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人的情緒現狀:
中國人情緒變化很大
中國人很容易生氣
中國人生氣時不講理
中國人情緒變化特別大
中國人情緒起伏大
中國人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都有情緒的起伏。情緒為什麼會起伏?因為外界的環境、人自己內在的感受隨時都在變化。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情緒起伏都沒有中國人這麼大,換言之,中國人最愛生氣,隻要感覺到不對就會發泄出來,很難忍耐。所以,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都沒有中國人這麼重視修身養性。
中國人疑心重
有些中國人疑心很重,別人相信“眼見為實”,看到什麼都會相信,他們卻不一樣,看到什麼都不相信,因為他們覺得一相信就會上當,會對自己造成不利的影響。比如有一種熱水器,它貼上了“檢驗”的標簽,有的人就相信它真的被檢驗過,是合格的;而有的人就會認為熱水器如果不合格的話,會爆炸,將危及自己的生命,他們會對這個商品是否真的合格持懷疑態度,會去找足“證據”,然後再去慢慢相信,最後才去購買使用。所以很多人都在批評中國人,認為中國人不夠互相信任,其實,這種現狀是有些人疑心過重造成的。
不過,如果一個人無條件地相信別人,其實他也是不怎麼高明的,而是魯莽的,他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危。現在,有一些兒童、甚至大學生被拐賣,就是因為他們太相信別人了。
正因為中國人疑心重,什麼事情都是先懷疑,然後才慢慢地去相信,所以中國人做事情,最初是很緩慢的。有些人說中國人速度慢,效率不高,但是今天是個講究速度的時代,所以一定要快、快、快。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西方人的快和慢是一樣的,雖然開始很快,但是到後麵就會遭遇到很多問題,最後還是要慢下來。而中國人剛開始很慢,到了後麵就會非常快。比如美國人要買一輛汽車,不會像中國人那麼考究,他去看看就可能會訂了:要這種顏色、這種排量,等等。可是美國人訂好汽車後,可能要等三個月、六個月,甚至半年,才去提車。中國人則剛好相反,買一輛車,會花很長時間東看看西看看,然後打聽打聽,花很長時間做決定,一旦決定,第二天就會去提車。所以,中國人和西方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人屬於先慢後快,西方人是先快後慢,但是從所花費的總時間來看,中國人還是要快一點。
中國人警覺性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疑心重也說明中國人警覺性高。比如那些被拐賣的人,如果對陌生人警覺性高一點,可能就不會被人騙走了。有些中國人警覺性高,還表現在他們比較敏感。別人明明沒有這個意思,可是他們就能聽出很多意思來。
比如有的講師在開始講課時會說“這次要講的”,用到了“講”這個字;而有的講師會說“這次要跟各位聊一聊”,有人就覺得“聊”表示講師的東西根本不成熟;還有的講師會說“跟各位談一談”,有的人就認為他要說的是很嚴肅的一個課題;但是有人說“這次要教各位……”,聽的人心裏就會犯嘀咕:“你教我?我教你還差不多。”所以,每一句話,都會引起人們不同的情緒反應,但是平常大家很少去注意這些。現在,大家在平常說話的時候就要小心、謹慎,用詞要特別注意,不能說喜歡怎麼講就怎麼講。因為一個人隻要發出信息,別人經過解讀,就會有不同的反應,進而對發出信息的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中國人很容易生氣
中國人能屈能伸
為什麼中國人愛發脾氣?因為我們的個性中有四個字——能屈能伸。中國人在這方麵的彈性是非常大的,而就是因為彈性大,情緒起伏才有高低,比如當發現情況不利於自己的時候,他們特別能忍耐;但是等到形勢稍有好轉,他們又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而西方人的這種變化沒有中國人這麼大,更沒有什麼能屈能伸。西方人做事情都按照規定進行,該說什麼話就說什麼話,該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而中國人不是,比如有些球員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教練說的話他都會注意聽,教練規定的動作他也會認真做。可是慢慢地,這個球員每場球得分很高了,越來越紅的時候,他就開始覺得自己是明星了,就不再聽教練的話了,教練讓他做什麼他也不願意做,開始學會整天端個架子“耍大牌”了。
有的人覺得帶領中國人工作很難,就是因為有些中國人很會“耍大牌”。如果這個人處在弱勢,沒有辦法反抗的話,他就會乖乖地聽別人的吩咐,等到稍微有點能力,他就會“耍大牌”。中國人特別強調要“守分”,就是因為有些中國人非常不守分,稍微有一點成績就會自我膨脹:量你也不敢把我怎麼樣。比如兒子沒有什麼出息,他就會很聽父母的話,因為這樣可以要錢花;兒子功成名就之後,就會覺得父母其實混得也不怎麼樣,有人就開始給父母氣受了。所以中國人才要講倫理,沒有倫理的話,父母鬥不過兒子,兒子就神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