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運用意誌上力量,嚴格按照行為規範中的要求去做。

按規範的要求去做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規範條文與要求同學生的自身特點存在著一定的不一致性,有的青少年還有一種逆反心理,越是要求他去做,他越是不那麼做。這時就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用意誌克服個人的不良習慣和心理,一般來說,是能夠達到目的。

(3)適當搞一些自我獎勵。

自我獎勵是一件十分美好有益的事,能夠起到一種自我強化的作用,同時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一種認可,能夠使青少年獲得許多精神上的啟示與安慰。

三、矯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一)不良學習習慣的形成原因

矯正不良的學習習慣更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意誌行動。因為不良的學習習慣往往具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性質,矯正來十分艱難。

每一種不良習慣的形成都有其內在與外在的原因,在矯正之時,必須首先查明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對症下藥。例如,辦事磨蹭、學習拖拉的壞習慣體現在許多青少年的身上,但是形成原因卻不盡相同。有的是因為學習動機不強,有的是因為學習興趣不濃,有的是因為時間觀念模糊,有的是由氣質性格上的原因導致的,而有的純粹是由於懶惰。查明了其中的根源,矯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方向明確。

矯正不良習慣一定要及時,因為習慣是一種比較穩固的精神聯係,時間越久,矯正起來便越困難,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青少年應當在意識到自己已經具有不良學習習慣的初期,就努力加以糾正,因為這時的習慣比較而言還不是很穩固,因而是矯正的最佳時機。

(二)矯正不良習慣可以采用的方法

矯正不良習慣,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通常說來,可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主動疏導法。

從自己的興趣點與興奮點入手,層層深入地舒展開來,逐步將自己的思想疏通,並且采用適當的方式逐步將自己的不良行為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這種方法比較貼近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不良習慣的矯正作用十分巨大。

例如,如果你是個不能夠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拖拉、辦事馬虎的學生,但對電視卻非常地迷戀,而且很喜歡與別人談電視。這時你可有意提出一些與電視相關的問題:“既然我這麼喜歡看電視,那麼,電視最早是由誰發明的呢?”“電視為什麼會接收到圖像與聲音呢?”這些問題能夠起到一個很強的引誘作用,促使你對電視的原理產生興趣,進而對學習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最終形成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主動疏導法需要較強的意誌力來加以支撐,離開了恒心與毅力,你就無法主動地、自覺地產生疏通自我思想的動力。

2.適當處罰法。

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要矯正不良習慣,隻依靠思想上的疏導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靠一定的外部強製訓練與處罰措施。必要的處罰既是一種疏通思想的輔助手段,更是一種對內在意誌力的考驗。

自我處罰的方式有很多:罰自己站立、罰自己背誦古詩文、罰自己不準參加一次文娛活動等,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並不重要,重要地是自己一定要明確地知道哪一種學習習慣是不健康的、不良好的,並且激起自己進行矯正的願望。

自我處罰一定要講究適度。不能夠對自己進行過分的懲罰,更不能夠因此而產生自卑、自怨甚至自賤的心理,要正確地把握其中的度。懲罰太重,會讓自己失去信心,懲罰太輕,教育性並不是很大。

自我懲罰要適時,不要等到事過境遷以後再舊事重提。

3.中斷聯係法。

同壞習慣徹底決裂是青少年最終需要實現的矯正目標。對那些積重難返的青少年來說,切斷與不良習慣的聯係還真是一件有些“痛苦”的事,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習以為常了。但恰恰在這種時候,更能夠顯示出一個人的意誌品質。

怎樣才能做到中斷聯係呢?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對電視著迷的學生通常在吃完飯後總喜歡在沙發上一躺,拿起遙控器,就開始進行頻道的切換工作,遇上好看的節目總不免留意一下,一看就不想走,等到做作業之時,時間已晚,為了早點休息,隻能馬馬虎虎地應付了事,更談不上騰出時間去預習下節課的內容了。由此看出,這類學生的不良習慣是由一係列動作組合在一起而構成的,隻要中斷每個動作之間的聯係就能夠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製止不良習慣的持續發展。他們可以這麼做:或者事先拔掉電源,或者壓根兒就不打開電視,或者不到放有電視的客廳裏去而直接到書房去做作業。經過多次地練習,他們就會使原先不良習慣的一係列動作變成沒有什麼聯係的零星動作,從而最終改掉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