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不妨吃點“眼前虧”(1 / 2)

要點

無論遇到任何難題都不等待、不觀望、不推脫,除了認真準時地完成你分內的事,分外活有時也得多攬些。

問題

公司的老員工都不配合我,工作中總是吃虧!

我有一個朋友,進入一家大企業後,工作特別賣力,也很快取得了一些成績。

三個月後,他轉了正。可“蜜月”期過後,他的工作態度馬上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工作中,他總是表現得十分浮躁、勢力、患得患失,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愛等待、觀望,找理由推脫,生怕吃一點虧。

從表麵上看,這種做法能占到不少“便宜”:節省了自己的精力或體力。但這種心態的後遺症極多:本職工作沒做好,額外的好處也沒撈到,聰明反被聰明誤。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意在告訴人們,做事要懂得靈活應變。但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度,畢竟,一個新人來到公司後,事事不吃虧是不可能的。況且,我們做的許多事,表麵上看好像是吃了“虧”,但實際上卻是占了便宜。

連續案例:心境保衛戰

發生時間:歐陽雪鬆進入AOG公司第一年4月

轉眼三個月過去了,歐陽雪鬆終於轉正了,成為AOG這家全球知名公司的正式員工。不過,他的轉正比江菲菲要整整晚了兩個月。

雖然轉了正,可歐陽雪鬆依然做著校對文案、製作PPT、印刷資料等雜事,一點見不到接大項目的苗頭。部門偶爾有了一點成績,也沒人會想到他,都認為是資深策劃們的功勞。

最讓歐陽雪鬆覺得鬱悶的是,部門的幾個老員工,包括江菲菲在內,總是交給他一些分外的工作:比如去印廠監督印刷、給直營專櫃送宣傳資料之類瑣碎的活兒。

歐陽雪鬆知道,這些活本應該是公司行政部的事,他做不做都沒關係——他不做,行政部自然會有人去做。可歐陽雪鬆出於小心,還是把這些分外的工作完成了。

時間一長,歐陽雪鬆原本很平靜的心也開始亂了起來,他越來越急躁、鬱悶,晚上也開始失眠、胃痛。

他開始擔憂起自己的前程來:大學畢業已三年多了,還是“四無”打工族,沒攢下錢、沒房、沒車、沒女朋友。本以為找個好的公司會鹹魚翻身,可從現在的情形看,一切還都是未知數。雖然自己的工資比在原公司增加了一倍,可畢竟才6000元,在高消費的北京,還是個地道的窮人。

他經濟壓力大是有原因的。父親早逝,母親又經常生病住院,歐陽雪鬆從上初中時就開始勤工儉學,成了家裏的頂梁柱,他不僅要賺自己的學費,還要賺錢養家。

如今,他在北京除必要的花銷外,每個月還要給家裏寄回去2000元。弟弟在上大學,母親又因病無法工作,這點錢根本不夠他們用。

有一天周末,同事小汪說,他們同學想出去野餐,問歐陽雪鬆去不去。歐陽雪鬆忙了一天,早已累得頭昏眼花,所以他馬上搖頭拒絕。

小汪看出了歐陽雪鬆的心事,勸他說:“‘表’糾結了!工作的時候拚命工作,休閑的時候拚命休閑。把工作和生活攪在一起,你會被逼瘋的。”

歐陽雪鬆被小汪說中了心事,低頭不語。

小汪又說:“野餐,吃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看美景,和美女聊聊天,把心境保養好。網上不是流行這樣一句話嗎:對自己好點,因為一輩子不長;對身邊的人好點,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夠遇見!”歐陽雪鬆被小汪說動了,決定參加。

這次野餐,歐陽雪鬆收獲很大,不但認識了一大堆好朋友,還結識了黎婉。兩人相見恨晚,很快便把對方當成了知心朋友。

歐陽雪鬆鬱悶地向黎婉傾訴自己在AOG公司所受到的“非人待遇”。黎婉聽後,笑了笑,沒說什麼。

回城的路上,她給歐陽雪鬆講了一個故事:“過去梨園子弟在學戲時,無論多優秀,頭三年都是跑龍套的,等到三年後才會找到演主角的機會。你知道戲班的班主為何不讓這些優秀演員提前當主角嗎?”

歐陽雪鬆回答:“是擔心他們演得不精彩吧?”

黎婉說:“不是的,是擔心他們控製不好心境,稍有點不如意就在台上表現出來,用他們專業的話說,就是壓不住台!”

黎婉的這番話對歐陽雪鬆的觸動很大。

此後,幾乎每天下班後,歐陽雪鬆都強迫自己進行一些簡單的娛樂活動,趕走負能量,保持好心情。上班時,他則認認真真地做好分內的每一件事。對於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歐陽雪鬆也從不推脫觀望,總是認真地做好。

歐陽雪鬆明白:有些事做出了成績後,自己的確撈不到什麼“名分”;但如果出了問題,自己肯定是會被牽扯進去的。比如,如果公司的宣傳資料印錯了或清晰度不好,耽誤了新產品上市的宣傳進度,整個市場部都要負責任。作為新人,他受到的處罰肯定是最重的,也可能會被處以“極刑”——掃地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