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的母親經常埋怨我父親的沒用,開始我極其同意母親的說法,覺得一個男人本身就是撐起一個家的頂梁柱,本應該讓這個家變得更好。然而他並沒有,還要女人陪著他一起,才勉勉強強地維持著。但漸漸地我已經開始佩服我的父親,崇拜他。
是的,您沒聽錯。
一個瘦弱骨柴的人撐起整個家,僅靠那付出的體力勞動。
你一定會好奇為什麼我忽略自己母親的辛勤付出呢?其實並沒有,對於我來說,母親僅僅是辛勤勞動,而父親更多在各方麵是理智,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相對內向的人,由於家庭、外表、見識、能力等等都與別人相差太大,特別是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特長可以拿出來炫耀,因此產生一定的自卑心裏,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上大學之前。因此童年的我還比較懵懂無知,對於這些還不太在意,或者說是根本不清楚這些,算是過得較為幸福的一段時光,每天都遊弋在人群中。隨著漸漸地長大,我學會了躲避,學會了保持沉默,學會了傾聽,不斷地用書本、遊戲、運動、娛樂來麻痹自己,盡可能讓自己沉浸在一個人的環境之中。時間一長不知道是不是過於孤獨了,或者害怕被當做異類了,我開始融入集體中。可能由於這種性格,幾乎都是別人開始認識我的,我也逐漸混入別人圈子中,如果你是刻意的或者是強行的,你總會發現格格不入,就好像一塊海綿硬是塞入水中。你會發覺跟每個人都認識,都玩過,但沒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友誼,海綿都會沾到水,卻從未融入過水中去。往往這樣的人從來很難被別人想起,他就像別人生命中的過客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偶爾碰到還能想起曾有這麼一個人,否則永遠隻停留在相冊裏。
你或許會問我為什麼不再主動點,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曾有一段時間我很努力地去認識他人。盡管那時的我無知、沒有任何令人瞠目結舌的長處,可那快樂的時光總是暫時,那時候總會以為這種就是情誼,也會天長地久。
可回頭一看看,你才發覺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當時的你們如何一起笑過瘋過,隻要一旦失去了聯係,也就漸漸地散了。因為即使你消失不見了,總會有新的一個人甚至一群人出現在他的身邊,陪伴著他度過又一段這樣的時光。每換一個地方,就需要重新開始,一個人很難走進另個人的心中,一個人很難成為另一人無論遇到什麼事第一時間想到就是他,與他分享快樂與悲傷。特別隨著交際越來越廣泛,你會發覺這個會難上加難,畢竟沒有更多的精力來事事兼顧。無論何時何地,總會有那麼一個人比你重要,即使他/她不是男女朋友,更不是親人,或許隻是一個陌生人。
也許這兩人都擁有同種情況,也意識到,隻能繼續沉浸在當下的友誼中,從不肯主動去聯係對方,一拖再拖惜日的回憶也就沉入海底。又或者兩人的處人為事的原則,對世界認知和觀點產生分歧,不由自主地淡出對方的視線。
其實也有許許多多願意陪著對方,無論何時何地隻要對方叫一聲,毫不猶豫地出現,這需要不僅僅是彼此相互理解欣賞,還需要保持共同進步,這樣才會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無論愛情還是友情都或許需要這樣才能持久。如果能遇到一個這樣的人,相信此生足矣。
在進去大學生活之前,我幾乎都是學校與家兩點之間往返,對這世界充滿無知與好奇,如同一個剛剛出生的孩子,恐懼又期待。
一個如此的我就這樣懵懂地踏進大學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