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和弱視(2)(2 / 3)

(二)養成良好的一日生活製度:要勞逸結合起來,參加戶外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戶外新鮮空氣不但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增加腦部氧氣供給,同時還能解除大腦和眼睛的緊張及疲勞。

(三)家長設法創造良好的用眼環境和監督保持正確的用眼衛生習慣:用眼環境主要包括來光照明和小兒桌椅距離。要小兒堅持三個注意:①看書、寫字,眼與書本距離約30cm,②看書1小時後要休息幾分鍾,③字要寫大些,要清楚整齊。施行兩不看:①光線太強、太弱不看書,②躺、臥、走路、坐車不看書。

兒童靑少年所看的書,不但內容要合適,書中的字體大小也應隨年齡而異。一般年齡愈小,字體和字的間隔應念大,所以家長應注意不讓兒童隨意閱讀成人的用書。

看電視也一樣,應該選擇適合兒童智力發育的兒童片或動畫片。應使電視圖像穩定、清晰、對比度適當(不刺眼)。除電視屏幕光亮以外,在它較遠的地方還應有光線柔和和瓦數較低的一般的照明。目的是使明暗對比適度,避免視覺緊張和眼睛疲勞。看電視時究竟距離屏幕多遠才算合適,國際一般認為此距離應該是屏幕對角線長度的5~7倍,依我國目前情況30cm(12英寸)電視屏幕至少也要距離1.5~2.0M,有一簡單定位法,即是先選坐一位置,然後平伸一臂(五指伸直)橫置手掌於眼和電視機之間並前後移動身體,取手掌能恰巧好遮著整個熒光屏時的位置。不宜斜著看電視,熒光屏中心應較視線低一些。每看半小時要看遠或休息片刻。

(四)家庭讀寫時的采光照明要求:采光照明對保護兒童視力和預防近視具有很大的意義。據武漢醫學院少兒衛生教研組觀察:當視力表上照度為50~59m燭光時,遠視力達到1.0的人數為70%,近視力達到1.0的人數為57%。照度每加大10m燭光,遠、近視力達到1.0的人數都隨著增多,照度提高到100m燭光時,遠、近視力達到1.0的都增至80%,照度增至500m燭光時,遠、近視力達到1.0的人數百分比為85~91%。光線不足可為大腦半球建立發生抑製過程的條件,使人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和嗜睡現象,因此改善采光和照明條件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能力。當然光線過強也會產生耀眼的眩光,發生相反的影響。

目前國外主要采用熒光燈照明,對學生教室桌麵照度多數規定為200~300m燭光。我國考慮國民經濟現有水平,初步提出教室桌麵的適宜照度為:白熾燈70~751,熒光燈140~1501。對桌麵照度的要求既要充分也要均勻,而且不能有眩目強光,有燈罩的台燈(書寫燈)最適合。書寫時點燃,不書寫時熄滅;比用室內一般照明,並不費電。

熒光燈有很多優點,如發光效能高,發熱少、光線柔和、接近天然光的顏色、經濟耐用。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於自然光線(強的太陽光)的亮度,所以如不提高熒光燈的照度,就會感到昏暗。於是一般使用熒光燈照明時,都要適當提高照度標準至白熾燈(燈泡燈)的兩倍,此外熒光燈還有時出現光線閉爍和蟬鳴聲,特別在冬季室溫低於6℃時不易啟動而且光色灰暗。還有待於由電壓穩定、鎮流器改進等方麵解決。白熾燈的優點是設備較簡單,價格較便宜,但是亮度較強易產生眩光而且光線發黃,所以需要燈罩或用磨沙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