女兒,平日十分溺愛。及到長大,兩個女兒漸漸通曉了男女之事,尤其是那位姐姐。婆羅門非常嚴格地管教自己的女兒,從不讓她們私自與外人接觸。、
俗話說得好,“老虎也有打盹兒的時候。”雖然婆羅門對女兒管得很嚴,終歸達不到滴水不漏的地步。終於有那麼一天,婆羅門的大女兒還是偷嚐了禁果,與鄰家的小夥子發生了關係。
後來,大女兒發現自己懷孕了。隨著大女兒肚子漸漸地變大,這件事還是被婆羅門發現了。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難堪的事,他十分憤怒,一氣之下就把大女兒趕出了家門。大女兒懷著身孕去了鄰家,麵鄰家的小夥子也不再要她了。萬般無奈之際,她想到了佛祖釋迦牟尼,於是她就挺著大肚子來到了祗洹。佛祖收容了她,為她剃發找戒後,讓她做了比丘尼,
而其他的一些比丘尼卻不以為然,認為她挺著個大肚子,有辱佛門氣,況且又是因為不正當的關係懷的孕,便合計把她趕走。於是她們來到佛祖釋迦牟尼麵前,請佛祖趕走懷著孩子的比丘尼。
可是佛祖釋迦牟尼勸阻了她們。佛祖對她們說:“那個比丘尼是在家時犯的過錯,懷上了別人的孩子,但是她出家後卻沒犯過,況且看一個人不能隻看她的過去,更重要的是要看現在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說,那個比丘尼是沒有過錯的,她沒有違反任何一條戒律,因此,你們不能夠趕她走。”佛祖不僅勸比丘尼們不要趕走她,反而要那些比丘尼更多地去照顯她。
那個挺著大肚子的尼就了下來,並且也到了大家善意的照蹼。十月懷胎後,她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遍葉,迦葉長到八歲後,就出了家修習佛法,由於他天資聰穎,又肯刻苦認真學習,所以不久以後,迦葉就修得了,漢道,成了一位新羅漢,並且擁有道行和法力。
當時,波斯國王正好在臨河的高樓上四下觀望。他循聲望去,看見了那些在河裏遊泳、擊水、洗浴的小出家人,聽著他們無拘無束的叫喊聲,波斯國王覺得他們也太放肆了。這時,波斯國王還沒有開始信奉佛法。當他看到這種情形,心中對佛法更生出厭惡之感。
波斯國王回頭對跟在身邊的早已信奉了佛法的王後末利說道:“你看看,這就是你所信奉的佛的有德行修養的弟子。既然你對佛法深信不疑,那麼為什麼不好好看看這些出家人放浪形骸的樣子?”
末利王後不等波斯國王再說下去,馬上回答說:“這些孩子們可能是剛剛被化度出家,還不完全了解戒律。畢竟他們都還是小孩子嘛。另外,也可能佛祖釋迦牟尼並沒有製定出相應的戒律來限製他們這樣做,所以他們才這樣。”波斯國王不服氣,就與末利王後爭執起來。迦葉此時雖然年紀還小,但他早就得了羅漢道,他運用天耳神通,聽見了波斯國王和末利王後的爭執,就馬上告訴那些小比丘。
離那哆婆哆寺不遠的地方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著一隻母虎。由於老虎住在這裏,所以其它的走獸都被嚇得遠遠的躲開了。隻剩下一些飛鳥還敢在森林上空飛翔,還敢在在樹林中棲息。
後來這隻母虎懷了孕,由於身子沉重,不能走很遠的路去覓食。可是,這片森林已經找不到什麼食物了。所以,這隻母老虎越來越瘦。等到它臨產的時候,已完全沒有力氣了,它拚命掙紮著生下了一隻可差的小虎崽,就再也起不來了。
等這個人長到七歲時,優波笈多便到他家化度了他。隨後,他就開始銀隨優波笈多修習佛法。
七年之後,他修成了阿羅漢,開始擁有許多神力。因此,後來每當他去聽優波笈多講觶佛法時,就施用神力采來種種鮮花,撒布在優波笈多四周。鮮花的芬芳充盈在整個講經堂內,令人心曠神怡。優波笈多的那五百個依舊沒有修得道的弟子,一看比他們後修習佛法的十四歲少年都得了道,心中既不安又不解於是他們紛紛去問優波笈多:“尊敬的老師,我們那位同學學習的時間沒有我們長,而且他的年齡也那麼小,為什麼他偏偏修得了羅漢道,而且有了許多神通?”
優波笈多看了看他們,歎了口氣回答說:“都是因為他前身做小虎崽的時候,對佛法有信服和崇敬之心的緣故,再加上他修習佛法時專心致誌,所以他修得了正果,具備了神通。”那五百個弟子聽了優波笈多的話後,心裏特別慚愧。從這以後,他們除了一切雜念,勤苦修習,最後終於修得了羅漢道。
二十耳億成羅漢
佛祖釋迦牟尼在雷聲池湖畔知道了二十耳施財物的事後,馬上就明白了二十耳億這個苦修行者心中所想的一切。佛祖覺得應該點撥點撥這位認真的苦修行者,於是動身趕到了二十耳億的家中。
佛祖釋迦牟尼趕到二十耳億的家中時,正好碰上他在向幾個小乞丐發放食物。佛祖和幾個弟子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二十耳億。
等到了二十耳億發放完食物後,佛祖釋迦牟尼走到了他的跟前,說進:“尊敬的二十耳億修行者,我聽說你未出家修行時,彈得一手好琴,不知道對不對?”
二十耳億看出了眼前這位慈眉善目的人就是人們傳湧著的佛祖釋迦牟尼,於是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是的,尊敬的佛祖,我從前很會彈琴。”雖說二十耳億選擇的修行方式與佛機釋迦牟尼所倡導的並不一致,但二十耳億對佛祖還是十分尊敬的。
接下去,佛祖又向二十耳億問道:“假如你的手指不停地快速拔動琴弦,使琴弦發出急促的聲響,並且一直是這樣,那麼發出的琴聲好聽不好聽?”
二十耳億認真地回答說:“尊敬的佛袓,這樣彈奏的琴手不是好琴手,彈出的音樂也是沒法聽的。”
佛祖緊接著又問道:“尊敬的二十耳億,假如你的手指很慢地拔動琴弦,那麼,這樣的琴聲好聽不好聽?”
二十耳億同樣認真地回答道:“尊敬的佛祖,這樣彈奏的琴手也不是好琴手,而且彈出的音樂也是無法聽的。”
佛祖見二十耳億態度非常端正認真,這才接著問道:“如果一個琴手按照音樂的節拍旋律,有快有慢,有板有眼地彈奏,那麼他彈奏出的音樂將會怎麼樣?”
二十耳億依舊認真地回答說:“尊敬的佛祖,這樣的琴手才是好琴手,這樣彈出的樂聲才是動聽的。”
直到這時,二十耳億隱隱約約感受到了佛祖釋迦牟尼將會對他說出一些重要的話,因為佛祖從來不會向別人問一些無關緊要的話。
“佛祖一定有話要對我說。”二十耳億在心中想道,“而且一定是針對我的修行的”。因此,他屏住呼吸,全神貫注等待佛祖開口。
果然,佛祖釋加牟尼慢慢地開了口,對二十耳億說道:“一個人在修行時,為了更快得到正果,急功近利,那麼他就像我們剛才談到的第一位琴手那樣,是不能夠求得正果,擺脫痛苦、欲念的。如果一個人對於修行十分懈怠,從不努力去做,那麼他的結果也是同樣的得不到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