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樓閣太高(1 / 3)

尚家高七層的“映雪”樓閣是為安定城中第一高樓,當漫漫飛雪夾著天邊而來的時候,這裏是最先碰到的地方,起手略過,六八為瓣的雪花沾滿手心,即刻消融,即便如此,觀大雪紛飛而至也不失為一番美景,愜意無比。尤其是當整片天邊都變成白茫茫的時候,站在這裏一掃而過,城中各樣那是盡入此眼,或高或低的屋簷就像是起伏的山丘,偶有稀疏行人走過,留下點點串串的腳印,更是添上了點生氣。都說冬雪隻有單調的一望無際的白,可在這時看來,方為美不勝收,若是這時在屋裏灑上一壺好茶,暖上一壺美酒,香氣定立馬撲鼻而至,最是催人吟詩誦對的靈意了,閑暇之餘掰下一冰晶凍樹捂在手裏,感受感受冬日刺骨的“熱烈”,忽的把和雪花溫度差不多少的冷手放在火上烤烤,方知冷暖意,才體四季心!再添上幾人美婢,更能沁人心脾催人心弦,可惜的是這尚家的公子哥不好女子,他常道啊“女兒生來一個樣,男人生來一個樣,兩情相悅時又是一個樣,縱使平日裏女子再美,也沒那兩手相執時漂亮,什麼‘美人如玉君子喜之,既然相見不多看上幾眼,豈不是白瞎了這樣的緣分?’,有些男人見了頗有些姿色的女子便走不動道的樣子,有人說是性情中人?我看了倒以為是浮躁男兒為自己好色找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竟還自詡為君子,好一個厚實臉皮賽城牆!”這一下可說在了眾多“風流倜儻”的文人身上,大罵尚旗書粗鄙的同時又號召其他人聲援討伐,篇篇文章是都朝著尚府砸來,還別說,這一下什麼文人相輕的倒也沒了,罕見的同仇敵愾戮力同心,那一個個文章無論好壞粗鄙或是文雅,皆數被文師當做送給了下人做了擦屁股紙和屎尿一同丟在了糞坑裏了,那是一張都沒能有幸入了尚旗書的眼。下人平日裏哪裏用得上這樣好的紙張?文人嘛,字是千金不假,這紙恐怕也得值個不少錢,要是被那些文人知道了原以為用些粗陋東西些的來到了龐然大物般的尚家前會貽笑大方所以才花了大價錢買了好紙被這樣用,豈不得氣的吐血三升後的他們無論如何都要托著病怏怏的身體上府衙訟狀大罵某些人無恥了、這其中有些人甚至於連墨都換了,其中怕是不乏貧寒子弟吧!

映雪樓閣最令人稱讚的不是因為它在安定第一高,而是因為裏麵有近萬本藏書,大多還是孤本,上有三千道藏,下有孺子群書,還有法家著作,兵家奇書,集天下書終成此樓閣。聽聞樓閣下麵還有幾層,隻是裏麵從沒人能進的去,倒不是尚旗書小氣,光是樓閣上麵的就夠一人看上整整一輩子了,下麵的哪裏還有什麼時間看?這些有些是尚旗書擺在樓閣上的,有相當一部分是自祁陽遠途勞頓移送過來的,聽說當初祁陽宮裏的當今夏與王有本書想看是找來找去都沒找到,這才命人來到了這裏,那人一看之下才知道,這些年宮裏遺失的那本書竟然是這裏的這本的複製品,來人先是被樓閣中書的數目驚呆,其後又被書中內容吸引,竟然連呆了小半年時間這才戀戀不舍的回去付了命,也不知是被如何處置的。還有一部分是來往的人自己寫了後給了尚旗書留作紀念,他把書無論好壞一律擺了上去,這才是真正的集百家言行啊!也是如此,尚旗書才明白,擺書容易讀書難。

尚旗書是個善人,當初樓閣中的書是無論誰來都有借必應。文人是什麼?讀了書是文人了,可天底下的人這麼多,誰又知道讀書的人是好是壞呢?多數人認為是好的,可還真就偏偏讓人失望,竟然多數人都是壞的,有才有德者實在太少,要不然也不會稍微見了點就時時拿出來用作教導。於是乎竟有大半人借了不還,後來真是廢了好大的功夫找來許多人這才把閣中丟失的書全數補上。這尚旗書此後那仍是不知悔改不聽勸阻,依舊我行我素的往外借書啊,隻不過這次學精了點,借書之前都要把書名寫上,完後補也好找啊!至此,樓閣中書,真是和改朝換代一樣,老的去了後來的新的可清秀的很啊!