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財富是幹出來的(1 / 2)

富豪榜是評出來的,可是我的財富是幹出來的。

我有時也在想,像我這個年齡,又做到這種大企業老板(的位置),有沒有必要這樣拚命?有的時候說辛苦,誰不知道辛苦,我現階段完全可以享受……恒大的企業文化是以老板為首的艱苦創業,公司做到一定的程度,發展起來很不容易,這個時候應該抓住大好的發展機遇,將公司做得更好,更強。

——許家印在恒大世紀旅遊城開業盛典上答記者問

【背景分析】

許家印是河南一個窮苦家庭裏走出來的孩子,小時候家裏生活非常艱苦,但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許家印完成了學業。艱苦的環境如果不能打倒一個人,則必將塑造一個人,許家印就像是寒冬裏的臘梅,在艱苦的環境中刻苦努力、不畏艱難,茁壯地成長起來。後來他考上大學,成為武漢科技大學(當時的鋼鐵學院)的一名冶金專業優等生。畢業後,許家印進入河南舞陽鋼鐵公司成為一名國企小技術員,從小磨煉出的踏實肯幹精神成為他飛翔的翅膀。

在舞陽鋼鐵工作的10年裏,許家印幾乎沒給自己放過一天假,公司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許家印7點就趕到車間,了解鋼鐵設備情況,確保當天機器運轉正常,而且十年如一日從未鬆解。當付出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能做出不一樣的成績。在技術方麵,許家印成為國家認可的高級經濟師;在管理方麵,他先是升任生產科科長,後來又成為車間主任,成了國企管理班子中的一員。艱苦奮鬥的精神讓他越走越高,隨著職位不斷提升,許家印的管理能力也不斷增強,這些都為他後來帶領恒大這支隊伍創造奇跡埋下了伏筆。

1992年,許家印丟下“鐵飯碗”,一個人到改革開放風潮最為猛烈的深圳工作。和每個到異地謀生的人一樣,許家印的這段日子滿是心酸和迷茫。不過,隻要能吃苦、不放棄,辦法總比問題多,柳暗花明總比走投無路提前來到。許家印得到了一份工作,公司巴掌大點的廚房成了他的臥室。兩年後,許家印主動要求到廣州開辟市場,他帶著另外4個人到房地產業“無中生有”,在沒錢沒項目的情況下,竟然開發出了一個半日售出數百套房的房地產項目,許家印的名字開始在地產行業響亮起來。

1996年,許家印開始自己創業,恒大集團在廣州正式成立。相對房地產這個需要重金打造的行業來說,他的錢真是少得可憐,固定資產就是一輛車,公司員工還不到10人。然而,許家印又是富裕的,他擁有一個成功的地產項目開發經曆,十幾年的管理經驗,以及受用一輩子的艱苦奮鬥精神。

創辦恒大之初,廣州的每一個角落,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綠林荒野,都留下了許家印的腳印。他一次次地調查,一遍遍地研究,終於找到了最合心意的一片土地。之後,許家印買下原廣州農藥廠的土地。在行業內的專家們看來,這塊地方完全沒有可取之處,地角沒有優勢,人氣也不夠旺,按照專家們的判斷,許家印肯定是要賠了。但許家印敢拚敢做,扛著壓力做起規劃來。對於公司的第一個項目許家印非常謹慎,他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將一個沒有任何優勢的土地變成一個香餑餑。

也許連許家印自己都沒想到,就是在這塊土地上,一個房地產界的傳奇正平地而起,這就是廣州的“金碧花園”。這個樓盤成為廣州人民最愛的十佳樓盤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社區名樓五十佳之一,許家印因此一炮而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